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天道》的作者不懂诗词格律——从丁元英的《自嘲》谈起
(2012-02-22 17:11:15)
标签:
丁元英古城自嘲中华新韵诗词文化 |
分类: 以文会友 |
电视剧《天道》的作者不懂诗词格律——从丁元英的《自嘲》谈起
作者
2011年热播的电视剧《天道》,改编自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这部电视剧播出之后,引起强烈反响。很多人对故事中的主角丁元英崇拜不已。丁元英在剧中被定格为是“超级混混”,一个股市鬼才,音响专家,玩转市场的老手,而又对中国文化有极深的底蕴并深刻反思的超前智者。
为了突出和刻画他的文化底蕴,剧中安排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情节,芮小丹爱上了丁元英家里的那台音响,也想买一套差不多的,于是整整一周开着警车跑遍了古城,不料都没找到。于是就找来一个音像店老板,同去丁元英家里观摩,看能否自己做一套相类似的。丁就把当时自己做音响的图纸和数据给了芮小丹。为表示对丁元英帮忙的感激,芮小丹请丁吃饭,并嘱自己的同事请来古城的两个名“文化人”作陪,一个是某报刊编辑,一个是记者。在饭局中,丁喝酒表现得很爽快,酒酣之际,两个文化人开始出难题,说要作诗助兴,作不出来就罚酒,想让丁元英出丑。不料丁元英一首《卜算子》,让两个文化人顿感偷鸡不着反蚀把米,羞愧得无地自容,灰溜溜告辞走了。
让丁元英大出风头,形象顿时高大无比的这首词,内容如下:
“自嘲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最有趣的是小说中对这首词有一段评价,不妨拈来一看:
“这首词平仄、韵脚、对仗都很工整,只有一处‘客’字的韵脚破格,但按古词又不算破格,且是扩展词意的必须,恰到好处。词句平淡,不生涩,活生生给自己画出了一幅酸臭书生的心态图,自我讽刺辛辣,自我解剖深刻,意境很高。芮小丹在心里禁不住暗暗赞许:好词。”
果真如此耶?
毋庸置疑,从这首词的内容来看,还是很扣题应景的,把一类人的嘴脸辛辣讽刺颇为到位。这类人嘴上海阔天空,貌似博古通今,其实腹内空空,见识短浅;嘴上说看透功名利禄,却其实只是怨天尤人的穷酸俗物。但是,喜欢诗词的人都知道,诗词,尤其是词,不管是豪迈的还是婉约的,都应该是含蓄沉郁的,这样才嚼之有味,弥久溢香。而这首词,则遣词用句也太直白了点,未免有失词之含蓄。按行家语,就是未得体味。
最重要的就是,令人万分遗憾的,从作者自己的评点来看,这首词的作者并不懂古诗词韵律。
首先,今人做诗词,有两种韵可用,一是词林正韵,一是中华新韵。从目前来看,绝大多数诗词爱好者及行家都按词林正韵品读以及写作诗词,只有极少数喜欢古体诗词却又不想多花时间的人才用中华新韵。
随便找一个网络上的格律在线检测工具来检查一下,结果如下:
按(词林正韵)检测结果——
卜算子
本是后山人
偶做前堂客【客:第十七部】
不押韵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阔:第十八部】 不押韵
大志戏功名
海斗量福祸【祸:第九部】
不押韵
论到囊中羞涩时
怒指乾坤错【错:第十六部】 不押韵
第14字 阁
应平,第20字 说 应平,第31字 福
应平
押韵存在4个问题。平仄存在3个问题。
按(中华新韵)检测结果——
本是后山人
偶做前堂客【客:二波】
押韵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阔:二波】
押韵
大志戏功名
海斗量福祸【祸:二波】
押韵
论到囊中羞涩时
怒指乾坤错【错:二波】
押韵
可见,这首词按中华新韵即今韵是完全合格的,韵脚“客,阔,祸,错”均在同一韵部(二波),也就是说,“客”字与其他三个韵字是同韵字,而并非像作者自己所评论的“只有一处‘客’字的韵脚破格,但按古词又不算破格”。
作者自己所说的“只有一处‘客’字的韵脚破格,但按古词又不算破格”,此话本身就是错误的,一看就是外行话。行内人都知道,近体诗即绝句和律诗对韵达要求更严格,一般不许借韵,只能用同韵字。但也有例外,律诗首句,偶尔可压邻韵,这种情况叫“孤雁出群格”,虽然可以,但如果不是不得已,行家也不会用。而对于古词来讲,用韵比较宽,是准许使用邻韵的,也就是说,使用邻韵属于正常现象,不是什么“破格”。但是,那些是邻韵?得按词林正韵或者中华新韵的规定标准,不是读起来感觉相似就是邻韵。
总之,《自嘲》是用普通话来写作,而作者,则是按普通话的韵母来判断是否同韵,也就是说,作者基本不懂词韵,完全凭自己感觉对这首词的韵律进行评判。这首如果真是作者本人的作品,那只能说其恰好能符合新韵的要求,只不过是误打误撞,或者歪打正着的结果。
其实,就这部小说所刻画的人物而言,丁元英是博古通今的鬼才,对古典文化有着相当的底蕴,在此基础上有着深刻的反思,所以,如果丁元英真的做诗写词,应该使用词林正韵更为合理,更能衬托他的古典气质的一面。
由此,我想到以前看过的含诗词的文学作品,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聊斋志异》和《红楼梦》。这两部作品中的诗词,不是引用前人现成的作品,而是按头制帽,诗即其人。诗与小说浑然一体,诗词与小说中的人物浑然一体,或者借题发挥,伤时骂世;或者谶语含谜,增加悬念,或者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才华。更重要的是,作者是真正懂得格律韵的,所作诗词的水平不低,独立来看,亦不乏玑珠,熠熠出彩。使诗词成为小说不可缺少的部分,诗词与小说相映而辉,真正做到了“石蕴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使读者在欣赏小说的同时,也获得了极高的诗词艺术享受。
近年来的很多小说剧本中的诗词,但凡故事涉及古诗词的地方,要么是抄袭前人的诗词(穿越类的流行小说中特别多),要么就自己毫无格律的乱编兼打油,乱编罢了,还要在文中自我感觉良好的夸上一通。热播的《步步惊心》中有一首诗:“花开花谢花满天,情来情去情随缘。雁去雁归雁不散,潮起潮落潮不眠。夜深月明梦婵娟,千金难留是红颜。惯看花开花又谢,却怕缘起缘又灭。”一看就是东拼西凑的,大概自我感觉押韵就是好诗;已经出版的受热捧的《绾青丝》里也有一首诗:“叶落江秋孤舟蔚,海烟长空一色蓝。花落人去空落雪,楚楚凄凄弄停云。殇酒无味画声峥,且看离人绾青丝。”更是词语堆积,毫无格律韵可言。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艺术瑰宝。小说是一种包容性极强的文体,诗词与小说相结合,不仅能增加小说的艺术性,有利于对人物的塑造,更可使诗词这个艺术瑰宝随着小说的流传得以更好的承传,并发扬光大。所以,从事小说创作的作者们,不妨学一点格律韵,为自己的作品增加一脉永恒的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