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考试之后
(2022-08-15 10:08:51)
原以为三个小时的时间会长到让人发闷,事实上确实也是让人发闷,只是不是闲得无聊的发闷,而是不知道还可以做什么的发闷。
在最初的一笔一划地写了一个半小时后,我实在是脱离了耐心,习惯性得洋洋洒洒,一笔挥就。然而停下来之后,却是一筹莫展。会的都写了,尽管不知道是否正确;不会的努力寻找瞎掰的方向。诚如苏神所说“会就会,不会就不会。”强行的胡说八道之后,余下的时间只能望着窗外。50年不遇的酷热之后难得的清凉的天,白云在蓝天上肆意地舒展,远处绿荫下有隐隐的人影将太阳透过树叶洒在地上的金光割得断断续续。
回想起从去年十月开始备考,每天晚上9:00-11:300,雷打不动,周六日全天扎进去,工作生活复习一样都不少。好像啥也没做,又好像是怎么也做不完。有时候也会觉得有点累,打点鸡血好像又过去了。就如同李宗盛《如风往事》里说的:还好是做自己喜欢的事。
真正决定参加考试的时候是发现自己对中国文学的无知。原以为会一点舞文弄墨就算是一个文学青年,年轻的时候还不知天高地厚参加所谓的诗社跟人讨论“非非主义”。一个一个知名的大拿,讲述了中国文学博大精深的另一面,唐诗宋词只是瀚海文学史上最亮丽的一束光,两汉三代文,经史子集以及一部部传奇、一传传通史,就如一颗颗璀璨的星子跟唐诗宋词一起辉映出一幅巨大、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学史长卷。所以两年下来,虽然有遗憾不能跟大拿们面对面交谈,但是精彩纷呈的讲述以及留给课后探讨的内容却足以让人心向往之。很难得,在这样一个来自五湖四海彼此却从未谋面的班级,有热心人组织读书小组,一起读史,一起吟诗,在繁忙的世俗之余建立一个清凉的世界,圣人之语犹如庆清风拂过每一个焦躁的心灵。
人的一生总应该有些不同的尝试,无论是爱好还是工作。在考场上我看到了想象不到的场景,考生一排排从楼梯上走下来,那蜂拥而至的排面让人想起了阅兵的方队,只是这方队里就我视野所见到的就有五个孕妇,两个坐轮椅的,当然多是20-40岁的青年,诚如我这个年龄的虽然少,却也能看到。
对浩瀚的中国文学而言18门课就如同蜻蜓点水微不足道,更不用说其后衍生旁生的诸多课程,就如同每个老师上来开出的一长串书单。五月份完成的六门学科考,虽然是开卷,然而每一科都考得我筋疲力竭,往往要查数十本资料才能完成一道题所需要的信息,而真正要回答问题,那必须“胸中元自有丘壑,盏里何妨对圣贤”
。我常常想,如果古人有学制的话,读到本科毕业到底要读多少书?汗牛塞屋够不够?
回顾一天的两场考试,一场稍胜一筹却与曾经的水准大相径庭;一场原本是门外汉,现在仅仅刚刚触动门扉,不过是正常的,明年再战已成必然。
以贯之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九月之后再扬帆启程。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