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姑娘》

标签:
野姑娘长青藤国际大奖小说 |
分类: 儿童文学 |
这个被称作“野姑娘”的女孩名叫维尔,这是一个男孩的名字。她从小生活在津巴布韦,喜爱大自然,喜欢和动物们玩在一起,喜欢农场里自由自在的生活。她妈妈去世了。她和爸爸生活在一起,农场的主人是一个中校,也对她疼爱有加。大家都喜欢这个善良活泼的女孩,也给她自由自在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她的爸爸生病去世了,农场主人娶了一个来自城市的寡妇。在农场新夫人的逼迫下,维尔被送到伦敦去接受一个女孩子应该接受的教育,比如礼仪,文学,算术,音乐等等。这种生活和津巴布韦的野外生活有着天壤之别。维尔习惯的非洲的生活方式被看作是野蛮、不讲卫生、没教养的,而受到了同学的歧视,甚至语言和肉体的欺凌。于是维尔逃出了学校,她逃脱了警察的追捕,她在动物园里和猴子过夜,她从垃圾桶里找吃的,最后她得到了一个男孩的帮助,在他家的车库住下来,并在他奶奶的说服下回到了学校。她想到了爸爸去世前对她说的话,要善良、勇敢、快乐。什么是勇敢呢?面对变化去适应就是一种勇敢。逃避不是办法的。同学向她道歉,校长也对她表示理解,转变总有一个过程,而现在转变的内因和外因都具备了。小说到此结束了。这个故事的作者是一个小时候在津巴布韦长大的孩子,所以津巴布韦的广阔天地和自由自在的生活给了她创作的灵感。相信她回到欧洲一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不会像维尔的逃离那么极端,但是也一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每个人的成长中都会遇到这样的经历,而善良、勇敢和快乐就是应该的态度。不过我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非洲有非洲的方式,欧洲有欧洲的方式,只要生活得快乐就好,为什么非要非洲人要按照欧洲人的生活方式呢?就因为欧洲人比非洲人进步么?难道不能用这种进步去帮助非洲人在他们习惯的生活方式下提高生活水平吗?世界大同并不是相同,而是一种互相尊重下的多样化。我觉得西方文明一开始是以殖民主义来侵略和掠夺其他民族的财富,又用西方文化去“教化”其他民族的文化。不论是殖民主义的侵略还是基督教的教化,其实都是危险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