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模拟材料作文“永不干涉”与“间接干预”

(2019-12-05 11:28:20)

高考模拟材料作文“永不干涉”与“间接干预”

 

佚名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在自然纪录片行业中有一条永不干涉原则,即尊重大自然环境下发生的一切事情,工作人员不得对自然环境下的物种活动进行干预。然而某摄制组在南极拍摄帝企鹅时,有约50只帝企鹅被困冰坑,历时两天无法走出困境,出现很多伤亡,濒临全军覆没。摄制组经过深思熟虑,用铲子在冰坑周围斜坡上挖沟成楼梯状,让帝企鹅成功走出冰坑。摄制组的间接干预赢得观众的支持和赞美,当然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名师解题

此材料取自BBC出品的耗时四年拍摄的纪录片《王朝》,具有真实性和一定的即时性,是一篇时事评论类材料。材料有三层意思。第一句话阐释什么叫自然纪录片行业中的永不干涉原则。第二、三句话陈述某摄制组打破永不干涉原则,用间接干预法救助企鹅的一个具体事件。第四句话是人们对摄制组行为做出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

审题上没有难度。材料末句提出的争议点,就是写作的具体任务,即你怎么看待摄制组打破永不干涉原则,采用间接干预法救助企鹅的行为。永不干涉是不能干涉,间接干预本质上是干涉,只是这种干涉是间接的。好的作文需要写到永不干涉间接干涉之间的辩证关系:阐明什么情况下可以打破原则,进行间接干涉;什么情况下需要坚守规则,不能进行间接干涉。

立意具有开放性,可以首先考虑从局部立意。一是肯定和赞美摄制组的做法。看到陷入自然制造的绝境中的企鹅,摄制组如果严格遵守原则,那么企鹅就会死去,而对陷入自然危境中生命的同情和救助是人性的体现。此情此景下,人性比原则更为重要,进行干涉很有必要。从这个方向写,比较容易入手。

第二个角度是否定和批评摄制组的做法。主张尊重自然,不能干涉自然界运行原则,比如摄制组不能干涉豹子猎食羚羊等。但是这样的理由和例子不太契合材料,因为把羚羊和企鹅置于绝境的外因是不同的。所以从否定的角度就不好论证,不建议只从这个角度写。当然,结合上述两个角度,从整体上把握,更能体现出思辨性,展现思维的深度。摄制组打破原则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永不干涉的原则都可以打破,且打破也是有讲究的,比如采用间接干预法打破。

时事评论型作文,也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时需紧扣任务展开,不能游离于任务之外,此材料适合写成议论文。

【名师下水】

温暖的人性高于冰冷的原则

@廖福良

如果有这样的遭遇:一只刚刚失去母亲、双眼未睁的小狗挣扎着在草堆边沿摔滚;几只被风刮落于地、羽翼未丰的肉色小鸟伸直了脖子叽叽喳喳直叫;一群摇摇摆摆、胖得可爱的企鹅正在你的镜头下被冰山逼得一步步走向全军覆没”……朋友,你真会奉行所谓的永不干涉原则,任其摔滚、叫唤,直至全军覆没吗?

我感动于摄制组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抉择,他们为企鹅挖出了一条生命通道,毕竟温暖的人性高于冰冷的原则。

遵循原则不能以泯灭人性为代价。孟子有云: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对弱者生命的同情,对深陷危境生命的同情,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所在。当一只只活泼可爱的企鹅,在我们眼皮底下被冰山逼向死亡的时候,我们怎么能见死不救?所以在同情生命、尊重生命、恪守人性面前,请不要用原则来框定我。试问,若要确保风雨之路的平安,一定要上学不迟到?若要救助一位轻生的女子,一定要保护好你家阳台的窗户?若要抢救一个危重的病人,一定要等红绿灯?如果是这样,这该是被原则规定得多么冰冷、无情的世界,以至于置企鹅的生死于不顾,泯灭了我们温暖的人性,这般遵循原则还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在冰冷的原则和温暖的人性发生冲突时,当恪守人性,必要时可以采用适当的、恰如间接干预一类的方法突破原则。为此,遵循原则之前,我们可以追问自己的内心,问问是否与人性契合。救助企鹅走出绝境的纪录片摄制组,无疑是这样做的。历史上一定有许多恪守温暖人性,采用适当的方法突破了冰冷原则的人。你还记得德国那个法官对看守柏林墙士兵的指责吗?作为士兵,你不得不遵循原则,执行开枪的命令,但是作为一个有人性的人,你可以把枪口抬高一厘米,可以打不中啊!还记得《氓》中那位爱得深沉的女子吗?尽管《诗经》那个年代婚姻已经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她依然坚守爱情这一至深至暖的人性,背着父母蹚过淇水,登上垝垣,一会儿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还记得不把女性当人,把女性当成男人附庸的大量古典文学创作潜规则吗?然而,曹雪芹坚持讴歌女性,讴歌人性,用他的生花妙笔,把大观园中的女儿置于无可替代的高度。他们纷纷举起人性的大旗,以适当的方法,打破了那些束缚人性的冰冷原则,他们的生命因此在坚守温暖的人性、突破冰冷的原则之中得以闪光。所以,摄像师们打破原则、解救企鹅的举动该是一个值得整个摄影圈推崇的暖心壮举!

当然,温暖的人性高于冰冷的原则,并不是提倡只讲人性,不讲原则。其实纪录片拍摄时主张的永不干涉原则有着它的合理性。如果这些企鹅即将被饥饿的海豹咬住,如果羚羊即将被老虎放倒,如果鱼儿已经被鱼鹰叼起……这些不是自然灾害,而是冰冷的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这是需要我们尊重、永不干涉的。因为你救了企鹅、羚羊、鱼儿,就可能饿死了海豹、老虎、鱼鹰。而企鹅被冰坑围困,陷入自然灾害制造的绝境与上述情形是迥然不同的,况且它们的遭遇恰巧被人类看见,所以这种情况不适合运用永不干涉的原则,当伸出援手,体现我们人性的温暖。

原则和人性时常发生冲突,请运用理性和智慧追问内心,仔细思考,再做出抉择,牢记温暖的人性高于冰冷的原则,为被冰山逼入绝境的企鹅们挖出一条生命通道。

【名师点评】

开头生动地列举与材料情形类似的典型现象,既贴近读者,又巧妙引出了观点。正文首先引用孟子的话论证了尊重人性、打破规则的必要性。继而运用归谬法,类比论证生活中一味尊重规则,漠视生命、漠视人性的荒谬性。此法既强化了必要性,又有效解决了难以找到相關素材的问题。

文章接着指出了突破原则的条件和方法,并列举了古今中外、现实生活或文学作品中丰富的人和事,具有强烈的文学味。最后从思辨性的角度,类比论证永不干涉原则的适用范围,在肯定它的合理性的同时,巧妙地划定了尊重人性、打破原则的边界。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人文底蕴:人文关怀

健康生活:珍爱生命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审题】

限制性

1.立意限制。考生要围绕永不干涉间接干预的辩证关系来写。根据材料侧重点,摄制组的间接干预,观众有支持和赞美,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这个场景暗示立意的关键点在摄制组该不该间接干预这一问题上。尤其要注意帝企鹅在被困时,摄制组的间接干预让帝企鹅成功走出冰坑这一话题,并写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 内容限制。引导语要求考生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即考生不可抛开材料,另起炉灶;如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大谈人与自然或者环境保护则会导致偏题。

3.材料中的两种行为皆有其道理,而考生的选择属于非此即彼型,所以选择此就意味要在一定程度上反对彼,考生在论证中要体现自己的比较、权衡和选择。比如尊重自然更要保护自然,坚守原则更要善于变通,尊重自然更要善待生命,遵守自然规则更要有人文关怀……

4.价值判断限制。在自然纪录片行业中尽管有永不干涉原则,但摄制组是经过深思熟虑间接干预的,观众的态度是支持和赞美,反对的声音只是有一些。我们承认,摄制组干预自然确实是很危险的行为,但在面对帝企鹅被困濒危时,人们总不能完全遵从永不干涉的原则,那些帝企鹅会因为自然界营造的特殊情况而死去。这样,在理性与人性的博弈中,人性总会占上风。这时候进行一些间接干预,挽救珍贵的生命就是一种最合适的选择。从这个角度来看,考生从支持和赞美的角度去写更容易把控。

5.文体的限制性。对摄制组的间接干预,观众有支持和赞美,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场景设置为讨论场景,考生也应表达自己的态度,写成议论文更适合。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对摄制组的间接干预行为,只要能体现自己的权衡和选择,考生的看法是可以见仁见智的。这两种认识又可以辐射出很多立意。

2.切入角度开放。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可以从永不干涉,维护自然环境下的物种活动角度切入;可以从间接干预,爱护动物生命角度切入。

3.思维开放。考生在论证中要体现自己的比较、权衡和选择。但如何比较、权衡和选择,理由是开放的。一方面可以在保证生态系统平衡的前提下强调尊重自然、顺其自然,另一方面可以在自然物种面临濒临困境时适当干预、保护自然;可以从摄制组的间接干预赢得观众的支持和赞美的角度去思考和写作,也可以从间接干预的现实条件和取得的成效角度写作;还可以从理性与人性的角度思考:在坚持理性原则的情况下更需要人性的温度,更需要尊重生命。

【解题】

本题属于新材料作文,符合近年全国新课标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紧贴时代热点,关注思维品质,具有较强的思辨性。

本则材料选材于BBC出品的耗时四年拍摄的《王朝》纪录片。材料讲述的是一方面纪录片行业中要遵循永不干涉原则,一方面面对帝企鹅被困冰坑的状况,拍摄组不得不用间接干预的方式成功解救帝企鹅,让帝企鹅走出冰坑。题目要求考生针对永不干涉间接干预的行为,写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命题材料紧扣当下教育的热点问题,降低了考生的阅读难度,同时也降低了考生的审题难度,但思辨性较强,考生写作的角度广泛,引导考生深度思考。考生在审题时一定要注意命题者的意图,否则容易偏题,导致失分。

第一步:解读材料,整体感知。

 

审题前,先要弄清楚材料的层次和结构,整体感知材料的基本内容。本则材料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写的是在自然纪录片行业中要遵从永不干涉原则,即要尊重大自然,不得对物种活动进行干预。第二层次前面写的是有约50只帝企鹅被困冰坑濒临全军覆没,摄制组用间接干预的方法让帝企鹅成功走出冰坑。后面一句说的是摄制组的间接干预所引发的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赢得观众的支持和赞美,二是有一些反对的声音。

第二步:把握重点,找准角度。

其次要把握材料重点,找准写作的角度。综合材料内容,材料是围绕人与自然展开,一方面强调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前提下尊重自然,顺其自然;另一方面表明在自然物种面临濒临困境时要适当干预,保护自然。

角度一:永不干涉,维护自然环境下的物种活动。

角度二:间接干预,爱护动物生命。

角度三:规矩是死的,现实情况是活的,要灵活变通。

这三个角度都可以写,但是显然从材料所描述的场景来说,角度二和三的立意相对更准确一些,也更容得高分。

第三步:综合归纳,准确立意。

最后,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辩证分析、准确立意。本题材料其实就是对于永不干涉和间接干预的讨论,具有很强的思辨性。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尊重自然更要保护自然。

2.坚守原则更要善于变通。

3.尊重自然更要善待生命。

4.遵守自然规则更要有人文关怀。

5.不能死守规则,要灵活处理。

偏题立意:

1.人与自然的关系。(没有抓住材料重点)

2.爱护环境或尊重自然。(只注重一方面)

3.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没有抓住材料重点)

4.战胜困境。(没有综合材料内容)

【范文展示一】

顺势而为

成都一考生

 

永不干涉原则指导下,某摄制组在南极拍摄帝企鹅时却遇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况——帝企鹅被困冰坑,伤亡甚多,濒临全军覆没。不能违背原则,更不能对陷入困境的帝企鹅袖手旁观,于是一个两全的方法产生了:用铲子在冰坑周围挖沟成楼梯状,让帝企鹅成功靠自身走出冰坑。适当地间接干预,实为更好地顺应自然。

摄制组的此番做法有着中庸的色彩——不走极端,在适度原则下巧妙而适当地出手,既不过度干预以致引发破坏,也没有因缺少制约而让一切混乱无序。

与此境况相似,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也有不顺势而为的成功。汉初统治者并未在残暴的秦朝结束后立即以强硬的手段巩固新政权,而是与民休息,轻徭薄赋,不违农时,以靠百姓自身来恢复经济;罗斯福在美国大萧条危机中,采取了有效合理的方式帮助人民走出生活困境,以工代赈,通过间接的救济既避免了骄惰之风的养成,又让人民通过劳动以获取源源不断的收入,最终消弭了经济危机,挽救了一个国家。

由此观之,顺势而为即在顺应自然的前提下用正确的方法合理干预,如同驾一叶扁舟,顺着河流方向稳稳地航行。于水流湍急处用力划桨以求平衡不翻,于风平浪静时收桨静坐以乘水而游。

密切关注变化的形势,因时因势而为,在新时代也为我国取得巨大成就提供了一个思想指南、行为向导。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依据当地自然条件来恢复生态,在宜林处植树,在恢复地力的肥沃土壤上播下一粒粒希望的种子,营造一片片富含生机的农田;在推进乡村振兴,大力精准扶贫的生动实践中,经济上适度的帮助,在保障基本生活水准后,进行扶智扶志,顺应农民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因势而为地挖掘脱贫的内生动力,从而使贫困主体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最终依靠自身致富。从脱贫与治污的攻坚成就中,可见顺势而为不失为最有效的干预,也达到了最理想的效果。

尊重自然的规律,顺势而为的干预,为取得发展与成就的阶梯。

 

范文展示二

规则,也可以有温度

成都一考生

 

某自然纪录片摄制组在南极拍摄帝企鹅时发现一群帝企鹅遭遇困境,摄制组施挖出楼梯,以间接干预的方式拯救了帝企鹅。他们的做法体现了人性之美,赢得观众的支持和赞美,然而,他们却违背了自然纪录片行业中的永不干涉原则,即工作人员不得对自然环境下的物种活动进行干预,因此,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以我之见,规则永远不是死板的,在人性光辉之下,它也可以是活的。

同为地球上的生物,当其他生物遭遇困难时,我们应当伸出援手。中国自古便崇尚天人合一的理念,这里的,简而言之,便是自然。它要求我们心怀善良、包容之心对待万世万物,其突出表现便是对其他生灵的爱护、珍惜。因此,摄制组对帝企鹅的间接干预散发出的是对生物的尊重。再者,摄制组虽身处自然纪录片行业,但在他们目睹约50只企鹅被困冰坑、濒临死亡时,内心的同情必然被激发。而此时,他们不仅是作为纪录片的工作人员而存在,更是作为爱护生灵的人而存在,因此对帝企鹅的救助便无可厚非了。

规则是人制定的,规则也可以有温度。规则是人类为维护世界秩序,对社会中的人进行的系统性的约束。然而,社会是多元的,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规则永远不可能做到绝对的普适性,作为人类,我们应当学会变通。正如材料中摄制组违背永不干涉原则的做法,也正是在特定情况下经过深思熟虑后对看似不可动摇的原则所进行的变通,彰显出的正是人性的光辉。如果他们确实坚守永不干涉原则,难道真的可以做到见死不救,目睹多只帝企鹅死亡而无动于衷吗?规则也可以被人性所温暖,规则也可以变得有温度。

诚然,对规则的变通也是有一定限度的。摄制组的做法值得赞美的是,他们在经过深思熟虑后,采取接干预的方式,既成功救助了帝企鹅,又最大可能地减少了对帝企鹅活动的直接干预。在社会生活中,要做到对规则的恰当变通,就需要我们具备明辨是非、权衡利弊的能力,不随意打破规则。

古人云: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规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规矩同样需要温度,从而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永不干涉也许是另外一种干涉

 

张君燕

 

BBC的自然纪录片是很多人必追的剧集,而历时4年拍摄的《王朝》更是众人期待的焦点。不过,最新的一集节目播出后,观众们在推特上吵翻天了。

这一集的主角是帝企鹅。在影片中,摄制组趁着天气短暂好转想要抓紧时间拍摄,还没到达拍摄地点就听见远处传来帝企鹅们的哀嚎。原来,在帝企鹅大部队的一侧,大约50只帝企鹅被困在一个冰坑里。想要从坑里出来就必须爬上周围的陡坡,可是面对又滑又陡的斜坡,帝企鹅刚向上爬两步,就往下滑三步。帝企鹅们排着队不断探索不同的路线,希望可以找到走出困境的路,但却无济于事。

刚开始,观众们被帝企鹅打滑摔倒的滑稽样子逗得哈哈大笑。但很快大家就笑不出来了。当时的气温有零下60度,其中一些帝企鹅还带着幼崽,这些帝企鹅宝宝必须要踩在父母的脚上,藏在它们温暖的腹部之下,如此才能抵御严寒。可是在艰难的攀爬过程中,帝企鹅父母们不得不遗弃自己的宝宝,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用不了多久帝企鹅宝宝们就会被冻死。而且南极的天气变化无常,两天后,被困的帝企鹅仍然没有爬出冰坑,还出现了更多伤亡。如果持续下去,它们很有可能会全军覆没。

观众们看到这里再也坐不住了,纷纷到BBC的官方推特下留言,要求摄制组救救那些被困的帝企鹅。同时也有一些观众表示,人类不可对自然环境进行干涉。其实,这也是摄制组的顾虑。在自然纪录片行业中有一条规定,即永不干涉原则。简单来讲,就是尊重大自然环境下发生的一切,工作人员不得对自然环境下物种的活动进行干预。

可是,看着被困的帝企鹅以及被冻僵的帝企鹅宝宝的尸体,看惯了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剧组摄影师们都心疼地落泪哽咽。他们的心情和观众们一样,认为不能看着如此美丽又顽强的生灵一步步走向死亡。

经过深思熟虑,谨慎权衡利弊之后,摄制组决定采取行动,对被困的帝企鹅出手相助。他们非常理智地采取了折中的措施——间接干预。几名工作人员用带来的铲子在冰坑周围的斜坡上挖了一条浅浅的沟,它就像一条楼梯,可以让帝企鹅有处落脚,踩在浅沟里向上爬。果然,聪明的帝企鹅很快就发现了这道救命的楼梯,它们靠自己的努力利用浅沟最终成功地走出了冰坑。

摄制组的行为赢得了众多观众的支持和赞美,当然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对此,《王朝》的执行制片人迈克·冈顿谈到这件事时说:我们有相应的原则,而且干预自然确实是很危险的行为。但如果什么都不做,那些帝企鹅会因为自然界营造的特殊情况而死去。绝大多数时候,我们作为专业的从业者,会严格遵守永不干涉的原则,但在极个别的特殊情况下,在理性与人性的博弈中,人性会占上风。这时候进行一些间接干预,挽救珍贵的生命就是一种最合适的选择。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执意坚持永不干涉的原则,也许恰恰是另外一种干涉。

2020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因爱立志,敏思笃行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家里没有小汽车的山村姑娘张晓兰,却发明了汽车远近光灯转换器,获得国家专利。

 

张晓兰家只有3个人。在她还不到1岁时,母亲离家出走。她的爸爸在工地上打工,被倒塌的房子砸成重伤。从此之后,父亲再也干不了重活儿,视力也受到了影响。一个假期的夜里,她陪爸爸从工地干完活儿回家,迎面而来的大货车都开启了远光灯,让本身视力就不好的爸爸非常难受。为了让爸爸夜里走山路更安全,她就开始思考怎么才能减少货车使用远光灯的频率:如果车辆安装某种装置,两个都开着远光灯的车面对面,会自动转换为近光灯,如果对面没有车辆,会自动切换为远光灯。

 

就是这样一个想法,催生了一个发明。

 

张晓兰的事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提供的情景是家里没有小汽车的山村姑娘张晓兰为了让爸爸夜里走山路更安全,发明汽车远近光灯转换器,获得国家专利的故事。考生的审题写作必须立足于这一情境,否则要被判偏跑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张晓兰的事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命题人设置这一任务,意在引导考生探究张晓兰发明成功的原因。由果溯因, 开始思考怎么才能减少货车使用远光灯的频率就是这样一个想法,催生了一个发明,不难发现,张兰成功来自于他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认识,考生必须从材料出发,结合张晓兰故事来谈自己的感悟、思考和认识,文章必须具有说理性。

 

3.价值判断的限制。张晓兰身上具有正能量,她的故事对考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她的成功来自积极的思考。考生须站在正确立场,以积极的眼光进行审视,不可对其持怀疑和否定态度。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家里没有小汽车的山村姑娘张晓兰,却发明了汽车远近光灯转换器,物质条件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为了让爸爸夜里走山路更安全,她开始思考就是这样一个想法,催生了一个发明,敢想更要敢做,认真思考,勇于探究。就整体材料而言,还可以提炼出科技源于生活,温情催生发明等立意。材料给考生立意提供了多个思考和立意角度。

 

2.写作和选材是自由的。考生可以就事论事,来探究张晓兰成功的原因;也可以就事说理,从张晓兰成功的事迹中提炼出道理,然后进行论证。在选材上,可以选取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故事做论据,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启发和认识。

 

3.文体是开放的。启示”“认识侧重说理,考生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感悟类记叙文或散文。

 

解题

 

这是一道以真实事件为基础的材料作文。命题人意在引导考生探究张晓兰成功的原因,并思考她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有利于引导考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符合立德树人的命题理念。审题立意时可以采用提取关键词句法,也可以采用由果溯因法。写作时要立足材料来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文章要具有说理性,能给读者以认识和启发。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温情催生发明,创新源于生活。

2.孝心成就精彩,动机激发创造。

3.敢想更要敢干,勤于思考,勇于探究。

4.抓住思维火花,勇敢大胆实践。

5.正确的价值引领能够催生干事创业的力量。

……

偏题立意:

1.孝敬父母,懂得感恩。(偏题,材料重在引导考生探究张晓兰发明成功的原因,核心不是强调孝敬和感恩)

2.科学发明要以人为本。(偏题,将侧重点放到科学发明上,偏离了张晓兰这一核心)

3.因爱而生,为爱而狂。(跑题,脱离材料中科技发明等核心要素)

4.感谢贫穷。(跑题,将思考放到故事的背景上,脱离材料)

……

 

因爱立志,敏思笃行

 

山村姑娘张晓兰发明汽车远近光灯转换器,一是出于让父亲夜行安全的孝心;二是留住了心中瞬间迸发的想法;三是勤于思考、勇于探究、敢于实践。其实,何止于张晓兰,因爱立志、抓住灵感、敏思笃行也是很多人发明创造,有所作为的关键。

因爱立志,正确的价值引领能催生一个人干事创业的潜力。袁隆平为解决国人温饱而研制出杂交水稻,顾方舟为解决孩子吃药难题研制出糖丸,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立志读书,鲁迅为避免病人像父亲一样被庸医误诊而赴日学医,钱学森为新中国的发展建设冲破阻挠毅然回国。行动源于爱心,真情催生力量,正确的价值引领往往能成为一个人有所成就的源动力。

 

抓住灵感,呵护好心中的想法和念头,孕育出人生的精彩。蒸汽机发明者瓦特,小时候看见水蒸气顶得壶盖上下跳动啪啪作响,认识到水蒸气可以产生巨大力量,这为他多年后发明蒸汽机奠定了基础。张衡小时候就对天文现象感兴趣,晚上乘凉时望着天空数星星。正是对宇宙的好奇在幼小心灵扎了根,张衡后来才发明了地动仪和浑天仪,成为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设若二人没有留住幼时的想法,任随念头转瞬即逝,或许就没有他们以后的发明创造。

 

敏思笃行、勤于探究、勇于实践,才是一个人成功的保证。鲁班因手指被小草的叶子划破触动思考,最终发明了木工用的锯。西方科学家通过观察蜜蜂眼睛的结构发明了复眼照相机,又在苍蝇复眼结构的启发下发明了复眼数码相机。材料中的张晓兰也是一样,她如果仅仅有想法,而没有深入的思考、探究和实践也是绝对不会成功的。发明创造并非神秘莫测,相反很多倒是源于生活,就看你有了想法后能不能勇敢地去探究,大胆地去实践。

 

时代的进步呼吁发明,生活的需求催生创造。为提升出行效率,人们发明了飞机和高铁;为实现远距离可视通话,视频聊天应运而生;为避免携带现金的麻烦,移动支付走进人们的生活;为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共享单车落户各大城市。

生逢盛世,我们也不能让想法和念头仅仅停留在脑海里,更不能任其转瞬即逝。抓住想法,敢于实践,也许下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者中就有你。需要提醒的是,我们的发明创造必须在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下,要为国家发展而发明,为人民幸福而创造,决不能为了个人私利,研制犯罪利器,盗刷他人的银行卡,配置新型毒品。

 

用心吧,相信你也会成为一个小小发明家,你的产品也会在不久的将来问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