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日三秋刘震云】:“客人”作用;“人物”形象——褒贬各半

(2022-07-22 19:36:55)

一日三秋   刘震云

老景二十岁起,便跟着人贩卖古董。赚了钱,老景便在汤阴县城古衙边买了一块地,盖起一座院落。院落三进三出。'院落盖起,老景想在门头悬一块门匾。他看清朝和民国留下来的大宅,门头上都悬一块匾;匾上镂空雕字,要么是荣华富贵,要么是吉祥如意等。门匾在外边风吹日晒,雨淋雪打,需要一块好木头,要么是楠木,要么是檀木,要么是枣木。老景从塔铺的木匠老范那里买了一块两百多年的大枣树的树心。安阳林州,有专做木雕生意的木匠;做木雕生意的木匠,工钱比普通木匠贵三倍;在林州木雕木匠里,手艺数一数二的,是一个叫老晋的人。老晋用手指叩了叩树心,又把树心翻来覆去查看半天,点点头:

不错,是块好木头。

当得起门头?

当得起是当得起,关键是,想雕个啥?

“‘荣华富贵吉祥如意

到底想雕啥?

老景:门头上的字,都是一个意思,你看着办吧。

雕一块门匾,需要八到十天的工夫,老晋便在老景家的新院子里住了下来。老景新盖的院子,老景家还没搬进来,老晋一个人先住了进去。当然屋子还是空的,只是在前院一间偏房里,给老晋搭了个床铺。老晋住进来头一天上午,将荣华富贵四个字从字帖拓到纸上,又将吉祥如意四个字从字帖拓到纸上,将两幅字摊在院子里,衡量该雕哪一款。左右衡量,拿不定主意。拿不定主意不是两幅字在含义上有什么差别,而是在计算二者的笔画;笔画稠的字雕刻起来麻烦,镂空之后,笔画与笔画间连接的木头薄,每下一刀,都要仔细思量;笔画少的,笔画和笔画之间,不用动的木头多,连接的木头厚实,雕刻起来省工省力。两者各四个字,其中都有稠字,笔画计算下来,两者数目差不多,花的工夫也差不多,所以犹豫。正犹豫间,一人踱步到院子来,背着手,打量老景家的院落;从前院踱到中院,又踱到后院,半天工夫,又回到前院。老晋一开始认为是老景的家人或亲戚,也没在意;后来看他打量院落的眼神,像是头一回进这院落,知道是一个生人,便说:

客人看看就走吧,我也不是这里的主人,只是被人家雇来干活的,你待的时间长了,主人知道了,面皮上怕不大好看。

那客人再打量一眼院落,问:这院落的结构,是从安阳马家大院套来的吧?

我只是个木匠,不是砖瓦匠,看不透房子的盖法。

可是,结构跟马家大院像,一砖一瓦的盖法,差池又大了。白辜负了这些砖瓦和这个地段。又说,看似房子的盖法有差池,区别还在于房子主人胸中有无点墨啊。

听客人话的意思,你是个读书人?

读书谈不上,爱四处走走。客人又说,刚去古衙参观,看这边新起一座院落,大门开着,就进来看了看,老人家,打扰了。

说完,便向院外走。这时看到地上放着两幅字,一幅是荣华富贵,一幅是吉祥如意,又停住脚步:

这是要干吗?

我是一个木匠,主人耍雕一个门匾,让我从中选一幅字。

客人笑了:不是我爱多说话,这两款字,和这房子盖得一样,都太俗。

我刚才犹豫,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这两款字,我雕了一辈子,也雕烦了。老晋义问,客人、你是读书人,你有什么好主意?

我有主意,你替人家干活,你也做不了主呀。

主人跟我交代,门匾上雕什么,由我做主。

客人笑了:这就是胸无点墨,也有胸无点墨的好处。那我替你想一想。

客人低头沉吟半天,仰起头说:上午在火车上,我读了一本书,其中有一个词,平日也见过,但放到这本书里,就非同一般,叫一日三秋,就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意思,这在人和人之间,是一句顶一万句的话呀。

问题是,这话放到门头上合适吗?

  这话放到门头上,当然意思就转了,说的就不是人和人的关系,而是人和地方的关系,在这里生活一天,胜过在别处生活三年,你说合适不合适?

老晋拊着掌说:这话有深意,而且不俗,我喜欢,我就雕这个。

客人走后,老晋开始在枣木上雕刻一日三秋四个字。其实,老晋雕一日三秋四个字,并不是看中这四个字的深意和不俗,字意深不深俗不俗老晋并不计较,主要是一日三秋四个字,比荣华富贵吉祥如意四个字,笔画少一半还多,雕刻起来少费工夫。待雕好,请老景过来看。老景看后,愣在那里:

你咋雕了个这,不是说好雕荣华富贵吉祥如意吗?

那两款都太俗,这个不俗。

接着,老晋将那客人对一日三秋的解释,向老景解释一遍。

老景:这个是不俗,得向人解释,荣华富贵吉祥如意是俗了,但大家一看就明白。现在,等于把简单的事搞复杂了。事先,你咋不告诉我呢?

你不是说,让我做主吗?

老景哭笑不得:我是说让你在荣华富贵吉祥如意间做主,你咋做到外边了呢?

既然这样,你再找块板子,我重新雕就是了。

罢了罢了,一块门匾,怎么挂不是挂,别再把事情搞复杂了。老景又说,“‘一日三秋,说起来也不是坏词。

老晋松了一口气:可不。

(选自刘震云《一日三秋》)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A.老景贩卖古董发财后盖了很好的院落,电想和清朝,民国的大宅那样挂一块飏,来保佑自己荣华富贵。

B.文中写老晋观察老景买的树心的动作,意在写他的雕刻技艺高超,为他后面最终的选择作铺垫。

C.听到客人询问这套房子的院落结构,老晋客气地解释自己并不是砖瓦匠,对房子的建筑方法不慌。

D.结尾写老晋松了一口气,是因为他最初担心擅自做主刻下的一日二秋不能被老景满意接受。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A.“你看着办吧,看似极简的一句话,将老景率性自然的性格特征刻画出来,也为下文老晋雕刻一日三秋埋下了伏笔。

B.小说按时间顺序写老晋为老景雕刻门匾的过程,几处人物对话既鲜明地刻画出人物特征,同时也构成了小说的主体框架。

C.小说题目一日三秋是行文的线索,文中通过客人对一日三秋的词义新解,将小说的情节串联起来,结构非常严谨。

D.这篇小说以较小篇幅讲述了老景请人刻门匾的故事,情节虽不十分曲折,但其叙事灵动,具有很大的文学表现空间。

8.文中的客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9.有评论说,老晋是一个褒贬各半的人物,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

 

 

6.C(A“来保佑自己荣华富贵表述不准确,文中只说他想刻荣华富贵吉祥如意B 这一动作只是写出了老晋的懂行,雕刻技艺高超,和他最终的选择并无关联。D 老晋最初雕一日三秋并无担心,就觉得少费工夫就雕了。松了一口气是因为老景不要他重新雕了。)

7.C(“一日三秋”并非行文线索,小说的前半部分是说的老景请老晋雕刻门匾的事情,只是到了老晋和客人交流的后半部分时才涉及门匾内容更换为“一日三秋”的情节。)

8.(1)推动情节的发展。“客人”的出现才使得门匾的内容有了着落,客人对“一日三秋”的解释也让老景最终得以接受。

(2)反衬老景的形象。客人对房子建筑和门匾题字的看法反衬出老景的胸无点墨。(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的呈现在文中一般担当特定的角色,经过他们的所见所闻、所言所行,把故事的相关情节自然交融,推进情节的发展,客人对建筑的评价让老晋能够相信他是个读书人,看事情很有见地,所以才让他推荐门匾的内容,并且后来又照搬给老景听。再者,次要人物是要为主要人物服务的,本文中的客人是个读书人,对建筑格局及门匾题词有独到的看法,而老景是一个因贩卖古董而发家的人,他在客人的眼中是一个“胸无点墨”的人,这样,客人的形象就对主要人物老景的形象起到了反衬作用。

9.(1)褒:老晋手艺一流,维护东家利益。他长期从事木雕工作,手艺在林州木雕木匠里数一数二;不让陌生人在院子里长呆,以免东家的房屋、财产被意外破坏。

(2)贬:缺乏匠人精神。他在选择雕刻门匾的内容时,以笔画少、费工夫少为标准,对门匾的内容的深意和不俗并不计较。

(3)这样写能避免人物塑造形象的扁平化,让老晋这一人物形象更真实,让小说也更有真实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但答题时必须包括三个层面,即褒的表现、贬的表现、艺术效果,每少一点扣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个性化解读的探究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审清题目要求,题目中往往能提供答题的大致指向。本题要求对老晋这一人物的评论谈出自己的看法,而对老晋的评论是他是一个“褒贬各半”的人物,那么其暗含的本题的答题指向应该有三点:老晋值得“褒扬”的一面体现在哪里,老晋值得“贬斥”(批评)的一面又体现在哪里,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样塑造老晋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从文中看,老晋做了一辈子木雕活,他的技艺在林州从事木雕的木匠里面也是数一数二的,表明了他的技艺一流,当客人在老景的院子里观看,老晋发现他是陌生人后,不让他继续呆下去,说明他做工时会维护东家的利益,避免东家的财产受损失的,这些都是值得褒扬的;而老晋也有缺点,文中写他最初拿不定主意门匾上刻什么内容就是因为那两幅字笔画、工夫都差不多,而后来客人的推荐他能欣然接受其实并不是因为其内容不俗,而是笔画少,费的工夫小。这样写老晋,才能让老晋作为一个立体化的人存在,而不是只有优点或缺点,从而避免了人物形象的扁平化,也让这一人物更显得真实,小说内容更具真实感和生活气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