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陈嘉明

(2022-11-26 11:29:18)
标签: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

陈嘉明

北京大学出版社

通识讲座十五讲

分类: 人文社科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陈嘉明

北大通识丛书。从小就说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然而对现代化的理解迷迷糊糊的,更不用说对后现代性的理解了。这本书虽然读起来是一知半解的,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南。现代性是从启蒙主义开始的。启蒙主义是对中世纪的宗教社会和宗教思想的批判,“宣扬理性的自律性和观察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方法,否定宗教启示的权威和解释,否定传统的经验的认知”,这种基于反思的理性主义,基于演绎和实验的科学精神,基于自然和自由的价值观,是现代性的起点。现代化就是现代性的实现。这里有三个代表性的哲学家: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中认为,人作为唯一有理性的造物,理性乃是我们的知识和道德的根本依据,自由则是我们运用自己的理性的自由。黑格尔认为哲学和宗教是人把握真理的两种方式,而理性和存在是统一的。理性为思辨的逻辑提供了本体论的基础,也为探讨事物发展的规律提供了逻辑依据。韦伯在《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中把理性精神认为是资本主义的认识基础,一种脱离了宗教的、世俗的、簿记式的理性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合理性的存在。但是韦伯也提出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两个问题:意义的丧失和自由的丧失,由此开启了后现代性的思考。尼采,认为生命及其意志是人的本质,而不是传统哲学的“理性”,其目的是为了摆脱理性和法则的束缚,达到生命的解放和完满。海德格尔从存在主义出发批判现代性,将现代性的虚无主义视为对存在的意义的遗忘,批判现代技术的形而上学,批判人的异化。维特根斯坦则是从语言游戏上,认为共同性是不存在的(奇怪的是作者没有把维特根斯坦作为一讲)。福柯提出了现代社会的合理性,即规训的现代社会,并认为权力造就了主体。利奥塔对现代性元叙事的解构和批判,认为伴随着大叙事危机的产生以及现代性的合法性之丧失,后现代不再相信元叙事。没有思辨的精神就没有创造性的科学能力。对于社会关系,他认为竞争是根本原则,社会问题的核心是契约关系的合法性。吉登斯分析了现代性的动力机制,风险和后果,意在通过反思来降低现代性的风险,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建立“后传统社会”的世界主义秩序。詹姆逊认为现代性的过程是一个趋同的过程,是以资本主义的市场秩序为旨归。他把后现代主义与晚期资本主义对应起来,提出了总体性和全球化,空间化的文化逻辑,对后现代主义提出了批判。哈贝马斯对现代性的反思是全面的,提出了“交往理性”的理论,认为人不是完全独立的理性,而是在交往中体现理性,在交往中取得共识,并提出了交往理性的合理性要求:真实性,真诚性,正当性。在介绍完这些哲学家的后现代性思想后,作者总结了四个“合理性”范式:一是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存在即是合理”,二是实用主义的“有用就是真的”,三是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的“遵守规则”就是合理,四是普特南的以既有价值来判断的合理性。以此合理性的讨论,由认识论走向了解释论。作为结语,作者提出了现代性的三个隐忧和后现代性的悖论。现代性的三个隐忧是:源于“个人主义”的意义丧失和道德沦丧,源于工具主义理性的目的的迷失,现代高度集权化官僚化带来的自由的丧失。后现代性的悖论,则是全球化的“同一性”与后现代主义的差异、区别和多元化的矛盾。这本书对我的启发,与其说是对现在性和后现代性的理解,不如说是对现代哲学的入门。我的哲学还停留在本体论和辩证法中,而这些已经是几百年前的理论了。现代哲学已经有了更多的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上升到理论层面的创造,再下沉到现实生活中指导。这个就是哲学的智慧了。从《人工智能》到《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我似乎开启了现在哲学之路,《文化哲学》《科技哲学》《现代哲学》《哈贝马斯》等都已经列在我的书单上了。精神世界的突破总是令人纠结和愉快的,这也许就是超越异化的人的回归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