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访兰牙昆曲冷桂军:一唱三叹百戏祖,古韵悠扬水磨腔

(2017-12-17 16:04:33)
标签:

视觉创意

视频营销

网站营销

新媒体营销

伍文龙

分类: 软文营销

http://www.ncmarketing.cn/upload/image/20171115/1711151510678003450446.png

路转粉,阴差阳错的遇见


按照冷桂军原先的设想,自己应该已经是一名对外汉语老师了。

1999年,冷桂军从河北老家考研到了苏州,一心想要读对外汉语专业,被录取之后,没想到阴差阳错学了古典文学明清方向。好在他本身就非常喜爱明清文学,特别是传奇剧本,也就开始了与昆曲分不开的缘分。

简单说,大约一直钻研某个方面的牛人,生来就是属于他的这个结界里的人,天然亲近着这个结界里的事。

与明清文学比起来,当年的冷桂军更钟情于对外汉语。在刚毕业的时候也还留存着对外汉语情节,但还是为了昆曲留下了。

有师有友,有艺有术,徜徉在昆曲的婉丽妩媚、一唱三叹之中,听起来,真让今人神往。讲真,茶酒诗词,吴侬软语,这番文艺清新的生活风骨,本来就是古老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没有为什么,但凡经济允许,不如此便不舒服。

带冷桂军走进昆曲世界的,是他读研时的老师周秦。他每周六带学生到昆剧院听戏。1999年的昆曲行业不景气,不靠老师组织,几乎没有人看。但是正如他说的一样,昆曲之所以被业内人士称为“鸦片”,是因为它容易令人“上瘾”,去看个五次、十次就会喜欢,一辈子都离不了了。冷桂军就是这样,从一个路人转为粉丝,喜欢了昆曲,再也没有离开过。

http://www.ncmarketing.cn/upload/image/20171115/1711151510678111623676.jpg

冷桂军始终相信,听昆曲让人沉静,让人发自内心的产生共鸣,不用刻意的跟风喜欢。

虽然改版后的昆曲更容易吸引人进入这个世界,但是在成为真正的爱好者之后会发现,还是简约的舞台,缓慢的节奏更好,这跟人的内心需求相关。

人类社会的发展时快时慢,在经济衰退,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时候,得大力发展经济,这个时候人都不可能很沉静,没有精力去追求心灵共鸣的东西,现在的人比过去十五年之前更能欣赏这种古典的美,是因为经济发展了,人心更沉静了,心灵自然就会回归。


一个说办就办的剧团


冷桂军的座右铭是:“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002年,对冷桂军来说是改变与机遇共存的一年。苏州市政府、原苏州市教育学院(后并为苏州职业大学)、苏州昆剧传习所联合开办了昆曲演员大昆班,刚刚读研毕业的他放弃了谈好的工作,任职昆曲班班主任。

责任,坚持。

责任心不是说说而已,重担担起了就不会放下。

第一届大昆班于2007年毕业,教学期间冷桂军为了学生放弃了出国的机会,没有过一个完整的假期,睁眼闭眼都是学生的事。

学生们一个个都毕业了,他一个人都没有放弃,对学生尽职尽责,还有学生说冷老师比爸爸还强。

http://www.ncmarketing.cn/upload/image/20171115/1711151510678194781683.jpg

就是在2007年,冷桂军为了学生们,开始创业,创办了兰芽昆剧团。昆曲讲究传承,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冷桂军在2002年开办昆曲班时就发起创办了兰芽昆曲社,意喻为还未开花刚刚发芽的兰花,后来也便延用了这个名字。

创业的过程总不是一帆风顺的,开头几年有人恶意竞争,降价抢点,这都是不能长远发展的,冷桂军为了自己喜欢的昆曲,为了学生们,始终没有放弃,他认为昆曲发展重要的还是专业性,演出质量高,才能发展壮大。

冷桂军认为,昆曲是近距离的把玩的艺术,要给普通观众一个全面接触昆曲的机会。让人体验,面对面,连眼神都可以看清楚,还可以体验化妆,与演员合影。他们得靠讲解来培养观众,才能让观众真正了解昆曲的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中的表演艺术。

虽然时间过去了十几年,但冷桂军的坚持让人相信,喜欢的力量可以让人坚持,让人担起责任。

冷桂军一直坚持传播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十几年,他没白走。


http://www.ncmarketing.cn/upload/image/20171115/1711151510678256961997.jpg

扫码关注“品尚苏州”微信公众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