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执笔无定法
(于老师论执笔)
近来以执笔法诘问者众。?
所谓古法三指斜执筆,今法五指直管皆就其主流而言,不可一概而论。
执笔与笔之种类相关联,三指斜管笔需缠纸、披柱,五指直管以无心散卓为佳。
古法宜小字,今法适大字。
又,以今日毛笔、坐具言,坐姿以五指为便,站姿当三指而巧。
自古执笔无定法,每随坐具而移变,此终被动之变,以书为中心,坐具亦可随書变,此之所取也。
道術与技术,何以辨之?
2015-04-13 11:17:56| 分类: 于钟华书法|举报|字号 订阅
或问:“习書有年,不知用笔合于古法否?”
曰:“掌不扭,腕不翻,信手揮之而能合于法帖者可矣。”
问:“师每言道術与技术,何以辨之?”
曰:“停笔三月后再書,无生疏拙笨者合于道術,反之,所习技术也。盖技缘于手熟,道术缘于道进于技矣。”
2015-03-23 19:11
黄山谷论书云:“ 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
字中有笔,其义有二,一则画中有锋,或露或藏,或外耀锋芒或内存精光,要之善用笔者在用锋,无锋即无笔;
二则一字之中,需有一笔冲破平正,奇趣横生,直使观者心动是也。
字有笔即字有眼,有眼,乃观者观之,如有一多情秋波流转,毎与汝相对也,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晨,与内子园内散步,花香满径,草木媚幽。
内子忽指一新发芽葉曰:“此叶清新意,直如王羲之、虞世南書法。”?
笑曰:“此即春意也,春意亦書意也。”
曰:“作何解?”
答:“今人但以書为写汉字之艺术,非也。書,春也,催生汉字者也,一書写,汉字辄获一新生,故書作若新生婴童,新发毫芽,以明利媚好为上,此乃書法无等等咒也,世人岂许我否?”
于钟华论执笔法
2015-02-02 14:51:12| 分类: 于钟华书法|举报|字号 订阅
昔晋唐人论書,不言指法,出于本能,人皆知之,无须言也,一如我国人无须大谈几指执筷,倘专家生,专著出,吾恐国人遂无以吃饭矣。故执笔之要在笔之入手深浅与指之去笔头長短。 问:“以师言之,则单钩、双钩为是?”曰:“单、双皆是亦皆非,然此问甚妙,妙在一钩耳。”
问:“师此言怎讲?”曰:“今人言擫、壓、钩、格、抵五字执笔法,五字执笔则五指死,宋元以降書不复见挥洒之致,五字之毒也。而書之秘钥亦在此中,古之人不欲外泄耳。”
生砉然而坐吾前,曰:“倘得闻师授笔法要诀,则终为师学,以冀至于能妙,岂任感戴之诚也。”曰:“笔法玄微,难妄传授,念汝之诚,今以授汝,可须思妙。五字执法,五字中唯钩为动,余皆似动实静也。执欲静,而运须动,故擫、壓,执笔者也;钩,运笔者也。晋唐人書,掌指書耳,以指钩笔而成字,沈秋明运腕之说,癡人梦谈,不可不知也。”
生曰:“生愚钝,请师明言细言之。”曰:“执笔之秘在去格、抵二字,在明擫、壓二法,在知钩之运笔法。谛视晋唐人之执法图,无名、小指皆拳入,今人不察,古人不言,以待有心人也。”
问:“则单钩、双钩,三指、五指,孰是?”僕欠身伸腰,叹曰:“汝之愚钝,害我困倦,明日语汝,若何?”生曰:“诺,一言为定。”
遂揖而退。
2015-03-09 09:4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