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婷婷老师古典舞身韵系统课

(2024-08-31 22:52:33)

婷婷老师 古典舞身韵系统课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获取课程 ,请 加 徽亻言: 1103074581 长按数字复制徽 到 徽亻言 添 加 好 友!


中华民族是农耕民族。在古代,中国人不仅仅从水对于生命、 农业生产有着重大的实用性的角度赞美水,更是上升到哲理的高度  看待水的性质和品格。这就是《老子》第八章所说的:“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就是说,最善良 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乐意停留在  众人所厌恶的、卑下的地方,所以,水的品性是最接近于道的。 水,无色无味,在方而就方,在圆而就圆,从不停滞,它以百变的 形式态存在于自然界,又同自然不相违背。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  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  万物。同样,孔子也赞美水的品性说“智者乐水”。

东方民族从生命之美的理念出发,认为植物之美应当具有旺  盛、茂密、茁壮、生机蓬勃的样态;而绝少有人对朽木腐枝、败叶  落叶加以赞美。东方各民族的诗歌中都有大量的对植物之美的赞  赏,哪怕是一丛小草、一朵柔嫩的小花也是可爱的、美丽动人的。

中国诗人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 饰”、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诗句,日本俳句诗人松尾芭蕉 的诗句“孤独正似旅人心,瑟瑟椎之花”,“锁门谢客来,牵牛花儿 慰我怀,白天墙边开”,再如女诗人加贺千代的俳句“啊,牵牛花! 把小桶缠住了,提水到邻家”,这些美的意象都显示了东方自然美 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第二,东方人常用自然之美比喻人之美,又常把自然事物之美 加以拟人化表达。

所谓“人格化”,并不仅限于人与神、人与自然同形,更重要 的是人与神、人与自然事物同性,即人与神、人与自然事物共同具 有的心灵相融的“同情观”。“同情观”强调人与神、人与自然物具 有相同的情感、思想、欲念。

一方面,东方各民族在表达人的外表容貌或身姿之美的时候, 往往喜欢用美丽的动物或植物的形体姿态和色彩来加以比喻,采取  比喻的方式来表达。这些作为喻体的植物、动物都是该民族生活中  常见的、深受喜爱和赞美的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