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驿舍[宋]陆游】——不含情却情感强烈原因探析【公无渡河李白】
(2019-12-20 08:33:5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昌龄杀不辜,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5分)
(2)今东宫未立,不早以正人傅导之,则非得负副贰之重。(5分)
寓驿舍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注]驿舍:此处指成都的一家作者经常入住的旅馆。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
A.首联中诗人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气氛。
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指出自己重来旧地,既表明诗人旧地重来,又蕴含了物是人非的感叹。
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D.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
15.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蜀道难》中,“
(2)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13翻译句子
(1)现在董昌龄杀戮无罪之人,(董昌龄)却特意被怜恤宽恕,朝廷内外都认为这是枉法。
【“不辜”(名词性短语,无罪之人),“特”(副词,特意),“矜贷”(动词性短语,怜恤宽恕),“中外”(名词性短语,朝廷内外),“屈法”(枉法)五处,一处1分。】
(2)现在太子还没有确立,不早点任用品行正直的人辅助、教导被确立的太子,(被确立的太子)就不能担负太子的重任。
【“以”(动词,任用),“傅导”(动词性短语,辅助、教导),“负”(动词,担负、承担),“副贰”(从上下文推断应指“太子”),“重”(形容词作名词,重任)五处,一处1分。】
14.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A.“恬淡幽静”错,首联营造了荒凉幽寂的气氛。
15.(1)借景抒情,首联写地处僻静的“闲坊”,陈旧、荒凉的“古驿”经常掩着门,空荡荡的,营造了驿舍荒凉幽寂的特点,抒发了诗人孤寂凄冷的心境。
(2)动作描写,诗人在细细数竹、量松的动作中发现竹增松长,从而感慨时光飞逝,壮志难酬。
(3)对比手法,尾联用今昔对比,曾经壮志豪情的诗句,而今蛛网尘封,字迹模糊,抚今追昔,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沉痛抑郁之情。(每点2分,手法和情感各1分,点出颔联用典亦可酌情给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情感和表现手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诗歌的整体入手,再具体理解每一联的内容,分析手法,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通过分析诗句可知,首联写景叙事,“闲坊”“古驿”的荒僻烘托了诗人孤寂凄冷的感情。颔联运用鲲化为鹏和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的典故慨人事浮沉,物是人非。颈联写作者一根根数竹,解下腰带量松,这些动作寄寓了作者岁月如流的无穷感慨。尾联壁上的诗句,留下了往日的雪泥鸿爪,也记下了当日的激烈壮怀,感慨今夕,情感沉痛。
【诗歌鉴赏】
《寓驿舍》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律诗,诗人旧地重游,睹物兴怀,有感于人事的变化与身世的浮沉,遂作此诗以释胸中郁结。诗一开头便仿佛把读者带进一个古寺,一种荒凉幽寂的气氛扑面而来。客衣初解,四观寂寥,不由人想起这些年的宦海浮沉,于是带出次联,写此行的心情感受。"鲲自化"用《庄子·逍遥游》鲲化为鹏故事,喻指不少得志者飞黄腾达,官运亨通,但他们扶摇宜上,与我本不相干;“鹤仍归”用《搜神后记》中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的故事,一方面切自己此日旧地重来,一方面有物是人非之叹。这一联用的两个典故,格言升沉异势,深寓感慨。三联紧承“仍归”,写此日追寻旧迹的行动,故地重游,驿中庭院已经起了变化。那片竹子比过去长得更多了,那株古松比过去长得更粗大了。诗人在思量这些年闲抛的岁月,亦在寻找这些年往来奔波的脚印。竹增松长,岁月如流。可见这数竹量松看似悠闲的动作中,实含有无穷感慨,万种凄惶。"唯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这两句写往日题在壁上的诗句,字迹漫漶,蛛网尘封,尚依稀可以辨认。这壁上的诗句,留下了往日的雪泥鸿爪,也记下了当时的激烈壮怀。抚今追昔,诗人怎能不心事万千结联?“暗尘”、“残墨”,回应起句"闲坊古驿",首尾回环,加深了全诗的怀往感旧之情。“依依”叠字收篇,声情缭绕,更留下无穷的酸楚,不尽的沉思,供人品味。
这首诗气氛沉重,感情抑郁而强烈。从开始的“闲”、“古”、“掩”、“空”,到结尾的“暗尘”、“残墨”,始终幽暗凄冷。客之孤独与堂之空旷的映衬,化鹤故事神幻色彩的渲染,数竹量松,摩挲残墨的行动,凡此种种,使气氛显得沉闷低徊,给人一种压抑之感。从感情看,全诗神完气厚,沉痛深婉。而独具机杼的是:全诗无一字明说“情”,其意象却又处处含有深沉强烈的感情。
16.(1)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3)俄顷风定云墨色
公无渡河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写黄河西来,咆哮奔腾,而“触龙门”,又有“鲤鱼跳龙门”之意,意在表明作者心中的宏图壮志。
B.从远古河害到滔天洪水的平治,诗人发挥无穷的想象,写了“大禹治水”的典故,洪水得治,却留下“茫然风沙”。
C.诗歌的下一节,诗人痛诉狂叟溺死波浪,流浮东海,终于作了巨若“雪山”的鲸齿冤魂,此处用了夸张手法。
D.诗歌最后,诗人一变双行之体,只写了孤单的一句“箜篌所悲竟不还”,便掷笔而叹,其悲不忍卒“写”。
15.李诗比课文中出现过的《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更具悲剧色彩,请简要分析体现在哪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开创“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常为后世文人追随认同。苏轼《赤壁赋》中“
(2) 《雁门太守行》中,李贺借用典故表现将士忠君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荀子在《劝学》 中认为,“ ”也不足十步远,“ ”的“不舍之功”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
14
15 、两首诗均写了狂夫“渡河而死”的悲剧,李白诗的悲剧意味更体现在用大量笔墨渲染黄河汹涌气势,及大禹治水后剩下“茫然风沙”的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除了妻子的劝阻,李诗还写了旁人的冷漠,侧面烘托出狂夫的悲剧。李诗还想象狂夫死后的景象,挂在白鲸的巨齿间,箜篌悲声不绝,将悲剧推向高潮。
16(1)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3) 骐骥一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