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有三处古代对应天文古建筑
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吴洁,字笑白,号莲姑,笔名紫韵墨娘
丽水,旧称处州,已有1400多年历史。隋开皇九年(589)设州建县时,州名与天文有关。正值天上少微处士星分野,故名处州,并名厦河对面(今紫金大桥南边)那座山为少微山。对此《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有记载:“少微山在浙江丽水东南十里,一名大栝山,以郡应少微处士星,故山名少微,州曰处州。
处士,即隐士,高人也。处士星分野,则贤士举,预示处州人才辈出,科甲兴隆。对此天象吉兆,历代都很重视。北宋以来,建有少微阁、应星楼、少微星君祠三处纪念和祀奉地方。
一、少微阁《栝苍汇纪》载:今万象山烟雨楼西侧,唐宋州治边上,是古处州标志性建筑,现已无存。当年这座山叫小括山、莲城山,又叫九盘岭。从唐贞元六年(790)到元代至元二十七年(1290),处州州治在山上长达五百年之久。少微阁北宋郡守关景晖建。从北宋处州太守钱竽的《七律·少微阁》诗中可窥其雄姿:“少微阁应少微星,点点云间分外明。过雨晓来添练水,好山晴后见莲城。昔年人物不常有,近世英豪多间生。顾我把麾渐坐稳,落霞孤鹜看题名。”清代诗人毛桓的《游少微阁》诗更形象:“郡应天文处士星,入云高阁迥含灵。好云波静浮青镜,苍岭山迥拥翠屏。沙外柳深莺度曲,岩前花满鹤梳翎。使君好亊留名迹,海岳千秋寄典型。”少微阁三字是北宋大书法家米芾写的,两位诗人的诗中都写到。毛桓还写明“阁为米元章书额”“阁在处州西门外”,可见清代还在。前些年讨论万象山规划时,毛老师曾建议将重建少微阁列入规划项目。而今多年过去未见有动静,但却发现少微阁的名字又被占用了。在新建的溪口水闸仿古建筑上,竟然有一块写有
“少微阁”三字大扁,这就滑稽了。历史文化是有”根”的,少微阁是对应天文的庄严建筑,名字哪能挪到这个角落地方用?(其实历史上有一个“洄溪阁”名字到倒是可以用在那里的。) 历史上曾有过的人文建筑,是一种资源,也是文化遗产,应该得到保护。
http://s14/bmiddle/002LUosJzy7kQETlB3T4d&690
据文献研究寻找这里是少微阁遗址
二、防洪堤边上新建的应星楼,已导致真的古应星楼不能复建,连遗址地块都被卖掉开发房地产,造成无可挽回的遗憾。
原应星楼在处州中学前面,内河出水口。南宋开禧三年(1207)郡守王庭芝建。有叶宗鲁撰文、何澹书《应星楼记》碑拓本存世。楼早无存。《丽水县志》有载:清光绪二十七年郡守赵亮熙原址重建。高三层,顶层供奉少微星君。1944年被侵华日军烧毁。上个月4月25日,我通过小时候印象中去寻找,我来到了现在的绿城小区,上世纪这个位置是大猷街,边上是丽水国营毛巾厂,厦河门村,我曾有段时间住在大猷街戏台弄13号,在老人们的叙述中得知原应星楼和应星桥的大致方位。如今已被房地产开发成了居民区,打听保安都说不知道,我就慢慢寻找,发现在一小片绿化带围墙边角落里,我凭印象从外围很高的绿化树两边扒开爬进去,才看到一块新做的碑文,矗立在稍矮小的绿化从中”应星楼遗址“,除了一块新碑文啥也没有。
http://s16/bmiddle/002LUosJzy7kQF67z1Jff&690
我找到应星楼遗址后有几个问题请教了毛传书老师,毛老师给我提供了部分资料,2014年6月8日至7月21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丽水市文物保护所对应星楼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出土了10只南宋韩瓶,挖出建筑遗址和宋代排水管遗存,确认为宋代原址。
古应星楼原址地块,是2009年整个行春门区块保下之后再被政府卖给绿城房地产公司的,让人无法理解。当时毛老师经据力争,才保下一小块遗址地块。现在虽然已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再也难以重现古应星楼的风姿了。
http://s14/bmiddle/002LUosJzy7kQFdzl0N1d&690
三、少微星君祠在少微山,又名神仙宅。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是刘基外侄少微山紫虚观道士梁帷适及其弟子王有大为纪念高道章思廉羽化200周年而建。
http://s8/bmiddle/002LUosJzy7kQHA2pBZ67&690
我多次爬到少微山寻找,地面上无从考究,据明代刘基《神仙宅记》、宋濂《神仙宅碑》文献存史。将神仙宅方位环境及建造由来,守护和费用开支来源,神仙宅建造起始落成时间,主建者身世,及其天文地理等记叙都甚为具体。为让读者知其神仙宅详情:《丽水志稿》载《神仙宅碑》文摘如下:
“处士之州,距城三里所,有山曰“少微”,山之下有观曰“紫虚”,观之南一峰巉然挺出曰“眉岩”,西南诸山拱挹周卫,而二水蜿蜓起伏来汇其下,登高望之,万象呈露,俨若天开图画,不知者以为真蓬壶员峤之绝景也。宋南渡后,仙翁章思廉自遂昌紫极寿光宫来隐观中,蓬首垢面,日初升辄东向吐纳,凝然澄坐,久之绝粒,唯日饮水一孟,形神分合,人莫测其变幻。(宋)乾道丙戌年(1166)——先是主观事者尝作亭墓前,坏于风雨。道士王有大日徘徊其间,怅然有上清笙鹤之思,归与其师梁惟适谋,自墓左开曲径一千余尺,直至岩颠,诛榛剪荆,造祠宇七楹间,名之曰“神仙宅”。中祠处士星及仙翁诸像,东室曰“芸香”藏书其中,西室曰“桔乐”,为娱宾奕棋之所。宅之前二石岩拔起,其蟠若龙,其踞若虎,各构亭其上,左曰“来鹤”,右曰“留舄”。”
http://s3/bmiddle/002LUosJzy7kQEPTcxsc2&690
清道光《丽水县志》记载:“少微山在下河之南。旧有少微星君祠,以郡应少微处士星也。又有妙成观、紫虚观,唐宋高道杜光庭、章思廉辈栖真于此。石壁刻“素华处士张公之茔”八字,驳蚀过半,盖已古矣。紫虚观南曰“眉岩”,有章思廉墓。后人筑室岩旁以祀之,曰“神仙宅”。刘基为之作记〖详寺观〗。岩上有巨人迹十数,深入石理,莫明其故。”刘基《少微山神仙宅记》和宋濂《神仙宅碑》文今犹存世(详见清道光版《丽水志稿》),由此可见其规模和由来。
少微山是文化山,《辞源》有条目。早在唐代就是道教名山,因为上直少微处士星,为神仙道士向往之地。晋代葛玄在少微山修真,葛洪曾在此山练丹,丹井犹在。历史上有著名的妙成观、紫虚观。妙成观(今中岸村环城南路边简易的妙城庵)则为叶法善住过。叶法善,松阳人,历唐代高宗、武则天、中宗朝50多年,常被召入宫中尽礼问道,尊为上宾。他活了105岁,唐玄宗李隆基为其作碑铭并序。紫虚观为杜光庭修练地。杜光庭,缙云人,为唐禧宗朝道门领袖,曾随唐禧宗入蜀,后事蜀王王建、王衍父子。晚年辞官隐居青城山白云溪。他是唐代著名道教理论家、文学家、诗人,今四川青城山有塑像。元代大文学家虞集有著作《处州路紫虚观记》收入《四库全书》。少微山历代为道教活动场所。《栝苍汇纪》、历朝《处州府志》、《丽水县志》等均有记载可查的历代著名道教界人物33位,有文人刘基、王寿、王伯衡、周琦等描写的诗词歌赋十五篇之多,胡深诗:少微山下筑琳宫,遥望觚稜插半空。丹井寒泉虚夜月,青田元鹤几秋风。仙家遗迹心冥会,世事多难路未通。忽见老龙将雨过,四山佳气郁葱葱。部分其建筑保留到民国。
2005年做丽龙高速富岭接线时,政府要把少微山炸掉。毛老师得知后,向市政协上报了《紫金大桥南岸的少微山应予保护》社情民意信息,力极保护不能炸调的理由。市政协以《社情反映》内刊上报,时任市委书记楼阳生很快作了批示。后经多方努力特别是丽水学院副院长吕立汉鼎立支持,终于保住了这座山。
通过地方文献和实地寻找研究,我可望这两处历史上曾有的少微星君祠、少微阁可望有一天也能恢复重现。应星楼已有了新家(欧江防洪堤边上)。这些古建筑是前辈智慧的结晶,也是留给丽水人民的一大宝藏。
瓯江地方文学研究员、浙江大学遗产保护志愿者:吴 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