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听课和分析课》读后感
(2015-01-07 15:11:27)
标签:
教育 |
分类: 书香校园 |
关于听课和分析课,苏霍姆林斯基用了大量的篇幅加以阐述。发现文中主要是对年轻的校长提出了9点建议,初读此文,想这是有关校长的工作,与我们有关系吗?再读,发觉与我们每一位普通教师有密切关系。
在听课与评课活动中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每个学期,我们都要完成学校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听课任务。从听课反馈表中发现,老师对所听的课的评价常常不痛不痒,如,教态自然,课件精美等,这些评价似乎不假思索,便可写来。而真正关注课堂教学内容的思考却少了一些。
每个学期,我们都要进行教学大比武。每次听课后,同学科的教师要在每周二的教研上进行点评。大家都比较慎重,熟悉所听课的教学内容,抓住每个细节,全面的对课进行点评。
其实学校安排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相互学习中不断提高。要想在听课中发现他人之长,补自己所短。想在听课中真正学习点东西,我觉得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比如事先问问教者教什么内容,把课本找来预习一下,看看这节课要教什么内容,重难点是什么,也可以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教这课,采用怎样的教法,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教师在听课时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一要仔细的听,仔细捕捉课堂语言和表情,记下重要的教学环节和突出的教学方法。边听边思考。二要认真的看,看执教者的教,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看学习的习惯,看学生参与脑力劳动的程度和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总而言之要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是否有机结合。
听完课后对课堂实况在脑海中过几遍电影,翻翻听课记录,或与执教者交谈,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考虑到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授课者,要让执教者听了你的评课后更有信心,更有勇气!每个老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教法。我们在听课时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扬长避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用全新的眼光去关注课堂,走进学生,走入文本。认真做好听课和分析课,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发展自己,研究学生,创新课堂,推动学生前进,为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