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认知疗法

标签:
厦门心理咨询厦门心理医生厦门心理治疗厦门心理机构厦门心理专家 |
选择性断章取义(selective
abstraction)指根据整个事件中的部分细节下结论,不顾整个背景的重要意义。这么做的假定是,重要的事件是指失败及跟剥夺有关的事件,身为一个咨询员,你也许会以自己的错误及弱点来评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以自己的成功来评判自己。
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
指将某意外事件的产生的不合理信念不恰当地应用在不相干的事件或情况中。例如,你曾咨询过一位青少年而碰到困难,于是你便下结论说你对青少年的咨询是不擅长的,你也可能下结论说你没有能力帮助任何人。
扩大与贬低(magnification and minimization)
指过度强调或轻视某种事件或情况的重要性,例如,你可能假定,在咨询中即使是很小的错误都可能造成危机,甚至导致对方的心理伤害。
个人化(personalization)指一种将外在事件与自己发生关联的倾向,即使没有任何理由也要这样做。例如,如果当事人第二次治疗未到,你就认为是自己第一次咨询不力所致。
乱贴标签(labeling and
mislabeling)指根据过去的不完美或过失来决定自己真正的身份认同。因此,如果你未能符合所有当事人的期望,你可能对自己说:"我是个完全没有价值的人,应该立刻把咨询执照撕掉。"
极端化思考(polarized
thinking)指思考或解释时采用全或无(all-or-nothing)的方式,或用"不是……就是……"的方式极端地分类。这种二分法的思考把事情只分为"好或坏",例如,你可能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完美的人,那么就不是完美的咨询员;或你可能认为自己是个完美而且有能力的咨询员(指你能成功地咨询所有的当事人),而一旦你发现自己并非全能时,你就会把自己看成彻底的失败者(根本不容许自己犯任何错误)。
二、认知疗法的咨询过程
1. 建立治疗关系
关系要和谐,尽量采取商讨式的态度。治疗者要扮演诊断者和教育者的角色。来访者也不能只是被动接受,对自己不正确的观念要加以内省,还要发挥自己主动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个主动再学习的过程。
2. 确定治疗目标
目标即为发现并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治疗者与来访者要目标一致。
3. 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察技术
接触到来访者的认知过程及认知观念,为了找到不正确的认知观念,首要的任务是把来访者引到特定的问题上来,方法为提问和自我审察。提问是要把患者的注意力导向与他的情绪和行为密切相关的方面,对于重要的问题可以反复提问。自我审察是鼓励来访者说出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内省。
4. 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暗示、模仿
表层错误观念为来访者对自己行为的直接具体的解释。对于这些观念可采取建议的技术,建议来访者进行某一项与错误解释有关的活动,检验其正确与否;采取演示的技术,鼓励来访者进入现实的或者想象的情境,使其对错误观念的作用方式及过程进行观察;可以演心理剧,将自己的行为及观念投射到所扮演的角色身上,通过观察角色,来客观地对待自己;可以采用模仿的技术,模仿别人的行为。
5. 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
核心错误观念往往是一些与抽象的概念有关的命题。必须通过逻辑水平更高、更抽象的技术进行纠正。灾变祛除、重新归因、认知重建等技术都离不开语义分析技术。
6. 认知的进一步改变:行为矫正技术
通过行为矫正技术改变患者不合理的认知观念,只是这种技术不是针对行为本身,而是将其与认知过程联系起来,形成良性循环。首先,要设计某种情境或模式,使来访者产生通常他所忽视的情绪体验,一出现就给予强化,这对来访者十分重要。其次,来访者也学会了如何获得这种体验的方法。
7. 新观念的巩固:认知复习
通过留作业的方式给来访者提出相应的任务,它是前几步治疗的延伸,使来访者在现实生活中更多地巩固那些新建立的认知过程和正确的认知观念。
三、认知治疗技术
1.识别自动性思维
自动性思维已构成求助者思维习惯的一部分,一般人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求助者首先应学会识别自动式思维。治疗者可用提问、指导病人想象或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帮助其识别自动式思维。
2. 识别认知错误
为了帮助求助者识别认知错误,治疗者应该听取和记下求助者诉说的自动式思维以及不同的情境与问题,然后要求求助者归纳出一般的规律,找出共性。
3. 真实性检验
这是认知治疗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将来访者的负性自动式思维和错误观念看做是一种假设,然后鼓励来访者对其真实性进行检验。有两种具体操作方法:
(1) 言语盘问法。我的证据是什么? 对那个问题是否还有别的认知存在? 假设那是真的,结果是否就会那么糟?
(2) 行为实验。在求助者能够认识和评论这些正确的自动式思维和信念之时,新的、更接近现实的信念便会逐渐代替了旧的、不真实的信念。随后要求求助者按照这些新的认知结构去实践,检验它是否切实可行。治疗者还要通过给求助者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并让求助者反复练习,以巩固新的认知结构。
4. 去中心化
大多数抑郁和焦虑的求助者感到他们是人们注意的中心,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他人的“评头论足”。因此,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是脆弱的、无力的。治疗计划要求当事人不像以前的方式行事,忽略掉周围人们的注意,结果可发现很少人会注意当事人的言行。
5. 监控忧郁或焦虑水平
多数抑郁和焦虑求助者往往认为他们的焦虑会一直不变地存在下去,但事实上,焦虑的发生是波动的。鼓励当事人对焦虑的水平进行自我监测,促使当事人认识焦虑波动的特点,增强抵抗焦虑的信心。
四、贝克认知疗法与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的比较
(一)联系
(二)区别
但这两大疗法也有各自的特色与不同。
五、认知疗法的应用
(一)认知疗法的适应范围
认知治疗法一开始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同时对于治疗焦虑也投入广泛的研究。有关学者指出,在心理卫生领域里所遭遇的常见心理障碍,认知治疗法有其疗效。其优点之一是疗程的辅导次数有明确的界限,研究指出,许多心理障碍经过十二至二十次的辅导后,症状就会减轻。
1、
2、
3、
4、
5、
6、
(二)认知治疗法应用实例
以下所述的例子说明了认知治疗法能使当事人对事情产生不同的解释,进而改变其感觉(Beck,1976):情境是你的教授在某一节课堂中,并未请你发言,使你感不快。在认知上你的思考告诉自己说:“教授认为我很笨,不能提供什么有价值的思想。何况,他是对的,因为每个人都比我聪明,比我会说话。”一些可能的“其他解释是:教授是想让所有人都加入讨论,但因时间紧迫需要赶进度,或者他已经了解了你的观点。”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贝克企图促使当事人能察觉其思考模式中的扭曲部分。让对方看清自己错误的推论,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做出草率结论(例如,说自己笨,无贡献价值),以及了解思考过程的扩大现象,即将事件的意义加以夸张(例如,教授认为你笨所以没有请你发言)。贝克强调,这种扭曲是因为忽视情境中的其他重要信息、过度简单化、僵硬的思维、以及将单一失败的事件加以概括化所致。
在认知治疗法的疗程中,当事人同时会了解到思考过程的放大或贬低现象,即夸大某事件的涵义(你相信教授认为你笨,因为在课堂中无视于你的存在),或贬低自己(认为自己在课堂中的价值很低)。贝克在治疗中会让当事人了解自己是如何忽视在某一情况中的重要方面而在思考上过于简化或僵化,以及根据单一失败的例子就加以推论概括。
(三)认知疗法对抑郁的处理
认知治疗法起源于处理抑郁。贝克不认为抑郁是往往是内隐的怒气所引发的,并把重点放在抑郁的负面思考上。在抑郁的当事人自上,他发现了负面的思考与偏差的理解。在一项较早的研究中(形成其理论的重要骨架),贝克甚至从抑郁当事人的梦中内容找到认知上的错误。
悲伤
悲观
失败感
失望
罪恶感
惩罚感
自我嫌弃
自责
自杀念头
哭泣的时间长短
易怒
社交退缩行为
优柔寡断
扭曲的身体形象
工作压抑
睡眠困扰
容易疲劳
胃口不佳
体重减轻
失眠现象
失去主动性
有时,一些抑郁的当事人可能会有自杀的念头。他们常会有以下想法:「我是别人的负担。我不能应付自己的问题。没有进展下去的可能性。既然我如此不幸,我必须逃避」。认知治疗法的策略是,揭发对方的矛盾感觉,提出替代的选择,并把问题减少至可控制的程度。例如,治疗者也许会要求对方列出求生和求死的理由。如果对方能因而发展出对问题的替代观点。就可拟定替代的行动方案。结果是对方不仅会觉得更好,还能更有效地表现其行为。
大部分的抑郁者的主要特征是自我批判。自我痛恨所隐藏的是脆弱、无能,以及缺乏责任感的态度。此时有许多治疗策略可以应用,包括可以要求对方提供过度自我批判的理由。治疗者可能会问,「如果我犯了像你一样的错误,你是否会像轻视你自己一样地轻视我?」有技巧的治疗者也许会扮演对方的角色,表现出无能、笨拙和脆弱的模样。对于扭曲的认知和任意的推论,这些技术会有效果的。接着,治疗者可与当事人一起讨论「应该如何如何等强制要求」(tyranny of shoulds)会如何导致自我痛恨与抑郁。
抑郁的人通常会体验到痛苦的情绪。他们可能会说无法忍受痛苦,或没有什么能让他们感觉好一点。对抗痛苦情绪的治疗方法是幽默,治疗者可以示范指出情境中讽刺的一面。甚至如果当事人能在生活中稍微体验到一些值得高兴的事情,就能做为悲伤的解毒剂。在他们认知系统中,这种改变与自我批判的态度是不相容的。
抑郁的人的另一特点是夸张外在的要求、问题和压力。这种人常说自己快崩溃了,以及有太多事要去做,但是永远也做不完。认知治疗者强调问题的解决,他们会要求当事人列出要完成的事,订出优先次序,检查已完成的工作,并把外在的问题细分成可控制的单位。问题经过讨论之后,他们往往能察觉到自己夸大了这些困难。通过理性的探索,他们对于界定和完成工作会有新的看法。
通常治疗者必须协助当事人列出自己的责任,并标示其中的优先次序及订定实际的行为计划。由于执行这样的计划常受到自我挫败想法的抑制,所以治疗者可以使用「认知练习」(cognitive
rehearsal)技术去认清和改变当事人的负面想法。如果在治疗中对方能学会克服自我怀疑,他们也许就能勉励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新学到的认知及行为技能。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官方网站:心理健康 ◆
专家微博:心理资讯 ◆
企业微博:心灵鸡汤 ◆
心灵博客:心理辞典 ◆
企业博客:心灵秘钥 ◆
↓
厦门心理咨询(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