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杜审言①/枯叶蝶没有美丽的外表/趴在鱼缸里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
(2015-08-24 09:34:26)
标签:
文化 |
送别杜审言①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②,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注: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8.宋之问诗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9.同为送别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但在抒情方式上又各有特点,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6分)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会须乘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
8.第二联所写景物有什么特点?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5分)
9.请从虚实角度对全诗作简要赏析。(6分)
过杨村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政尔清和①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注】①清和:农历四月。
8.请从“绘色”“立意”两个角度对诗歌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6分)
9.诗歌的最后一联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5分)
贺圣朝·留别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1)作者诚劝友人“莫匆匆归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概括说明。(2分)
(2)“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一句是怎样描写离愁的?请作具体分析。(3)下片写情比较曲折,语短情长,表现了作者留别友人时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采桑子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8.(本题10分)“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9.(本题10分)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青玉案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 ①谩:徒然、空自。
11.(本题10分)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明。
12.(本题10分)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
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注】①范停:即范昂,滁州通判,将赴京城临安。悴,副职。辛弃疾当时任滁州知州。②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③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
8.赏析“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两句的妙处。(5分)
9.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绮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②入望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注】①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绮怀》组诗16首,即追忆此事。②红墙:指女子居所。
8.第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9.请联系全诗分析三、四联在写法上的特点。(6分)
答案:
8. 嗟为嗟叹之意,一叹惜别离,因同知己离别而惆怅;二为故人被贬、宦海沉浮而感伤;三是抒发因病不能亲自送别友人的遗憾之情。四是在愤懑不平友人遭遇中寄托抚慰与希望。(答出一种情感给2分,两种情感给四分,三种情感给5分)
9. 宋诗用典抒情(1分),借用孙楚和屈原的典故表达友人才学高超却仕途坎坷,寄托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2分)
8.不畏寒霜,富有生机。深秋时节,霜林木落,群山争出,野菊竞放。(3分)昂扬向上,豪放达观。(2分)
9.前三联是实写,最后一联是虚写。实写轩中与郡僚小饮之事和眼前深秋景物,虚写来日携客踏雪看群峰的场景。(4分)虚实结合,拓宽了意境,丰富了情感。(2分)
8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从绘色的角度看,绿色的杨柳、葡萄架,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碧蓝的天空,色彩鲜明,构成一幅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②从立意的角度看,田园美景如画,田园生活充满乐趣,流露出诗人对淳朴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向往。(绘色角度、立意角度各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中间四句勾画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美丽图画:构图好,一个村庄,一湾流水,一座石桥,一片农田;布局好,着色好,绿色的杨柳和葡萄,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和碧蓝的天空,象是重彩的民间画,色调的对比很鲜明;立意也好,不只画出了美景,而且通过景物,表现了田园的乐趣:麦子丰收,吃得饱;鲜鱼美酒,滋味好。画面上没有人物,但是农民的乐趣却表现出来了。
解析:理解最后一联的意思,需要抓住“道”“不归田”两个关键词去分析,了解作者的愿望就在于最后这一句话,以田园乐趣来反衬他不太想做官的思想。
、(1)参考答案:难再相聚。
(2)参考答案:寓情于景。诗人用暮春(残春)之景,尤其是暮春的凄风苦雨,来烘托离情别绪。在诗人眼中,三分春色都是愁,可见,友情之深,离别之苦了。
(3)参考答案:先写叹时光易逝的无奈之情,再抒劝友人放声高歌的宽慰之情,终发伤来年不知能否重逢的怅惘之情。
8.①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②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③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④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⑤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⑥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
9.①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②运用衬托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③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
【答案】
11.先是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接着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同时,眼前如画的烟村,也触发了词人一缕思乡之情。
12.这一句既点明了题旨,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片写景,点出旅愁乡思的主题,领起下文,抒写独宿孤馆,乡思盈怀的惆怅之情
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8. 赏析“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两句的妙处。(5分)
②运用想象与列锦的手法(众多的名词意象组合),强化了江上品美味、家中团聚的画面感,情感由送别的悲伤转为对朋友的美好祝福,含蓄地表达了情感。(3分)
(意思对即可,共5分。)
9. 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①激励友人奋进,称赞他的才能,希望他得到重用,到玉殿为皇帝起草制诏;
②壮志难酬的苦闷,自己不能去朝天,依然愁肠满怀,借酒浇愁。
③杀敌报国的渴望,有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而梦中才有执弓弦驰骋战场的场景。
8领起情感,回忆花下吹箫情境,表达相思
9比喻:春蚕吐丝将自己包围,犹如诗人用重重思念将自己缠绕——形象抒发诗人痛苦欲绝的思念之情
8月12日晚,天津滨海新区发生危险品爆炸事故,截至13日23时,此次爆炸事故已造成50人死亡,其中包括17名消防官兵。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请你围绕材料写一则80字左右的杂文。(要求:真情实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语句通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无错别字
枯叶蝶没有美丽的外表,它只有两扇褐色的、毫无生机的、根本无法与它名字中的“蝶”相匹配的翅膀。它经常收拢翅膀,静静地立在树木的枝头。像一片枯叶一般随风摇曳,默默地忍受着其他蝴蝶的耻笑。然而,当色彩绚丽的蝴蝶被人们捉去制成标本时,它却可以伏在枝头,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并且为自己的 幸运而快慰。 这则材料令人深思。
请根据你对这则材料的感悟,自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趴在鱼缸里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一样呼吸自由的空气了。”鲥鱼奄奄一息:“虽然我的生命短暂,但我至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生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山色湖光。”乌龟悠闲地踱了几步,笑着:“连生命都没有了,还拿什么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这个寓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作文;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袭。
解析:
参考示例:消防员是一个普通的群体,他们也是父母的儿子,家中的希望。但是,当他们选择了消防员这个职业,便承担起了不寻常的社会责任。也许你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也许你记不住他们的模样,但正是这一个个面目模糊的个体汇聚成了一个清晰的勇者形象
【写作指导】
拥有一颗平常心
曹明村
同样是蝴蝶,枯叶蝶没有美丽的外表,彩蝶们却时时炫耀漂亮的双翅。可最终许多彩蝶被人捉住制成标本,而枯叶蝶依然静立枝头,从从容容。没有漂亮的双翅,枯叶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用一颗平常心面对这一切,因此笑到了最后。
人生亦是如此,谁拥有一颗平常心,谁就能拥有成功的人生。
古希腊有一名奴隶相貌奇丑,成为许多人嘲笑和奚落的对象,可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用一颗平常心对待这一切,创作了许多寓言故事并讲给别人听,最终给后人留下了一本文学名著。他的名字叫伊索,他讲的故事被编成《伊索寓言》。英国哲人培根也曾说过:“世上有许多美人,她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要知道,“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一切外表美丽的东西就像西天的彩霞,很快就会被夜幕的大网收走。
历史上那些知道功成身退的人,都拥有一颗平常心,从而避免了杀身之祸而名留青史。春秋时的范蠡,在帮助勾践完成复国大业后,不贪恋荣华富贵,毅然离开越国,泛舟太湖。他本可以做一只色彩绚丽的蝴蝶,却选择了做一只平凡的枯叶蝶,避免了杀身之祸。帮助刘邦一统天下的留侯张良,也选择了功成身退,用一颗平常心,换来了自己和后世子孙的平安。
与之相反,又有多少贪慕荣华的人,不知急流勇退,最终招来杀身之祸。秦末汉初的风云人物韩信,即是这种人物的代表。被誉为“国士无双”的韩信,极有军事才能,在刘邦夺取天下的战争中功劳甚伟。在那时,他是一只色彩绚丽的蝴蝶,可等到刘邦做了皇帝,天下已定,韩信英雄无用武之地,这时的他应该变成一只枯叶蝶,但他偏不,仍时时舞动美丽的双翅,发一发牢骚,结果被吕后抓住把柄,制成了“标本”。而后世的人们不从韩信的遭遇中吸取教训,为拥有一双美丽的翅膀,相继搭上身家性命。明朝初年的那一大批开国元勋不也走了韩信的老路么?没有一颗平常心,一味和功名富贵亲密接触,最终难逃厄运。
只有拥有一颗平常心,才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世的雨雪冰霜和风云变幻,才能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学生优秀作文】
枯叶蝶的智慧
黄山中学高三段起
枯叶蝶只拥有枯叶般的外表,在色彩艳丽的蝴蝶家族中显得如此丑陋,然而这正是它的智慧——以枯叶般的外表换来平安。
古人云:甘井先竭,良驹先死。蝶族皆以色彩绚丽之美为追求,殊不知,色彩绚丽的蝴蝶相继定格于人类的标本夹中;而枯叶蝶能自守其丑,躲避了蝶类最大天敌——人类的捕杀,故门丁兴旺,生生不息。人往往不会在其缺点上跌跟头,却经常死于自己的长处。吴起死于其智,西施死于其美,故有“天妒英才,红颜薄命”之说。一个人,于纷乱中能守其静,于激流中立得住脚跟,甘于淡泊宁静,故能安身立命,这就是枯叶蝶的智慧。
孔圣人周游列国,四处碰壁,究其原因,或曰:良弓毁于其强,良驹死于其速。孔圣人处处彰显其品格之优秀崇高,大有“举世混浊唯我独清”“世人皆醉唯我独醒”之态。殊不知,真圣人不张其美,不显其高,与万物化,与天地合。及孔子见老聃,老聃一席话让他茅塞顿开。于是,他闭门授徒,著书立说,潜修道之真谛,终成一代圣人,为万世所景仰。这是从色彩绚丽的蝴蝶到枯叶蝶的彻底蜕变。
有时,人真的不如枯叶蝶,不知掩饰,不知收敛,终招杀身之祸。
李斯年少时作小吏,见吏舍厕中鼠与官仓之仓中鼠的不同遭遇,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在他心目中,地位越高越安全,于是他经过一番奋斗,终于攀上了权力的顶峰,成了大秦的丞相。这又如何呢?最后还不是让赵高揪住小辫子,处以腰斩之刑。临刑前,他对儿子李由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谁能想到,一个农夫触手可及的山风、原野,竟成了大秦丞相最后的梦呓。
韩信是一代军事奇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帮助刘邦夺取了天下,功高震主,最后兔死狗烹,也是必然的结局……他们都是人中之杰,都有一双色彩绚丽的翅膀,然而,正是这双翅膀,让他们忘记了危机,一步步走向危险。
古人如此,今人也是这样。君不见,多少政坛风云人物,在位时威风八面,扈从如云,一朝下台,无人问津,甚至身败名裂;君不见,那些曾在胡润富豪榜上风光一时的人物,自杀身亡者有之,锒铛入狱者有之,负债累累者有之……色彩绚丽的翅膀未能让自己飞上重霄,反而一落千丈!
清静无为,是老庄的追求;镜台空明,是佛家的愿望。与世无争,自显其高洁;于无声处,彰显其风度。道家的餐风饮露,如来的慧雨莲花,孔子的沂水春风,人自羡慕其至纯至洁,至真至美。这是圣人的风度,此乃大智慧。
《老子》云:“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就是说,一个人心里虽然是非分明,但要貌似蒙昧,以沉默自处,和光同尘,方能安然立世。这也是枯叶蝶的智慧啊!
【简评】
此文从赞扬枯叶蝶的智慧入手,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从历史上和现实中举例,论证了只有甘于淡泊宁静,才能安身立命的道理。材料丰赡,大量古今事例信手拈来,增添了文章的论证力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