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宜胜习字  韦应物诗

(2014-05-29 15:26:35)
分类: 习作展示
宜胜习字 <wbr> <wbr>韦应物诗

原文地址:霁雪作者:蛤蟆7

[转载]霁雪

霁雪 (一作韓舍人書窗殘雪)

风卷长空暮雪晴,

江烟洒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

又得书窗一夜明。

  戎昱,唐代诗人,公元七八一年前后在世。荆南(今湖北襄阳人},早年应试不弟,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曾任虔州,辰州刺史,后客居剑南、陇西。其吟咏山水诗清丽明快,乐府诗语多警切。明人辑有《戎昱诗集》。《全唐诗》编存其诗一卷。

 

  这首诗在我家壁画上画了20多年了,当初画的人竖着写的,长短不一,小时候的我不知道这是诗,按一竖一竖给断句断的有点像词,也有点意思如下:

风卷长空,暮雪晴江,烟洒尽柳条轻,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赏析
首句点出残雪产生的背景。
“风卷寒云”既是雪后天晴的征兆,又是次句“江烟洗尽柳条轻”的基础。大风卷走寒云,也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又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柳枝轻摆。雪晴在天“暮”之时,为结句“一夜明”作了极好的铺垫。
次句意境清朗,容量很大。雪后天晴,烟云荡尽,江天高朗明净,江边柳条轻盈,随风婀娜摆动。“洗”字,“轻”字,用得极为准确。原来江面上霰雪纷纷,白雾蒸腾;现在一下廓清,纤尘不染,仿佛洗过的一般。原来柳枝低垂,没精打彩,不胜积雪之重压;如今一旦卸下重负,感到特别轻松,显得特别轻盈。如此一来,雪的世界当然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些残余的踪迹了。这么纷繁的意象,仅用了七个字,真是精炼至极。
三句转笔蓄势。目光由远处转向近处,范围从整个江郊转向韩舍人的檐前,景象从壮阔转向细微。“数片”说明雪之残存不多,故只得“一夜明”;“无人扫”突出环境之幽雅清静,故能映雪夜读。如此蓄足笔势,结句的出现便如顺水之舟了。结句“又得书窗一夜明”仍紧扣住“残雪”写想象中之虚景。说明雪还没有融尽,檐前还保留一点洁白的残雪,想象着它的反光映照在书窗上,显得环境格外清幽,可以像晋代孙康那样映雪夜读。但可惜只得一夜享受,明天残雪一化,雪的踪迹全无,就不能再有这种享受了。表达对残雪充满无限喜悦留恋的心情。据《尚友录》载:“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此句暗用其事,还兼有赞美韩舍人刻苦好读之意。如此用典,咸淡自知,却了无痕迹,真是进入了化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