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的标志“星月”来历
(2013-04-09 17:07:37)
在阿拉伯语里面有一个单词,意思是“教门、宗教”的意思,而这个词的缩写就是一个开口向上的弯钩,钩子中上方有一点是音标(阿拉伯语书写是这个样子“ث” 好像读作“迪尼”。这个字母在阿拉伯中很常见。
把这一单词的缩写,经过美化,形成了新月和星星的形象,且象征着真主和他的智慧充满着宇宙万物(因为一千四百年前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仅仅局限在星星和月亮上)。这仅仅是阿拉伯人民的习惯,没有天启的痕迹和教法上的依据。
新月是所有信仰伊斯兰民族的宗教标志。系阿拉伯语“希拉勒”的意译,原指上弦月,俗称月牙。天文学上称为“朔”,指月球运行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的月相。 其象征含义是上升、新生、初始光亮、新的时光。指新月象征伊斯兰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时光。据伊斯兰学者考证,奥斯曼帝国苏丹奥尔汗(1324—1360在 位)时,其步兵军旗上已有新月出现。1453年苏丹穆罕默德二世(1451—1481在位)占领君士坦丁堡后,不久正式采用新月作为奥斯曼帝国的旗徽。 16世纪初,大马士革伍麦叶清真寺以金属制新月作为旗帜。后伊斯兰世界各地,在清真寺建筑的圆顶或尖塔上装有新月标志。今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等8个伊斯 兰国家将新月作为旗徽。故历史上新月作为伊斯兰的标志,和基督教的标志十字架虽有少许类似,但内涵并不相同。西方史学家将12—13世纪西亚伊斯兰国家穆 斯林抗击西欧十字军入侵的战争称为“新月与十字之战”。另外,世界穆斯林将观测所见新月作为斋戒月(伊斯兰教历9月)封斋和开斋(教历10月)的时间标志
一、穆斯林崇尚月亮,与早期的贝都因人长期生活在阿拉伯沙漠之中密切相关。沙漠里的白天烈日炙烤,大地如焚,人畜几乎无法外出活动。沙漠的夜晚,凉风送爽、皓 月当空。美丽的明月发出纯净的光芒,使天宇和大地万物都染上一片银白。明月的光芒不仅纯净,给人们带来惬意的光明,还能使沙漠中行进的人准确定位自己所处 的位置。贝都因人大多在月色下从事各种活动,所以,生活在沙漠中的贝都因人崇尚月亮,把月亮比喻为美丽、神圣的对象。《古兰经》上说,造月为明。信奉伊斯 兰教的鲁伟来部族的贝都因人认为:“他们的生活是受月亮支配的,月亮使水蒸气凝结为慈爱的露水,滴在牧场上,使植物有生长的可能。”美国中东学者希提认 为,月亮崇尚是游牧社会的象征,而太阳崇尚是农业社会的象征。(希提著《阿拉伯国家通史》114页) “弯月”被用作伊斯兰教的标志沿用下来,是出于对新月的崇尚,新月不仅是长达1个月之久的穆斯林斋月始末的信号,也是整个伊斯兰教历法规律的标记。
穆斯林遵从先知穆罕默德的训导和《古兰经》的训示,按月球循环安排其生活。《古兰经》说:“他(真主)曾以太阳为发光的、以月亮为光明的,并为月亮而定列 宿,以便你们知道历算。”《古兰经》又说:“依真主的判断,月数确是十二个月。”所以穆斯林历法,每年有12个太阴月,每月轮流为29天或30天。为使月 份与月球循环同步行进,每年第12个月的长短须作调整以纠正微差。每30个穆斯林历年被定为一个周期,其中第19年的最后1个月是29天,其余最后1个月 都是30天。由于穆斯林历法每年只有354天或355天,因此月份与季节之间不存在固定的关系。由此可见,月亮对伊斯兰教国家天文历法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二、沙漠的月色能够促使人感悟。埃及文化史家艾哈迈德?爱敏指出:“沙漠地方的人,面对大自然,目无所障;烈日当空,则脑髓如焚;明月悠悠,则心花怒放;星光 灿烂,则心旷神怡;狂飙袭来,则所当立摧。这或许可以解释世界上大多数人信仰的三大宗教都产生于沙漠地区的秘密:犹太教产生于西奈沙漠,基督教产生于巴勒 斯坦沙漠,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沙漠。”
沙漠中的月亮,还激发了穆斯林的艺术灵感,使穆斯林创造出动人的诗歌和音乐。
伊斯兰教徒的宗教信仰基本为伊斯兰教教义中的五个基本信条。这五个信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