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袁枚】—典故意义与作用【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对比
(2020-05-07 07:24:32)(1)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5 分)
(2)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5 分)
赤壁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荻纷纷。
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从诗中的“秋渺渺”“荻纷纷”“乌鹊寒声”等描写内容可以推测出,诗人登临赤壁的时候恰逢深秋时节。
B.“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这两句诗具体描写了赤壁之战时惊心动魄的场面,开篇即气势逼人。
C.“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两句表明,诗人站在拥刘贬曹的立场上,对火烧赤壁予以高度褒扬。
D.袁枚作诗论诗崇尚“性灵”,而“性灵”的审美价值核心是彰显独特的个性,本诗体现了浓厚的个性色彩。
15.尾联所用的“吹箫客”和“乌鹊”两个典故,分别出自哪篇传世诗文?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1)炳骤贵,同列多父行,炳阳敬事之,徐以计去其易己者。
(2)故事,锦衣列于西。帝以炳故,特命上坐,班二品之末。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诗人回忆了与故人曾经共饮的美好时光,以及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B.颔联,诗人借助“浮云”“流水”这两个常见的意象,抒发了与故人阔别十年的感慨。
C.颈联点题,写故人相逢时开怀畅饮,充满欢声笑语,表达了诗人欣喜愉悦之情。
D.尾联笔锋一转,并以景色作结,回答了“不归去”的原因,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15.请赏析本诗中的对比手法。(6 分)
【赤壁
如今的楚国,是个大国,却来聘请孔子。如果孔子在楚国被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们就危险了。
虽然是这样,老师还是要推行自己的学说,不被天下接受又有什么值得担心呢?不被接受,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14.B
15.第一问:“吹箫客”出自苏轼《赤壁赋》,“乌鹊”出自曹操《短歌行》。第二问:尾联的意思是说,我这次来赤壁并没有带着吹箫的友人为伴,所以只能听到安静的夜里有乌鹊在凄凉啼鸣。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之感也暗含着得不到英明君子赏识、才华无法施展的失落抑郁
.(1)陆炳突然显贵,与他位次相同的官员多是父辈,陆炳表面上恭敬侍奉他们,慢慢用计策除掉那些轻视自己的人。(关键词“行”“阳”“易”各1分,大意2分)
(2)按照先例,锦衣卫应列席在西侧。皇帝因陆炳的缘故,特地命锦衣卫坐于上座,排列在二品官的后面。(关键词“故事”“上坐”“班”各1分,大意2分)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14.C【解析】“表达了诗人欣喜愉悦之情”分析错误,由颈联的下句可知,诗人的情感是悲喜交加的。
15.(1)首联昔日相逢宴饮必定扶醉而归的欢乐与颔联一别十年的伤感形成对比,让人产生世事沧桑、人生无定、岁月蹉跎之感。(2)颈联相逢时畅饮的喜悦与两鬓苍苍、青春不再的衰老之态相对照,一喜一悲,对比强烈。(每点3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