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初一到了扬州,见了那一年扬州的第一场雪,候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在大明寺里用上了斋席。那之后再无踏足扬州。
2024年6月2日,在飞莫斯科的航班上,噙着泪看完了《长安三万里》。那个在我心目中如初恋般存在的鲜衣怒马的白衣才子,呼唤着友人一次又一次赴扬州之约。瘦西湖上灯光璀璨,玲珑的柘枝舞,仙人般的击鼓,还有那高三十五和裴十二的枪剑之争,当薄如蝉翼的剑锋沿着二十四桥的栏杆滑下压住冰冷的枪头,裴十二摘下帽子甩出一头潇洒的长发,那一刻我的心被点燃。我要去扬州,去看那李白和裴十二的瘦西湖!
2024年的9月,我来到扬州。艳阳高照,酷暑难耐!瘦西湖工作人员的懈怠让一心奔赴的热情散了不少。好在普通的市民却有着良善之意,使得瘦西湖依然保留着在我心中的光。我沿着白衣才子走过的路,在酷暑的瘦西湖路搜寻他的足迹,而他乘过的船却因太贵让我们却而止步。烈日下的二十四桥人流依然如织,五亭桥上的琉璃瓦都被晒得失了颜色。只有坐在行驶在大运河的游船上,才仿佛看到了璀璨夜光下的扬州,那属于唐代诗人的扬州。游船激起的水声,仿佛是诗人们醉酒之后吟唱的歌声。从一座座桥下驶过,就如同驶过扬州的千年。从波光灿烂到黑夜无光,我在想那“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杜牧,在想那“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姜夔,繁华落尽是唏嘘呀。
大明寺的工作人员在明知栖灵塔已经关闭,却依然让买了全额套票的我们错失了登栖灵塔一览扬州众山小的机会。坐在塔边的树下,感受着酷暑里的阴凉,风从耳边吹过,带着呜呜的声音,像是吹响了千年前的丝竹。闭上眼睛,感受着诗人们曾经吹过的风,想象着登上诗人们曾经登过的塔,幻想着如诗人般留下千古诗篇。然而,我们始终都是凡人。我们热爱千年前的他们,热爱他们留下的盛世记忆。
然而我终究是错了,我就应该是“烟花三月”来到扬州,这样我就能真正感受到我热爱的诗人笔下的扬州,与他还有他的诗隔空相遇,享受着美景的悸动还有那心灵的共鸣。
东关城楼落日

东关古渡口

五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