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古诗鉴赏训练】
(2022-04-28 16:05:34)依韵和杜相公喜雨之什欧阳修
岁时丰俭若循环,天幸非由拙政然。
一雨虽知为美泽,三登犹未补凶年。
桑阴蔽日交垂路,麦穗含风秀满田。
千里郊原想如画,正宜携酒望晴川。
(注)杜相公:杜衍,宋仁宗时社稷之臣,任同平章事(宰相)。之什:篇章。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认为年成有好有坏,是受上天的安排,而不是因为治政是良政还是拙政。
B.颔联中“美泽”表明这“雨”是一场及时雨,可能带来丰收,也照应题目中的“喜雨”。
C.颔联说连年丰收也弥补不了灾年的伤害,表明诗人在欣喜之余仍为天下百姓担忧。
D.尾联运用想象和比喻写郊外的景色,诗人欲携酒赏雨后美景,可见其喜雨的心情。
15.颈联中“蔽”和“含”用得精练传神,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
胡腾儿(节选)李端
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
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
胡腾儿,胡腾儿,家乡路断知不知?
[注]
“胡腾儿”写的是西北少数民族一位善于歌舞的青年艺人。
李端:大历五年进士,大历十才子之一,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青年舞者喝醉了酒以后舞步东倒西重,脚步凌乱,身影在灯前忽隐忽现。
B.颔联运用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描写了舞者缓促应节,刚柔相生,舞技高超。
C.颈联写伴奏“丝桐”忽停,表示舞蹈结束;“画角”发于城头,又说明时局紧张,
D.这首诗描写一西北少数民族青年艺人歌舞情景,表达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16.诗歌的结尾含蓄蕴藉,请你说说本诗尾联耐人寻味的妙趣。
山行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项斯,生逢唐末乱世,自觉怀才不遇,除做过小官丹徒县尉外,长期身居草野,很熟悉山野风光。蒸茗:炒茶。缲丝:从泡在开水里的蚕茧中抽出丝。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起笔展示山间佳境,青翠枥林,潺潺溪水,几户人家,一幅恬美的山村图都从十四个字中绘出。
B.颈联写隔着竹篱听到了缲丝声音,不仅未令人感到吵闹,反而备感山村之宁静,表达诗人对山村生活的喜爱。
C.尾联写诗人随同卖药材回来的药农遁迹空寂的云山,“不惜”二字表现了诗人不得不谢绝仕途而归隐山林的无奈心态。
D.整首诗观察入微,清新细腻,构思奇巧,移步换景中层次分明地写出诗人在村里村外的见闻。
16.请从“动静”的角度赏析颔联在写景上的妙处。
建业丁开
谁遗凄凉满眼中?蘋花渺渺又秋风。
龙蹲虎踞江山大,马去牛来社稷空。
纵有千人惟诺诺,本无百岁更匆匆。
乾坤颠倒孤舟在,聊复残生伴钓翁。
(注)建业:今江苏南京,苦有“金陵”“健康”等称呼,该诗写于南宋灭亡后。
语出《史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以问句发端,语气强烈却问而不答,对句用冷清画面坐实出句“凄凉”二字。
B.本诗颔联将建业今昔对比,从“江山大”到“社稷空”,表达了对亡国巨变的无限感叹。
C.“中”“风”“空”“匆”“翁”押韵,朗朗上口,富有节律,也增添了作品的抒情色彩。
D.本诗写得苍凉而悲壮,展现了作者在南宋王朝灭亡后壮心不已、复兴旧朝的远大抱负。
16.有人评论本诗尾联“总束全篇,归结今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登楼[注]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注]。
(注)这首诗是764年春杜甫在成都所写。当时诗人客居四川已是第五个年头。上一年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十月便发生了吐番攻陷长安、立傀儡、改年号,代宗奔逃陕州的事;不久郭子仪收复京师。年底,吐蕃又破松、维、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继而再攻陷剑南、西山诸州。
梁父吟:古乐府中一首养歌。《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借以抒发空怀济世之心,聊以吟诗以自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颌联中“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四句的“变”,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发读者作联翩无穷的想象。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D.全诗融自然景象、个人情思为一体,与《蜀相》一样寄意深远,体现了诗大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16.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
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二)杜
马度秦山雪正深,北来肌骨苦寒侵。
他乡就我生春色,故国移居见客心。
欢剧提携如意舞,喜多行坐白头吟。
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注】此诗为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想搬家至江陵时,得知二弟杜观也将携家到江陵所作。蓝田,今属陕西西安。江陵,今属湖北荆州。如意,用来搔背痒的工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杜观搬家时翻越冰天雪地的高山,行程艰苦,侧面写出诗人牵挂。
B.颔联写杜观为我从蓝田搬到江陵,使我客居他乡的孤寂之心略感欣慰。
C.颈联两句叙写诗人闻知喜讯后的高兴,或持如意起舞,或行坐都吟唱诗歌,并无由喜悦转为人生苦短白发悲吟之意。
D.本诗与《登高》都用了直接及间接手法,“极尽变化”地抒写了自己情感。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唯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注]
本诗创作于陆游四十岁左右,他罢官回到家乡,赋闲在家,心情非常矛盾。
差科:指差役和赋税。
佛粥:“腊八粥”,早在宋代,每逢腊八,东京开封各大寺院都要煮七宝五味粥,以作供佛和施舍给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腊月”扣题,“风和”“意已春”以乐写悲,反衬作者被贬官回乡的痛苦复杂心情。
B.“漠漠”“重重”两个叠词,描画出乡村炊烟袅袅、牛迹重重的生活图景,层次感强。
C.尾联上句写腊八节人们互赠、食用“佛粥”的习俗,生活气息浓厚,也让本诗更富有文化味。
D.尾联下句着一“更”字,写出了万物更新的气象,也流露出对自己人生春天早日到来的渴盼。
15.颈联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有何作用?
【山行
15.C
16.“山当日午回峰影”一句,山峰本是静态的,而诗人用一个“回”字,写出正午群峰影子随日移动的动态,突出了山间的幽静和山行的情趣;
“草带泥痕过鹿群”一句通过草上泥痕这一静态细节,描写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的动态景象,写出了山间景色的清丽而又生机无限
笔法细腻贴切,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分析】
15.
C.“‘不惜’二字表现了诗人不得不谢绝仕途而归隐山林的无奈心态”错。“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建业
15.D
16.尾联中的“乾坤颠倒”将前三联中建业的凄凉、龙蹲虎踞、马去牛来、千人诺诺、百岁匆匆等内容都涵盖在内,收束了全篇,极富有概括力。
时局“乾坤颠倒”,而有“孤舟”在,诗人意欲垂钓江海,以了残生,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哀痛与无奈,以及对心志的坚守。
【分析】
15.
D项,“展现了作者在南宋王朝灭亡后壮心不已、复兴旧朝的远大抱负”错误,作者写“乾坤颠倒孤舟在,聊复残生伴钓翁”,写时局“乾坤颠倒”,而有“孤舟”在,诗人意欲垂钓江海,以了余生,本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哀痛与无奈、对自己心志的坚守,选项说“展现了作者在南宋王朝灭亡后壮心不已、复兴旧朝的远大抱负”属曲解文意。
故选D。
16.
要求考生紧扣“总束全篇,归结今情”进行解答。本题中,“总束全篇”主要从结构角度进行鉴赏和分析,“归结今情”则需要落实到“今情”的具体内涵上来进行鉴赏和分析。尾联写“乾坤颠倒孤舟在”,“乾坤颠倒”将前三联中建业的凄凉、龙蹲虎踞、马去牛来、千人诺诺、百岁匆匆等内容都涵盖在内,收束了全篇,总括性强,极富概括力。“乾坤颠倒孤舟在,聊复残生伴钓翁”,乾坤颠倒,还有一叶孤舟,让我能漂荡江湖,伴着渔翁,了此残生。时局“乾坤颠倒”,而有“孤舟”在,诗人意欲垂钓江海,以了余生,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哀痛与无奈以及坚守高洁志向的决心。
【登高
15.A“哀景写哀情”错,应为“乐景写哀情”,“花近高楼”的意思是繁花靠近高楼,根据注释可知,杜甫写作此诗时正值春天。
16.因客居他乡、漂泊在外而伤心。诗人登楼观景,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
为国家灾难而伤心。吐蕃入侵,战乱频仍,国家多难的忧国忧民之愁;
为自身怀才不遇而伤心;为君主无道、任用奸佞而伤心。虽仰慕诸葛亮那样的先贤,但难遇明主,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
【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二)杜
14.B使我感到春天到来般的喜悦和兄弟情深。
15.诗歌最后两句写诗人在屋檐前来回走动时,希望梅花和他一起欢笑,( 1 分)而那些疏枝上的梅花,也真有很多忍不住笑了起来。( 1 分)诗歌最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1分)移情入境,( 1 分)借花的欢笑,( 1 分)更加突出表达了诗人因弟弟携家迁至江陵,兄弟即将团圆的喜悦和兴奋。(1分)
【胡腾儿
15.A
16.尾联以呼告的形式发问:跳胡腾舞的青年,跳胡腾舞的青年,你可知道回家的路已经断绝。
“家乡路断”暗含了由于藩镇制据,战事不断阻隔了胡人舞者回乡的路。既表明了诗人对胡腾儿的深切同情,也暗含了对于中唐国事衰颓的叹惋。
富于余韵远响,具有耐人寻味的妙趣。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陆游】
情感:流露出年老多病、赋闲在家的无奈;
更有对自己年华渐老,却一事无成的自嘲之情。
作用:这样就为尾联写精神面貌的转折埋下伏笔。
【依韵和杜相公喜雨之什欧阳修】
14A【灾祸而幸免的好运气并不是因为拙政。 】
15、蔽,遮挡,说明阳光难以透过来,描写出桑叶的青翠茂密。
含,衔着,运用拟人手法,描写微风吹过,麦浪起伏的美丽景象。
动静结合,表现了经过好雨的润泽,桑茂蚕肥、庄稼丰收在望的景象,抒发了因雨而喜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