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岭王安石】【苏秀道中(南宋)曾几】【采桑子画楼钟动君休唱欧阳修】
(2019-11-05 14:12:12)1)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5分)
(2)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5分)
苏秀道中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4.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深”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C.“千里稻花应秀色”用了虚写,想象千里稻花应是一派青绿,生机勃勃,抒发了诗人久旱逢甘霖,秋天将以苏的欣喜之情。
D.尾联用了衬托手法,写无田者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喜渲染到极致,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15.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了一场激战,战斗中只听得“_________________”,收兵后,呈现在眼中的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壮场面。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月光照耀下湖面荡漾的水波和无风时水中美丽的月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后来快到约定的日子,元伯将事情详细地禀告母亲,请母亲准备饮食等候范式。(采分点:“期”,限定或约定的时间; “具”,通“俱”,全、都、详细; “以白”是“以之白”的省略,“元伯具以白母”(省略句); “设馔”,准备饮食。语句通顺1分。)
(2)范式吩咐县府派人换下孔嵩,但孔嵩认为先前的受雇没有到期,不肯离开。(采分点:“敕”,吩咐、命令;“以为”,认为;“佣”,雇用、受雇用;“竟”,完毕、完成。语句通顺1分。)
14.B(B 项不是“引用”,而是“化用”。)
15.特点:雨大,及时。(2 分)
分析: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表现雨大;运用叠词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每点 2 分,两点即可。)
译文:
一夜之间,炎炎烈日的晴空,忽然降下了渴望已久的甘霖;我在睡梦中惊醒,只觉得浑身舒适,凉气沁人。我不愁屋子会漏雨,淋湿我的床;只是欣喜溪流中涨满了雨水,不用再为干旱担心。我想,那千里平野上,喝够了水的稻子一定是葱绿一片;于是觉得,这五更天雨水敲打着梧桐,是那么的动听。像我这没有田地的人尚且欢欣鼓舞,更何况田间的农夫,祈望着丰年,该是多么的高兴。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1) 金戈铁马
(2) 角声满天秋色里
(1)公卿侍从,当数召见,察其才能心术而进退之。
(2)定之疏引故事以请,帝下廷议,竟不果遣。
采桑子•画楼钟动君休唱
画楼钟动君休唱,往事无踪。聚散匆匆。今日欢娱几客同?
去年绿鬓今年白,不觉衰容。明月清风。把酒何人忆谢公?
【注】欧阳修因革新派遭受旧派打击,为革新派上书分辩,因而被贬。谢公:《晋书·谢安传》记载,“谢安少年即有名声,年逾四十复出任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画楼钟动”给人以欢娱的感觉,但“君休唱”又使情感发生了逆转。
B.“往事无踪”“聚散匆匆”是说“君休唱”的原因,令人顿生沧桑之感。
C.“绿鬓”指黑发,去年的“绿鬓”与今年的满头白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明月清风”转而写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下文无人忆谢公的悲哀。
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艾青曾说:“嫉妒是心灵上的肿瘤。”在《离骚》中,写出了一群小人因妒生恶进而诽谤屈原的两句是 “_____ ,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运用侧面描写和夸张的手法展示箫声的魅力的两句话是“______ ,_______”。
(3)刘禹锡《陋室铭》中“______”一句,借孔明的房子以引出自己的陋室;“_____”一句,借孔子的话以表明自己安贫乐道。
13.公卿、侍从应多次召见,观察他们的才能、心术而决定(职位)升降。
刘定之上书援引旧事请求,皇帝下发朝廷商议,最终没有派遣。
【解析】译对大意得2分,三个关键词,译对一个得1分。数,多次;察,观察,考察;进退,升降(提拔、降职)。故事,旧事,老例;下,下发;竟,最终,最后。
14.D【解析】“反衬下文无人忆谢公的悲哀”错。下文是借谢公年逾四十复出,屡任要职匡扶晋室的经历表达自己希望获得朝廷重用。
15.对岁月逝去、容颜变衰的无奈。“往事无踪”四字写作者在回忆过去时却捕捉不到往事的踪影;去年还是黑发,今年即已变白,容颜已衰,让人悲伤。对友人聚散匆匆、人事沧桑变迁的悲凉。友人聚会,往往聚少散多,匆匆而别,再聚时,画楼之上的客人竟没有多少是原来的客人。希望获得朝廷重用。通过“忆谢公”表达自己渴望再获朝廷重用。
16.众女嫉余之娥眉兮
舞幽壑之潜蛟
南阳诸葛庐
(1)嫌隙成矣,奈何人不测之朝,独不见来填、李光弼乎? (5分)
(2)初为郎时,著《王政记》,述今古治体,识者知其有公辅器云。(5分)
太白岭
太白巃嵷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巃嵷(lóng sng):山势高峻的样子。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 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 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 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15. 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喜悦,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2分)
(2) 《使至塞上》写诗人抵达边塞后遇到侦察的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的句子是“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了六位经过磨炼终担大任的人,其中讲舜的句子是“
(1)皇帝对你的怀疑已经生成,为什么要到不可预料的朝廷去呢,难道没有看见来瑱、李光弼吗?( 关键点:“嫌隙”:“(皇帝对你的)怀疑”;“奈何”:“为什么”;“不测”:“不可预料”;“独”:“难道”。) (5分)
(2)当初他当郎官时,撰写了《王政记》,叙述古今的治国纲要,有见识的人知道他有宰相的才干。(关键点:“为”:“担任”;“著”:“撰写”;“治体”:“治国纲要”;“器”:“才干”。) (5分)
五、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 B
15. 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
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衬托。用“鸟语乐”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诗人的欣悦之情。
拟人。“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6分)
六、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1)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