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影评——《法国中尉的女人》电影视听分析之下

(2011-11-28 17:56:47)
标签:

影评

法国中尉的女人

观后感

杂谈

片名:《法国中尉的女人》                                                              

导演:卡洛尔·赖兹 Karel Reisz                                                               

编剧:约翰·福尔斯 John Fowles .....(novel)   Harold Pinter .....(screenplay)                                

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  杰里米·艾恩斯                                                       

国家:英国                                                                                   

时间:1981     


 以下是我对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的观后感之二  

 

二、 人物的设置                                                             

许多的影评是对萨拉和查尔斯敢于反抗封建等级制度,勇于追求爱情的赞扬,或是描述导演对小说改编的突破,使电影有了不同的视角对小说进行不一样的解读。但是,人物设置上我独独钟情于查尔斯的未婚妻-----蒂娜,那个很单纯,对爱情很执着的贵族小姐,那个本很幸福的却最终遭到抛弃的贵族小姐,那两个深刻的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蒂娜出现时。电影开头是一个电影摄制组来到英国南部滨海小镇莱姆,拍摄影片《法国中尉的女人》。安娜饰演萨拉,穿着黑色风衣,在大风中一个人孤独地走向堤坝尽头,画面色调灰暗,音乐哀怨,营造了一种压抑,悲凉的气氛。然而在蒂娜出现的前奏音乐变得轻快,愉悦,表现的是贵族小姐的无忧无虑,天真可爱。她对查尔斯的出现感到快乐又紧张,一身桃红色的礼服衬得她妩媚,娇羞。对于查尔斯的求婚,明明雀跃但要装得矜持,煞是一个可爱的小女人!一个很纯真的小女人。                                                                                        

在电影中,这两者的对比比比皆是,比如说,两人的音乐伴奏-----轻快与低沉,衣服上的色彩-----深灰与艳丽,画面的色调-----灰暗与明亮,说话的语调-----压抑与尖锐,是为了反映社会的不公,贫民与贵族的之间的悬殊,以喜衬悲,以悲衬喜,更加突出了电影的主题。但在实际中,地位,这是一种偶然的出身,无论是萨拉还是蒂娜都决定不了的。她们活着并不是反映一个贫女人,一个富女人这样渺小的形象,而是代表了各自阶级的对立属性。                                                 

第二是蒂娜对查尔斯的咒骂。萨拉真挚而奇特的感情使查尔斯很激动,他决心要好好珍惜这份情感。那意味着他要蒂娜解除婚约。查尔斯一开始以“我不配你”作为理由,确实,他配不上天真烂漫的蒂娜。蒂娜此时脸色沮丧,挫败,“你从来没有爱过我”,这场景着实让人心疼,心疼一个这样可爱的小女人。她伤心地靠着窗边说,“我知道我被宠坏了,我并无过人之处,但得你的爱和保护,我会改进的,我完全依你,我会不惜一切令你快乐”。这样的话本应该有一个男人对着女人说出,却是出自一个要懂得矜持的贵族小姐的口里,她的爱已经超过了她的尊严,她的地位!直到最后她知道真相,不顾贵族形象,对查尔斯大吼大叫,咒骂他。当画面已经是另一个镜头,她的咒骂还在一直盘旋,带着几分哀怨。看似这是个恐怖的女人,这只不过是爱之深,责之切的表现。她的父亲让律师起草了一份侮辱人格的认罪书,要查尔斯在认罪书上签名,作为解除婚约的条件,而这份东西随时都会登报。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查尔斯要得到幸福,必定要有所付出。                                                                                    

查尔斯和萨拉的赞扬是锦上添花,又有几人想到蒂娜的可悲呢?一味爱着,却蒙在鼓里,被最爱的人伤的最深,得到是爱人的背叛。蒂娜,对于查尔斯和萨拉之间的爱情本无冲突,但她偏偏就是一个阻碍。如果查尔斯共享齐人之福的话,那么查尔斯便成了一个受人唾弃的花心者。可惜为了服务于主题,查尔斯注定要和萨拉在一起,那叫做有情人终成眷属,所以,蒂娜的出现注定成为了他们爱情的牺牲品。不是只有萨拉值得同情,蒂娜也是受害者。在不同的角度来看,查尔斯和萨拉敢于反抗,勇于追求。但在蒂娜眼里,查尔斯始弃终乱。她虽然有些任性,有些刁蛮,却也善良,单纯,一心爱着查尔斯,就是那样简单的小女人在遭受查尔斯的背叛时才说出了狠话。如果说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蒂娜的悲哀是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这显得似乎有些牵强。但是在三个人的世界中,爱情容不得下第三者,明明蒂娜是“正统”,为什么幸福的不是她。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查尔斯和萨拉要自由,要爱情,蒂娜就只能是是弱者,等待抛弃。最终,对于这样的结局,我们只能说,爱情没有对错,有人幸福,就会有人受伤。某种程度上这是另外一种悲哀。                                                     

                                                                                           

三、 色彩                                                               

用视觉上的色彩冲击强化电影的主题,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以色彩渲染环境。                                                                              

女人总喜欢色彩,而萨拉总以一种黑色包裹比如在一开始,抑郁的莎拉总是穿着深色的衣服,还常常孤独地站在灰蒙蒙的海边或者幽暗的树林里,她的周围总是波涛汹涌、狂风怒号,这很符合她的社会最低层阶级的身份和心境。                                   

在莎拉与查尔斯在树林约会这一场景中,那些盘根交错、粗大阴森的树木,无形中给观众一种强大的压力,导演巧妙的运用这一场景既表现出了古代时期封建保守的社会环境,受到压抑、束缚的感情。                                             

在故事结尾,莎拉再次出现在镜头中时,其色彩基调则是明亮的。与查尔斯结合而又分开三年后,莎拉仿佛获得了重生,她得到了真正的自由,没有任何负担、束缚的追求艺术,寻回自己曾经遗失的那份真爱。画面色调变得愈加明亮折射出莎拉真正摆脱痛苦、束缚。                                                                 

二以色彩进行对比。                                                                       

作为对立面的大家闺秀欧内斯蒂娜,却总是以阳光和色泽鲜艳的衣服作为陪衬。一个富商的女儿。她年轻、漂亮、文雅。与萨拉相比,她是一个可以一眼看透的单调女子,萨拉则身世沧桑,深不可测。                                                           
    在现代故事中,影片的色彩基调大都是明亮的,这就突出了现代女性所具有的自主性,形成了与套层故事中人物性格的鲜明对比。影片最后,安娜饰演完莎拉这一角色后,重新审视与麦克感情并选择离开麦克。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也是世界电影20世纪最美、最精致,也最大气的经典,无论剧作、叙事、结构、影像、表演都可以当之无愧地作为电影教学的经典教材。仅就视听语言特色来说,就是一篇重要的佳作。 


    以上是我对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的观后感之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