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下)

标签:
郭潇赢厦门心理医生厦门心理咨询厦门心理咨询机构厦门心理专家 |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学教授郭潇赢
诊断
疑病症的基本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先占观念,认为可能有一种或者多种严重进行性的躯体障碍。病人有持续的躯体主诉或有关躯体外观的先占观念。正常或者普通的感觉与外观常被病人视为异常和令人痛苦的。病人的注意通常仅集中在身体的一或两个器官或系统。本综合征男女均有,无明显家庭特点,很少在50岁以后才首次起病,症状和残疾常为慢性波动性病程,必须不存在有关躯体功能或形状的固定妄想。
确诊需寻在以下两条:
长期相信表现的症状隐含着至少一种严重躯体疾病,尽管反复的检查不能找到充分的躯体解释,或存在持续性的先占观念,认为有畸形或变形。
总是拒绝接受多位不同医生关于其症状并不意味着躯体疾病或异常的忠告和保证。
鉴别诊断
临床上,躯体疾病继发疑病症状的情况较为多见。有研究显示,冠心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患者常有一种夸大症状的趋势,使得躯体症状与疑病症状的区分颇为困难,应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根据病史、体征或者实验室检查可以鉴别。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可出现疑病观念,并可发展成为疑病妄想。疑病妄想是一种病态的信念,明明与现实不符,患者却坚信不疑,并常常与被害妄想相纠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疑病症状表现古怪,如感觉到口腔被充满了头发或半边的脑子已融化成水,且内容可变化不定,且无求治要求。同时,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思维、联想障碍、情感不协调、病后明显人格改变、无自知力等均可作为鉴别依据。抑郁症以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相。患者自我感觉不佳,觉得痛苦、厌倦、疲劳,也可伴有疑病症状,但根据症状的主次及其出现的先后与本病鉴别并不困难。
躯体化障碍:病人注意的重点是障碍本身及其将来的后果,在躯体化障碍中,重点放在个别的症状上。疑病障碍的先占观念仅涉及一种或者两种躯体疾病,病人诉及的病名前后一致,而在躯体化障碍,诉及的疾病数量较多,且经常变化。疑病障碍在两性的发病率没有差异,也没有特殊的家庭特点。焦虑和惊恐障碍:焦虑时的躯体症状有时被病人解释为严重躯体疾病的征象,但在这些障碍,病人通常能因给出生理学解释而放心,不发生认为患有躯体疾病的确信。一般认为,有明显的精神诱发因素、急性起病者预后良好。若起病缓慢,病程持续2年以上者,预后较差。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解除患者伴发的焦虑与抑郁情绪,可用苯二氮卓类、三环类抗抑郁剂、SSRIs以及对症处理的镇痛药、镇静药等。另外对于确实难以治疗的病例可使用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喹硫平、利培酮等,以提高疗效。治疗前必须讲明药物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如口干、便秘、心悸等,以解除患者的担心;药量要注意个体化;药物只是对症治疗,有不少患者在症状好转后急于停药,致使症状反复。医生要反复强调本病的治疗要有一个减药和巩固的过程,其时间长短取决于病程、个性及环境等因素。症状一旦缓解要加强心理、家庭、社会综合康复措施。
心理治疗是主要治疗形式,其主要目的在于让患者逐步了解所患疾病的性质,改变其错误的观念,解除或减轻精神因素的影响,使患者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与身体健康又一个正确的评估。目前常用的治疗方式有精神分析、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等。森田疗法对消除疑病观念可能有效,值得试用。
治疗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
耐心细致的倾听患者叙述,持关心同情的态度对待其出示各种检查结果,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不要患者承认疑病是不可信,因为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弄巧成拙,应尽量回避讨论症状。
在获得患者信赖的基础上,取得家庭成员的协助,综合各种检查阴性结果,引导患者认识疾病的本质不是什么躯体疾病,而是一种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就要用心理治疗方法去治疗。
如果患者的暗示性很高,可以做一些暗示治疗,尤其对于一些疑病观念的患者,常可获得戏剧性的效果,但如果失败则增加困难,应慎重。
作为疑病症患者,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不是身体上有病,而是自己心理上有病,要放松思想包袱和心理负担,轻装前进。其次要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转移对自己“疾病”的过分关注,无所事事和长期休学是无益的。第三,要学会对自己“冷漠”,不要整天围着自己转,对疾病要有一种“随它去”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消除“疑病”的心理障碍。
厦门心理咨询: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