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家画梅花
梅兰竹菊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四君子”。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梅、兰、竹、菊既是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中国画中最常见的题材,画家用“四君子”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梅花最令画家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满树繁花,幽幽冷香,随风袭人。

腊梅山禽图 宋 赵佶(1082~1135)



四梅图 宋
扬无咎(1097~1171)

梅石溪凫图 宋 马远(1140年~1225)

梅竹寒禽图 宋 林椿

梅竹双清图 元 吴镇(1280年~1354)

墨梅图卷 元 王冕(1310~1359)

梅花图 明 陈录

踏雪寻梅图 明 戴进(1389~1462)

梅下横琴图 明 杜堇

梅柳待腊图 明 盛茂烨

梅竹图扇面 明 孙克弘(1532~1611)

梅花书屋图 明 卞文瑜(1576~1655)

梅花山雀 明 陈洪绶(1598~1652)

雪景梅花图 明 张彦

梅竹双清图 清 石涛(1630~1724)

夏五吟梅图 清 王翚(1632~1717)

腊梅图页 恽寿平(1633~1690)

早春图 清 杨晋(1644~1728)

杂画图 清 王树毂(1649~1735)

踏雪寻梅图 清 萧晨(1656~?)

梅鹊图 清 陈书(1660~1736)

山茶梅花 清 陈撰(1678~1758)

梅花图 清 高凤翰(1683~1749)

双清图 清 汪士慎(1686~1759)

墨梅清金农(1687~1763)

花鸟图 清 颜岳

梅花图 清 李方膺(1695~1755)

梅花图扇页 清 罗聘(1733~1799)

梅下赏月图 清 余集(1738~1823)

探梅遗照 清 袁棠(1760~1810)

梅花图 清 钱杜(1764~1845)

月漫清游图月下赏梅 清 陈枚(?~1864)

对梅饮酒图 任伯年(1840~1896)

红梅图 吴昌硕(1844~1927)

墨梅 吴昌硕(1844~1927)

红梅百雀图 陆恢(1851~1920)
灯下赏梅 齐白石(1864~1957)

岁朝图 王震(1867~1938)

梅石图 朱屺瞻(1892~1996)

喜上眉梢 徐悲鸿(1895~1953)

探梅图 刘海粟(1896~1994)

墨梅 汪慎生(1896~1972)

梅竹图 潘天寿(1897~1971)

梅雀图 颜伯龙(1898~1955)

赏梅图 张大千(1899~1983)

春在眉梢 李苦禅(1899~1983)

梅石图 王雪涛(1903~1982)

红梅 董寿平(1904~1997)

山路花香 何海霞(1908~1998)

梅花高士图 陈少梅(1909~1954)

梅石图 陆俨少(1909~1993)

梅竹珍禽图 谢稚柳(1910~1997)

天寒有鹤守梅花 唐云(1910~1993)

梅花图 关山月(1912~2000)

梅花腊嘴 陈大羽(1912~2001)

梅花 郭传璋(1912~1990)

梅石图 白雪石(1915~2011)

岁朝清赏 金默如(1938)

春风吹来天地新 李英保(1944)

铁骨傲冰雪 幽香透国魂 王成喜(1954)

俏影醉春风 于庆海(1950)

和风瑞雪梅海香 邢久海(1954)

春潮涌动 郑发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