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五连驿忆弟曾国藩】【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
(2019-10-19 08:40:2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早发五连驿忆弟
朝朝整驾趁星光,细想吾生有底忙。疲马可怜孤月照,晨鸡一破万山苍。
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大壑高崖风力劲,何当吹我送君旁。
14.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5.本诗颈联“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广受后世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3.(10分)(1)慕容垂认为他的回答有气魄,于是开玩笑说:“我的声威遍及四海,你的君主不亲自来见我,怎能不是错误?”(“壮”“戏”“云何”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2)现在不能图谋,慕容垂年纪已老,嫌隙将在内部发生,那时可以图谋他们。(“图”“衅”“是”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14.(3分)C
15.(6分)反复,“曰归”“有弟”反复连用。下句中兄弟天各一方,无从团圆,诗人只能在旅途的孤独寂寞中思念远方的弟弟。整联在反复强化情感的同时,又给人一唱三叹之感。
直抒胸臆,作者表达了思归念弟的凄苦悲怆的心声。故园之思、手足之情真挚充沛。(每点3分,其他合理分析也可,如“用典,典出《诗经•采薇》。上句多次的“曰归”,可是不能真的归去,而今又到了年终岁暮,极尽故园之思”)
16.(6分)(1)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2)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每空1分)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有窘于豪民逋负,殴死其子诬之者,其长欲流之。
(2)乃访以政事之孰当罢行,人才之孰当用舍?与之力疾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9分)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孔父即孔子。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句描写诗人缘溪而上、雾气蒸腾的情景,从正面描写出路上雾气浓重,持续时间长。
B. 三四句写出暖冬之景。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
C. 本诗既借景抒情,又运用典故,兼有直抒胸臆, 寄托了深沉的情感。
D.随着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诗人笔下的景色多彩纷呈,总体上描绘的是清幽的哀景。
15.请分析最后四句中诗人表达出的情感。(6分)
(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6(1)《蜀道难》中,诗仙先以大胆的夸张描绘蜀道山势的高峻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然后描写水流湍急: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韩愈在《师说》中,批判一些人因小失大,“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高》中,杜甫用“__________, 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宏的长江秋日图。
13.(1)当地有个百姓被富豪拖欠债务而处境困苦,打死了诬陷他的富豪的儿子,当地长官想将那个百姓流放。(5分。“逋负”“窘”“长”“流”每译对一处给1分,语句顺畅1分。翻译成定语后置更好)
(2)(皇帝)就拿哪些政事应当停止,哪些人才应当重用的事来询问他。崔与之都尽力快速回奏。(5分。“访”“孰”“用舍”“疾”每译对一处1分,语句顺畅1分。没有翻译为状语后置亦可)
14.C(A,正面与侧面结合;B,;野凫少见行人,人离去才忽自觉,沉默刹那,四散而去。D,还有以壮景衬哀情)
15. 孔父伤时,王粲弃国,我这一生 飘泊不定,不禁慨叹不已。作者借此表达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6分。内容解释2分;情感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2分,答出3点给4分;)
16、(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
(2)况侯君亲戚爪牙甚众,事若妄发,祸亦旋踵至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4.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天在阑干角”两句,写出了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开启下片的心理矛盾。
D.“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也暗含诗人的软弱和对现实的逃避。
15.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诗中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虚笔夸张天姥山的高峻,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实虚结合却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2)白居易《琵琶行》中“
(3)杜甫在《登高》中“
(1)候益亲自击鼓进攻,士兵趁着这股气势,大败张从宾的军队,几乎杀光他的士兵,汜水因此而断流。(“鼓”“乘”“殆”每处1分,句子大意正确2分)
(2)何况候益的亲属和党羽非常多,如果事情轻率发动,(你的)灾祸也迅速地到了。(“爪牙”“妄”“旋踵”每处1分,句子大意正确2分)
14.D
15.(1)岁月蹉跎、青春难驻之悲慨。起首两句中的“西风”与“斜日”暗含年华流逝之意。(2)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思。诗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3)欲归隐田园之心情。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陶渊明与范蠡大夫,做个高洁的隐士。(4)飘泊的愁绪。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飘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5)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诗人回首故国,“此意莫匆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
16(1)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2)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