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泰山三阳观

(2012-04-17 17:09:56)
标签:

文化

泰山三阳观

 

    三阳观位于位于泰山南麓五贤祠北的凌汉峰山腰。这里松柏葱茂,麻栎蓊蔚,泉石铿然,幽奥静僻。

    三阳观原称三阳庵,创建于明代。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东平全真教果老派系重阳派道士王阳辉(号三阳)携徒昝复明(号云山)于此“伐木剃草,凿石为窟以居”,后“稍营葺庐居”,名三阳庵。王三阳羽化成仙之后,云山承其师志,广结众缘,大兴缔造,形成入门三重的具有殿、阁、台、亭以及客寮的较大规模的“丹台紫府”,更名三阳观。明于慎行为之记曰:“入门三重,得蹬道而上,有殿有阁。又左为客寮四楹,以待游镳。”

    在昝(zan)复明(号云山)住授期间,三阳观达到鼎盛时期,不仅民间百姓、高官达贵前来焚香醮祀,就连皇亲国戚前来泰山朝拜碧霞元君时,也要到此做醮典。由于年久失修,至建国初期,三阳观只剩下断壁残垣,观内外残碑断碣,荒草蔽掩。1976年建筑完全倒塌。1999在仅存山门、混元阁、圣母殿天梯石阶的旧址上斥资83万余元复建。

    复建后的三阳观南北长90米,东西宽61米,总面积5469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40平方米。观以山门、照壁、混元阁、天仙圣母大殿为中轴,两侧配以三官殿、真武殿、祖师堂、寮舍数楹。

山门外台级下立有民国二十三年五月冯玉祥所题,赵正印、范明枢、闫纪东、刘传远等135人所立碑一组三通。碑文面西,三通碑刻同覆一歇山顶石质碑帽。碑身有残,碑文字迹多缺失。为维修后所立。

山门西北有“迎仙门”摩崖题刻;山门东侧有“救苦台”摩崖石刻;院东有“三阳洞”石刻,院墙外正北方有“奇观”摩崖石刻。

    (一)山门、照壁

    山门为歇山顶单拱券石门,面阔7.10米,进深3.90米,通高3.2米。双扇板门,宽1.76米。门廊两侧各有一隐身洞,洞宽0.75米,高1.75米,进深1.7米。门上覆绿色琉璃瓦,两端龙吻,垂兽前有三跑兽加一仙人骑脊。

距山门3.74米处有一照壁,长3.5米,高2.7米,厚0.55米。背面嵌有“三阳庵石记碑”一块。

一进院落东西两侧有石碑共7通,东侧有康熙四十八年十月河南开封人士所立“永垂不朽”碑、康熙二十六年所立“万古流芳”碑、“重修三阳观碑记”碑、明万历年间所立“太上老君长清净”碑、清嘉庆九年所立“重开三阳观碑记”碑、康熙二十八年河南开封陈留县人士所立“万古流芳”碑、康熙二十七年“陈留县”进香碑。院内还有扑地残碑“善救善民”碑。

    一进院内有井一座,上有 “龙泉” 摩崖石刻。

    一进院落到二进院落有26个台阶,踏步宽0.29米,垂带石长2米,与二进院落高差为3米。

    二进院落宽56米,进深6.7米,有三官殿及二层建筑混元阁,在混元阁一层为真武殿。院中有碑刻10块,有康熙二十九年河南开封陈留庄“万古流芳碑”;明万历二十三年“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经筵日讲国史副总裁官鲁国于慎行撰文、泰山后学王应星书”的“重修三阳观记”碑;明万历二十三年“赐进士第荣禄大夫太子太保刑部尚书郡萧大亨撰、儒学生员王应星书”的“三阳庵新建门阁记”碑;位于玉皇洞东侧的明隆庆四年“赐进士出身奉政大夫河南按察佥(qian)事郡人岳峰萧大亨撰”, “本山道士昝复明刻石”的“建立三阳庵记”碑;嵌于三官殿西窗下墙内的“李子贡其肄(yi)业三阳庵”碑;嵌于三官殿檐廊东山墙内的康熙四十六年的“陈留县”进香碑;嵌于三官殿东窗下墙内的草书“幕字碑”;位于三官殿门外西侧墙外“重修三阳观行宫记”碑;位于玉皇洞东侧明万历十七年十月十五日,奉大明皇贵妃郑淑旨敬诣的“皇醮记文”碑;位于西侧通道之西的“皇醮碑记”;位于院落东侧的“辛亥春日”张启昌 “游三阳观” 断碑。

    (二)三官殿

   三官殿位于混元阁一层东侧,内供天官、地官、水官。建筑形式为五檩硬山顶。前廊通面阔8.45米,进深1.2米,通高2.9米。殿室面阔8.45米,进深3.93米,通高5.42米。正脊两端龙吻,仙人骑脊。彩绘形式为旋子彩绘,明间为二龙戏珠,次间为麒麟、花卉。

    (一)真武殿

    位于混元阁底层西侧,内供奉真武大帝。建筑形式为五檩硬山顶。前廊面阔8.45,进深3.93米,通高5.4米。殿三间,通面阔8.45米,进深3.93米,通高5.42米。双扇木板门,东西各有一窗。正脊两端龙吻,仙人骑脊。彩绘形式为旋子彩绘,明间为二龙戏珠,次间为麒麟、花卉。

    (二)混元阁

    位于二进院落中轴线上,共两层。下层又称玉皇洞。面阔10.35米,进深11.26米,高4.9米,门高3.02米。玉皇洞内两侧各有两个拱形洞,东面的洞中南侧洞面阔1米,进深1.8米,通高1.8米。北侧洞面阔0.95米,进深1.8米,通高1.8米。两洞相隔0.95米。西面的两个门洞建筑形式与东面相同,洞口两两相对。玉皇洞整体为石块砌成,内供奉玉皇大帝。

    玉皇洞东西两侧各有一通道,东侧通道宽1.19米,西侧通道宽0.78米。经两侧通道拾级而上为二层建筑混元阁。内供太上老君。面阔9.16米,进深6.06米,高4.36米。建筑为单檐庑殿顶,拱形内顶,全部为石块垒砌,石砌墙体厚达1.18米。屋面上覆琉璃瓦。正脊两端有龙吻,四条垂脊各有三跑兽加仙人骑脊。

    混元阁依山势而建,整体建筑通高为9.26米.二层建筑进深比一层小5.2米,面阔二层比一层小1.19米。二层殿室前有面阔10.35米,进深2.95米的平台,平台前及两侧有护栏。

    (三)东西厢房

    位于混元阁偏后东西两侧。建筑形式皆为卷棚顶。面阔7.71米,进深3.67米,通高4.9米。

    (四)天仙圣母殿

    为硬山式前出廊建筑。殿面阔11米,进深4.7米,通高6.8米。殿前有檐廊,面阔11米,进深1.75米,通高4.3米。明间前有台阶,踏步五级,宽3.97米。内供泰山碧霞元君、送子娘娘、眼光奶奶。东西两侧塑有青龙、白虎护法。

    圣母殿前有民国二年“邑人钱寅宝撰并书、赵常贵等384人所立”的“重修三阳观记”碑

在圣母殿东南有摩崖题刻“全真崖”。

    三阳观东北是凌汉峰,峻拔陡峭,三峰并峙,松林茂密,栎树间杂。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石匠姜博士及道人孙上座在此结寨抗金,题刻、房基、石臼等尚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泰山岱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