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教育要允许有第二名、第三名】
(2020-05-01 11:02:4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针对现在的教育状况,学者王汎森说:“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容许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现在的教育,想把全部学生都训练成全国第一名,他们忘了社会是多样性的,我们应该在多样性社会里面生存,这样才会有很多籍籍无名而又各具特长的人冒出来。”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作文题源于一个社会热點问题:一方面,学业优异者必然是少数,多数是学业一般的中等生;另一方面,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杰出人才。两者之间的矛盾导致学校、社会出现多元思维,形成激烈的交锋,这就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背景,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有利于优秀作文的诞生。
写作时,考生既可以从赞成学者王汎森观点的角度立意作文,又可以从否定他观点的角度来立意。以下立意可供参考:
1.因材施教。适宜的教育使人的长处得以发挥,弱项得以弥补,而不合适的教育则可能使人偏离了方向,做一些无用功。
2.扬长避短。万物都在发扬自己的特长来适应自然,适应优胜劣汰的社会。若一味追求全面发展,追求第一,那无异于邯郸学步,最终遗失自己的本性。因此,要选择一条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路,发挥我们的特长,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3.展现个性。人,生而与众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与价值,人生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体现自身的价值。然而,却有太多人随波逐流,渐渐埋没了自我,以致能真正发掘自己优势的人少之又少。
4.做自己人生的主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每个人的人生都独一无二,别人的成功永远属于别人。要做自己人生的主角,让别人为你鼓掌。
5.做最好的自己。当所有人都以同样的标准竞争的时候,只会有一个胜利者。难道其余的人都是失败者吗?非也。就纵向而言,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奋斗,每个人都会成为自己事业的成功者,从而成为最好的自己。
6.踮起脚尖。人要想获得成功,品味人生的甘甜,就要勇于“踮起脚尖”。其实在很多场合,我们缺乏的只是勇气与自信,有些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目标,只要你愿意“踮起脚尖”去争取,去尝试,你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就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与甘甜!
7.知其不可而为之。这不仅体现了我们的勇敢,也是我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经之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需要坚持这种做人处世的原则。要想发展,要想进步,要想创造辉煌,必须知其不可而为之。
【原作雏形】
现代教育我看行
对于当今的教育状况,学者王汎森认为现代的教育状况存在弊端,多样性社会应容许非第一名的存在。而我认为,现在教育所体现的竞争性有很重要的意义,适当利用,将会为现代教育带来极大的优越性。
在多数人眼中,教育的现状是单一死板,认为现代教育想把全部学生都训练成第一名,而不容许有第二名、第三名的存在。这种想法是片面的,他们只看到了现代教育机器化、功利性的一面,而没想到教育所带来的竞争性有极重要的作用。想把学生都训练成第一名,给学生一定压力,让他们在竞争中学习,在你超我赶的氛围中进步。这样一来,竞争性使压力化为动力,让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不断涌现。这就是具有竞争性的现代教育的优势所在。
现代教育所体现的竞争性给人以动力,让人有成材之心。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尽管现在的教育要求每个人都成为第一名有些不现实,但这种“争第一”的思想却是可取的。对于一些人而言,他们由于天生的惰性,很难有上进心,如果没有外力的鞭策,可能会碌碌终身,终其一生只能平淡下去。而现在的教育制度正如一种警示,一种敲打,驱使着这些人将自我潜能挖掘出来,将个人能力最大化,由外力鞭策到内心真正有动力,有了成材之心。由此,他们将会有所突破,有所作为,成为真正有用之人。
这种现代教育带来的竞争,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各行各业都需要改革创新,这就要求人才的涌现。试想,这种每个人都要“争第一”的思想,推广到社会上,就业人士都有了竞争之心,都想成为成功者,那么社会将会涌现出各行各业的精英。每个行业内都有适度的竞争,这样一来,竞争产生的动力将推动行业的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由此引领我们走向更好的生活,使社会不断进步发展,建设更加富强、更加和谐的国家。
当然,学者王汎森的想法也不是杞人忧天,一旦竞争过度,把“成为第一”当成必须达到的目标,以致耽误终身发展也是不可取的。对此,我们应当保护好竞争之心,让现代教育的竞争性发挥出最好的作用,让现代的教育适应多样性社会,让人才涌流成为现实。
题目范围较大并且空泛。
“现在教育所体现的竞争性”中的“竞争”与作文材料中学者王汎森的话联系并不紧密,有些脱节。
从正面分析“想把学生都训练成第一名”的积极作用,但是文中“竞争性”一词不妥,且分析较为简略。
从反面分析“想把学生都训练成第一名”的作用,但是分论点中“竞争性”作文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妥。
围绕着关键词“竞争”进行分析议论,但“竞争”一词不妥。
将“成为第一”与“竞争”联系起来,有些牵强。
【病文诊断】
这篇作文观点鲜明,条理清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作文题目选取的角度较大并且较为空泛;二是作文开头部分提出的中心论点与作文材料联系不紧密,有些脱节;三是分析议论时,分论点的设置不太符合作文材料要求,有时分析不够透彻。
【升格建议】
1.修改作文的题目及开头,使之与作文材料紧密联系;
2.修改作文主体部分的三个分论点,使其与中心论点保持一致,保证内容的一致性;
3.分析议论时,要突出重点,并能够对观点进行深入的议论分析。
【升格佳作】
高标准要求未尝不可
张寒琪
对于当今的教育状况,学者王汎森认为现代教育存在弊端,多样性社会应容许非第一名的存在。而我认为,以“争第一”这样的高标准去要求自己也并不是件坏事。
在多数人眼中,教育的现状是单一死板的,认为现代的教育想把全部学生都训练成第一名,而不容许有第二名、第三名等的存在。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他们只看到了现代教育机械化、功利性的一面,而不曾想,现代教育所倡导的“竞争第一”正是一种高标准要求。这种高标准要求如一种动力、一种警示、一种敲打,驱使我们将自我潜能挖掘出来,将个人能力最大化,由外力鞭策到内心真正有动力。由此,我们有所突破,有所作为。因此以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所在行业的领军人物,正是现代教育的优越性所在。
高标准要求不仅存在于教育界,放眼社会,这种高标准更有利于社会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都需要革故鼎新,这就要求有新人才的补充。尽管现在的教育要求每个人都成第一名有些不现实,但这种高标准要求却是可取的。对于一些人而言,他们难改惰性,没有上进心,如果没有外力的鞭策,他们就可能会碌碌终身,终其一生只能平平淡淡下去,其才华不得展示,价值得不到充分实现,从而造成了社会人才的断层。而高标准要求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激励各界的优秀人才带领社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高标准要求更是为我们的人生建立了一个制高点。台湾著名女作家刘继荣的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可是,为别人喝彩固然重要,亲自参与人生,努力奔跑才是一种圆满。倘若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将只有掌声,那么,还有谁会去奔跑?还有谁去开辟一条新道?还有谁去为后来人树一个航标,开创一片全然不同的天地?因此我们要用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道路的开辟者,成为被别人仰望的存在,也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
当然,学者王汎森的想法并不是杞人忧天,若把“高标准要求”当成“高标准结果”,而耽误终身发展也是不可取的。对此,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标准,让高标准发挥出最好的作用,从而让人才不断涌现成为现实。
【升格点评】
本文在保持论证不变、思路不变的前提下,修改了作文题目及开头结尾中某些与作文材料联系不紧密的语句,使之更符合作文材料的要求;三个分论点的设置都围绕着中心论点进行,步步深入,每個分论点论述时,能够结合分论点选用事例,简明扼要,并能够对事例进行深入的议论,分析透彻;作文结尾对材料进行辩证分析,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紧凑。
原创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优秀作文1
责任重于泰山
(化用司马迁名言,强调“责任”重要性)
高一(17)班
春雨的责任是使大地湿润,万物复苏;溪流的责任是汇入大海,成就江河。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亦有责任,责任重于泰山。(富有诗意的比喻句开头,用名言自然引出论点:责任重于泰山)
责任,就是要坚韧不屈,迎难而上。(分论点一:从“迎难而上”角度解释“责任”)2020年春,一场名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肆虐我中华大地,无数挺身而出的英雄的背后,都是一份重于泰山的责任。八十四岁的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冲上抗疫一线,年轻的九零后女孩毅然剪掉心爱的长发只为方便工作,婚期已定的医生舍下未婚妻抗战一线,娇儿尚幼的护士撇下爱子决然逆行……(时新素材——抗疫英雄,排例呈现,切合“迎难而上”,准确,丰富)他们,舍弃团圆,坚韧不屈,迎难而上;他们,舍弃小家,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他们的背影,无愧于我“中华儿女”的称号,他们脸上的印痕,正是最美的勋章。责任重于泰山,他们肩负责任,勇敢前行。(道理论证,切合分论点,多用短句,句式整齐,言简意赅,论证有力)
责任,就是要不怕牺牲,甘于奉献。(分论点二:从“不怕牺牲”角度解释“责任”)2019年3月30日,四川木里那场山火,无情带走了我们三十一位消防救援人员,他们的肩上、心里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人民安全的责任。这份责任是光荣的,也是痛心的,为了这份责任,他们不怕牺牲,冲上那地形复杂的山林,与炙热的火焰拼搏。“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些新鲜的血液,伴随着这场光荣,永远流淌在这大山之中。时隔一年,山火再次肆虐,这批新鲜血液中,又多了三十九名战士……(典型素材——救火队员,两个事例,一详一略,安排合理,切合“不怕牺牲”,准确,深刻)他们面对烈火,不惧牺牲,他们面对牺牲,甘于奉献,只因他们肩负责任,砥砺前行。(道理论证,切合分论点,多用短句,句式整齐,言简意赅,论证有力)
责任,就是要从小事做起,坚守岗位。(分论点三:从“坚守岗位”角度解释“责任”)古有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不因仕途不顺而垂头丧气,肩负责任,才有了“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成就,深受百姓爱戴。当今时代也不乏这样的人,“雪山信使”其美多吉,肩负送信的责任,翻越雪山邮路三十载;守岛夫妇王继才、王仕花涛拍孤海岸,风颂赤子心,守卫祖国岛屿三十二年,肩负责任,奉献青春,坚守岗位。(典型素材——课文中的事例滕子京,且引用课文原句来叙述,感动中国人物,切合“坚守岗位”,准确,丰富,且有历史纵深感)易卜生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就像他们,岗位不分轻重,最普通的岗位,也可做出简单不的成绩;责任不分大小,最微小的坚守,也可成就不平凡的生命。(引用论证,切合分论点,多用短句,句式整齐,言简意赅,论证有力)
责任重于泰山,我们的责任亦如此。梁启超曾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身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肩负责任,牢记使命,不忘祖国的养育,不负祖国的栽培,为国家建设不遗余力,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引用名言结尾,富有文采,体现青年担当,高扬主题)
优秀作文2
秉承民族使命,照破山河万朵
(对称结构,强调“使命”,明确、有文采)
高一(17)班
“我们的使命是照亮整个世界,融化世上的黑暗”,高尔基如是说。一棵树苗,那么他的使命就是长成苍天大树为世间贡献绿色;一滴雨点,他的使命就是浇灌世间的大地;一丝凉风,他的使命就是为世间劳动的人们送去凉爽。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使命。(名句+富有诗意的比喻句开头,自然引出论点:万物皆有使命)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奉献使命。(分论点一:从“奉献”角度解释“使命”,引用诗句,富有文采)
南宋的诗人陆游,(古代素材——陆游,夹叙夹议,切合“奉献”,准确,深刻)罢官闲居家乡山阴,可他不觉得悲哀,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对他来说重要的是,当时的南宋山河破碎,国难当头,自有“肉食者谋之。”身为心中有民有国有使命的陆游来说,他如何可以不对自己的国家负责呢?所以,尽管“僵卧孤村”可正因为心中的那份奉献精神,那份责任,那份无论身在何处都无法忘掉的使命,驱使着他要“为国戍轮台”。这便是民族使命,这便是能照亮南宋的民族使命!(道理论证,切合分论点,论证充分、有力,语言充实、优美)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守使命。(分论点二:从“坚守”角度解释“使命”,引用诗句,富有文采)
1986年,26岁的王继才(经典素材——王继才,夹叙夹议,引用颁奖词,切合“坚守”,又富文采,准确,深刻)接受了守岛的任务,从此与妻子王仕花以海岛为家,以孤独为伴,在没水没电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三十二年的驻守,三代人的无言付出,两百多面旗帜,收藏了太多风雨,浪拍孤岛岸,风送赤子心”。他们不求名声显赫,但求坚守无闻。无论是脸上的沟壑还是手上的蹒跚,无论是孤独的黑暗还是萧瑟的冷风,只要国旗升,只要国歌响,只要人还在,岛就必须守!这便是民族使命,这便是照亮国土安危的民族使命!(道理论证,切合分论点,论证充分、有力,语言充实、优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使命。(分论点三:从“担当”角度解释“使命”,引用名言,富有文采)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措手不及,十五岁的中国学生赵珺延(当代素材——疫情中的典型,但又有意避开大家常用的钟南山等素材,切合“担当”,准确,新颖)在国外游玩时,手机上不断传来自己国家疫情的消息,得知自己的国家急需口罩,于是立即打电话给在国内的妈妈,问要不要往国内寄口罩,之后马上从国外搜寻口罩的的消息并买下来,因为种种原因,口罩无法单独寄回国,于是十五岁的他挺身而出,携带大量的口罩,只身坐飞机回国。“自古英雄出少年”,看呐,这就是我们的中国少年!就算倒悬之危,但因心中有了担当的使命,所以总能冰解冻释。这便是民族使命,这便是能够照亮中国新时代未来的民族使命!(道理论证,切合分论点,论证充分、有力,语言充实、优美)
“人的一生靠什么?一半靠性命,一半靠使命。”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我们的前方有千千万万个榜样,我们要学习他们身上那伟大的民族使命,并且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我坚信,若我们都秉承民族使命,定能照破山河万朵!(引用名言结尾,富有文采,体现青年担当,高扬主题)
优秀作文4
以责为念,静待花明
(对称结构,化用诗句,强调“责任”,明确、有文采)
高一(18)班 牛艺杉
时代如流,浩浩荡荡,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亦有着自己的使命与征程,正如鲁迅所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我们肩负历史重任,身担国家使命,惟有以责为念,只争朝夕,静待花明,不负少年!(引用名言结尾,富有文采,体现青年担当,高扬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