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古诗文素质阅读训练
(2020-06-01 16:23:50)
(1)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
(2)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元珍:丁宝臣,字元珍,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时为峡州(治所在今湖北宜昌)军事判官。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次年,朋友丁宝臣(元珍)写了一首题为《花时久雨》的诗给他,欧阳修便写了这首诗作答。冻雷,初春时节的雷,因仍有雪,故称。欧阳修曾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洛阳以牡丹花著称,欧阳修写过《洛阳牡丹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既叙写了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山城早春的景色,又抒发了自己的山居寂寞。“春风”一句,既指山城偏远春到晚,也暗指皇恩不到。
B.中间两联均为写景:残雪累累、寒雷隆隆中蕴孕着勃勃生机;归雁的鸣叫唤起乡思,久病逢春,自然景物如此美好。体现了诗人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的的乐观与豁达。
C.尾联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不须嗟”实际上是大可嗟,故才有了这首借“未见花”的日常小事生发出人生乃至于政治感悟的诗。
D.题目冠以“戏”字,是声明这首诗不过是游戏之作。欧阳修秉承中国古典诗歌“怨而不怒”的风雅传统,以“戏答”的方式表达他的怨刺,表现出诗人善处逆境的思想性格。
15.钱鐘书先生《谈艺录》云:“若夫理趣,则理寓物中,物包理内,物秉理成,理因物显。”理趣的最高境界是将哲理和逻辑融于诗境。请结合全诗谈谈这首诗的理趣之美。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李白《蜀道难》中说蜀地开国以来四万八千年“_______”,可见其闭塞;后来“五丁开山”,才使“______”,秦蜀相通。
(2)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列子虽免于步行,但还没有达到逍遥的境界,因为他“
(3)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农村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1)从我成为你家媳妇的时候,没赶上侍奉婆婆,但我知道你父亲很孝敬父母。(不及、事、姑、能养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你父亲做官,曾经在夜里点着蜡烛查阅案卷,他多次停下来叹气。(夜、烛、治、废各1分,语句通顺1分)
14.【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项“中间两联均为写景”表达不正确。“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是写景,“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则是抒情,抒发了诗人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体现了诗人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的的乐观与豁达”表述错误。
15.【答案】诗人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哲思融于诗境:首联一果一因,语气连贯,因 “未见花”而“疑“春风不到,写出山城荒僻冷落,寓含着诗人在受贬谪时期待和失望的心情;(1分)颔联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既状难写之景,也抒不尽之意。(1分)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1分)尾联写见过冠绝天下的洛阳牡丹,就不须嗟叹山城野花晚开了。(1分)全诗结构巧妙,脉络清晰,由感伤而自我开解,并最终达到理性的认识,以乐观旷达收结。(1分)含失意之情却不一味消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逆境的哲理性的思考。体现了宋诗的理趣之美。(1分)(一联一析,各1分,能概括出诗人的感情变化,体现对人生的哲理思考的,意思对即可得分)
【解析】以浅近自然的语言写景抒情,但琢磨很细,意脉完足,有一种亲切流畅的风格。首二句是欧阳修很得意的。据《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他曾对人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后人也说它“起得超妙”。这两句一果一因,语气连贯;次序上先以“疑”领起,引出对于“疑”的解释,因此显得有波折而不平板;另外,它还寓含着诗人在受贬谪时期待和失望的心情。所以,虽说是有如口语的句子,其实写得很讲究。全诗的关系,也是一联紧接一联,意脉含蓄而绵细。唐人律诗多用平列的意象、断续或跳跃的衔接,欧阳修则力图将八句诗构成流动而连贯的节奏,这无疑是唐诗之后的一条新路。
这首《戏答元珍》是欧阳修的律诗名作,此诗作于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此年欧阳修因事左迁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与峡州军事判官丁宝臣(字元珍)交好。丁曾有诗赠欧阳修,欧阳修乃于此年作诗以答。此诗首联写山城荒僻冷落;颔联承前细写山城荒凉之景,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后两联抒情。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欧阳修在这样一首普通的诗中表达了决不屈服的昂扬之志,道出了作者哲理性的人生思考。正是在这一点上,欧阳修的这首诗体现了宋诗注重理趣的革新特征。
16. (1)不与秦塞通人烟
(2)犹有所待者也
(3)从今若许闲乘月
(1)上面谕受书事,成大乞并载书中,不从。(5分)
(2)人多以为非,下有司议,卒不易成大说。(5分)
汉南春望
独寻春色上高台,三月皇州驾未回。几处松筠烧后死,谁家桃李乱中开。
奸邪用法原非法,唱和求才不是才。自古浮云蔽白日,洗天风雨几时来。
[注]此诗约作于作者任徐州节度使期间。当时黄巢义军攻入长安。4年后才从成都回到长安。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独自登上高台欣赏春光,悲痛感叹僖宗出逃仍未回京,写出孤独苦闷的心情。
B.颔联写几处松竹都被火焚烧而死,幸好还有兵荒马乱之中盛开的桃李给诗人带来安慰。
C.颈联诗人谴责奸臣玩弄法令,做不合法的事,文人沉醉于酬唱应和并不是真正的人才。
D.诗人生活在战乱年代,官场黑暗,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真挚动人,诗歌语言自然流畅。
15. 本诗尾联内涵丰富,感情深沉,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直接点明桃花源中老人和小孩高兴、满足的情态的两句是“
(2)《庄子·逍遥游》中认为,小物有小物的凭借,大物有大物的凭借。如果“
(3)李白《蜀道难》中写守关将领若不是自己的亲信,就会“
(1)皇上当面对范成大讲了接受国书的仪式的事情,范成大请求一并导入国书中,(皇帝)不采纳。[5分。“面”,“谕”“乞”“载”各1分,大意1分]
(2)人们多认为不好,(朝廷) 下发(这个意见)给官吏们讨论,最终没能改变范成大的方法。[5分。“以为”,“下”“有司”“易”各1分,大意1分]
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点: (1)此题需注意“上面”之间需断句不能连读,“上为主语。面,当面谕,告诉,晓谕;“不从”主语承前省略,为“上”。(2) 以为,认为;下,下发;有司,官吏;易,改变。
14. B (“桃李乱中开”比喻群小之辈不顾国家安危,乘乱起势,追求个人利益。)
15.
16.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3)化为狼与豺
(1)夜半风止,大雨雪。及明,冒雪倍道进。又六日奄至哈密城下。
(2)又以帝狎比群小,请崇圣学,以古荒淫主为戒,不纳。
竹轩诗兴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1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作者所处的竹轩中,四时都有佳趣,而这首诗所描写的,则以夏季的景物为主。
B.颔联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显得自然而洒脱。
C.颈联以“星穿过”和“雪压摧”相对应地写竹,达到了水乳交融、情景俱妙的程度。
D.尾联描写“此时”“墙下一株梅”的美好,烘托出修竹的疏枝翠叶,使竹轩更有幽致。
15.此诗“句句扣题,但并不拘泥”,请结合全诗进行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中强调既要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要参照别人的缺点来自我改正的两句是:“
13.(1)半夜风停了,下起了大雨雪。到了天明,(部队)冒雪兼程前进。又过了六天突然到达哈密城下。(“及”“奄”各1分,句意3分。)
14.D(此时尚在夏季,由“预想”一词可知,作者所写的情事,只是虚写,并非对“此时”之景的实写。)
15.分述:首联通过描写“柴门”“狭径”“竹林”等,整体起笔,展现出简朴清幽的竹轩生活环境。
颔联采用视听(动静)结合,局部展现画面。诗人轩中静坐,细细的竹影洒落在茶碗里,竹叶的清音似乎随着篆烟轻轻飘来,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
颈联虚实结合,“倦卧”实写,“闲吟”虚写,展现诗人夏夜轩内倦卧看星,冬天对雪闲吟,诗兴大发,展现诗人轩中吟诗的闲情。
尾联虚写,预想梅花盛开,与竹相衬,将为竹轩带来更多的诗兴啊!表现出诗人闲适、洒脱、高雅的人生志趣。
综述:全诗描写竹轩之景,点面结合,先交代环境,后描写修竹;虚实结合,写竹,实写夏季眼前情境,虚写冬季雪压修竹之状;主次分明,写冬季情状和梅花,也是衬托手法,更加突出竹轩具有的情韵;各有侧重,同是写竹轩生活,颔联侧重写竹本身带来的情致,颈联侧重于竹林中的生活状态闲适雅致。表现出诗人闲适、洒脱、高雅的人生志趣。
(分点作答,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整体作答作为一点呈现,视答题点的角度判断给分。)
16.(1)择其善者而从之
(3)舞榭歌台
(1)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以礼。
(2)季子日:“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节选)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注]。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注]严光,字子陵,东汉初隐士。谢客,谢灵运,南朝刘宋时的山水诗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概言自己在宫禁中的生活状态,“晨趋”“夕待”正是入官以来的形象写照。
B.三、四句写诗人博览群书,深人钻研其奥妙轻松自如,表达了诗人心情的愉悦。
C.诗人以青蝇比喻那些势利的庸俗小人,而以“阳春白雪”比喻自己的志向情操。
D.这首诗一反李白所常有的奔放激情和奇特想象,语言平实却蕴籍着复杂的情感。
15.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2)杜甫《登高》中“
(3)《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1)郑国掌握政权的人放纵,大难将临,政权一-定落在你身上。你执政时,要小心地以礼治国。
(关键词语“难”“及”“为政”各1分,句意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2)季子说:“不对。当初我内心已答应了他,怎能因为徐君之死我就违背我自己的心愿呢!”
(关键词语“然”“许”“倍”各1分,句意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14.B [解析]诗人表面上是写读书的闲情逸致,实际上暗示这快意的读书恰是失意的寄托,反衬出他在翰林院供职时无聊烦闷的心情。
15.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说,建功立业之后,就要辞别官场尘世,去水边垂钓(3分)。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建功立业,并且在功成名就之后,就去隐居山林的理想(3分)。
(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6. (1)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