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瓘的《用笔十法》
(2015-07-15 08:02:17)
标签:
文化 |
分类: 楷书技法 |
张怀瓘的《用笔十法》就会迎刃而解。张氏十法如下:
偃仰向背:谓两字并为一字,须求点画上下偃仰离合之势。
阴阳相得:谓阴为内,阳为外,敛心为阴,展笔为阳,须左右相应。
鳞羽参差:谓点画编次无使齐平,如鳞羽参差之状。
峰峦起伏:谓起笔蹙衄,如峰峦之状,杀笔亦须存结。
真草偏枯:谓两字成三字,不得真草合成一字,谓之偏枯,须求映带,字势雄媚。
邪真失则:谓落笔结字分寸点画之法,须依位次。
迟涩飞动:谓勒锋磔笔,字须飞动,无凝滞之势,是得法。
射空玲珑:谓烟感识字,行草用笔,不依前后。
尺寸规度:谓不可长有余而短不足,须引笔至尽处,则字有凝重之态。
随字变转:谓如《兰亭》“岁”
字一笔,作垂露;其上“年”字,则变悬针;又其间一十八个“之”字,各别有体。
其中“偃仰向背”“真草偏枯”“随字变转”皆是指章法,而“阴阳相得”“射孔玲珑”“鳞羽参差”和“邪真失则”“尺寸规度”则是讲字法,只有“迟涩飞动”和“峰峦起伏”所指才是今天所言的笔法。循着这个思路,则张怀瓘的十法你会发现不再神秘,而且能够按照这十法去做,书法的确能够坐进千里。
十法之中的“迟涩飞动”一法讲用笔须“勒锋磔笔,字须飞动,无凝滞之势,是得法”最是关键,张怀瓘告诉我们,即便是如“勒锋磔笔”这样多用力气的笔画也要着眼于“飞动”,否则便不得法。今人用笔多为笔在纸面的运行所困,其实是被书法笔画之力所困,深陷其中而不能“得法”。当然,这既牵涉到“法”的问题,也牵涉到审美观念问题,尤其是对于“书”之本意的理解问题,稍加留意会发现,本文中反复提到的今人对于“力”的误解问题,“笔力”正是肯綮所在,明白了晋唐人所谓的“笔力”概念,书法或许会如庖丁刀下的那头牛一般“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前一篇:宜胜习字 三尺横幅三幅
后一篇:姜立纲楷书《东铭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