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文:一元钱与中年男士/汤姆的白羊与黑羊/贝多芬与歌德面对公爵——对联、送别杜审言

(2015-06-01 08:29:49)

一、清晨,公交车上上来一位中年男士,他在中门近处坐下,把两袋东西放好,右手伸到裤子口袋里掏钱,掏出一把,其中有百元的,有10元的,他拿了一张像是10元的递给售票员买票。对不起,我没有零钱。女售票员微笑着说。现在人们乘车多用公交卡了,又方便又便宜,售票员卖票的时候不多,手中没有零钱,不难理解。男士又翻了一遍手中的钱,确实没有1元的。一位坐在中门附近的老人走过去,递给男士1元,他想接,又在犹豫。拿着吧。这1元钱算借你的。看到男士不好意思又有点迷惑的样子,老人继续说: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形,你代别人交1元钱就算还我了。

车上似乎比刚才更安静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立意: 小行为,大意义  正能量的传播  为行动、实干点赞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农夫汤姆养了一群羊。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是,有件事让汤姆感到有些遗憾——他的羊群里还有一只黑羊。汤姆盘算着要卖掉黑羊:“这样我的羊群里就都是可爱的白羊了!”在汤姆的影响下,其他白羊也有些挤兑那只黑羊。

一天,在一场暴风雪中,汤姆与羊群走散了。当暴风雪停息的时候,漫山遍野银装素裹,汤姆四处寻找,哪里还有羊群的影子?这时,汤姆看到远处有一个晃动的小黑点,跑过去,果然是那只黑羊,其他的白羊也在那里。汤姆兴奋地抱起了那只立功的黑羊:“多亏了有你!”

春天,汤姆的羊群里又多了几只黑羊,他的歌声依旧嘹亮:“我的羊群啊,多么可爱……”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解析:

 

 

或许,生活中有些事物在我们看来并不是那么完美,甚至为它们身上的瑕疵感到遗憾与反感,总觉得不称心如意。可是,有些时候能够帮助我们或为我们作出贡献的往往就是这些曾经让我们厌恶的瑕疵与斑点。有时候,瑕疵也能够成就辉煌。
适用话题:瑕疵与奇迹、换一个角度、事物是辩证的等。
还可以从黑羊的角度立意:彰显个性、特立独行的积极意义;杰出或独特的个人对集体(环境)的贡献;在一定条件(环境)下,优势和劣势可以相互转化;正视逆境;敢于张扬个性;天生我“才”必有用;不因他人否定自己否定自我。

三、陶渊明高喊“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贝多芬在王公贵族面前既不脱帽,更不弯腰,但是与贝多芬同行的歌德却挣脱了贝多芬的手臂,站在大路一边,深深地弯着腰,把帽子拿在手里,静候皇室成员经过。

成熟的麦穗总是弯着腰,上坡的行者也总是弯着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探索:就“折腰”这个话题,可提出不同的看法:为了尊严不能折腰;折腰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折腰体现了成功的谦逊;折腰是追求、攀登、进取的姿态。当然,如果能兼顾两种或两种以上来立意,以更加辩证的思维来考虑更好。

 

四、基础小综合

⑴四川省眉山县的三苏祠珍藏着五千余件有关苏洵、苏轼、苏辙的文献和文物,这里红墙环抱,秀水清幽,翠竹掩映,丛菊芳香,是蜀中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下面给出了三苏祠博物馆楹联的上联,请联系祠堂环境补写下联,并将整副楹联按规矩抄写在右图相应的位置。(6分)

上联:凝炼老泉,豪放东坡,冲雅颖滨,三杰文章天地物;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行百里者半九十,①______________ ,越可能会面临不同寻常的考验。极限运动如此,人的奋斗如此,②_____________。无论是艰难转变发展方式,还是深水区的深化改革,抑或是爬坡过坎的关键发展阶段,都是对我们耐力的一次集中检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③______________,我们不仅能抵达梦想,还将收获更多。

五、文言古诗文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休璟收其溃亡              溃亡:溃散逃跑的士兵。

B.不少选,画所当施行者      少选:一会儿。

C.景龙二年致仕              致仕:到任做官。

D.尽葬其五服亲,当时称重    当时:当时的人们。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吐蕃来请和/既宴使者/屡觇休璟后/问焉/对曰/洪源之战/是将军多杀臣/士卒其勇无比/今愿识之

B.吐蕃来请和/既宴/使者屡觇/休璟后问焉/对曰/洪源之战/是将军多杀臣士卒/其勇无比/今愿识之

C.吐蕃来请和/既宴/使者屡觇休璟/后问焉/对曰/洪源之战/是将军多杀臣士卒/其勇无比/今愿识之

D.吐蕃来请和/既宴/使者屡觇休璟后/问焉/对曰/洪源之战/是将军多杀臣士卒/其勇无比/今愿识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休璟富有军事才干。他对西北一带的地形地势了然于心,为边防出谋划策非常得当,无论是用兵还是料敌未曾失败过。

B.唐休璟作战知己知彼。他对进犯凉州的吐蕃军队的用兵意图和实力判断准确,并且果断大胆地直接进攻,结果取得了大胜利。

C.唐休璟颇受信任和重用。突厥引诱奚、契丹反叛时,都督周道务将军队委托给休璟;武后多次采纳休璟的意见和谋略。

D.唐休璟爱护族亲。他因为幼年丧父,所以对族人感情很深,拿得到的封赏周济族人,还出钱大建坟墓,将五服以内已死的亲属全部改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陈方略,请复四镇。武后遣王孝杰拔龟兹等城,自休璟倡之。

(2)后诮杨再思、李峤、姚元崇等曰:“休璟练知边事,卿辈十不当一。”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完成89题。

后 庭 花  许 棐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

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注:①湘管:毛笔。②琵琶怨:汉代乌孙公主远嫁,很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只得一路弹琵琶,幽怨之声不断。

8.试从修辞的角度对“翠羞红倦”一句进行赏析。(5分)

9.这首词的情感较为细腻,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南宋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文言古诗文答案:

4.C致仕:辞官退休。

5.C

6.D(“因为幼年丧父,所以对族人感情很深”因果关系不成立。

7.(1)于是陈述制敌的策略,请求收复四镇。武后派遣王孝杰攻克龟兹等城,是唐休璟建议的结果。(“复”“拔”“倡”各1分,大意2分)

(2)武后责备杨再思、李峤、姚元崇等人说:“唐休璟熟知边疆事物,你们这些人十个不顶他一个。”(“”“练知”“当”各1分,大意2分)

8.这句词运用借代和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用“红”代“花”,“绿”代“叶”,(1分)把花、叶人格化,(1分)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暮春的残败之景。(1分)

9.①无尽的相思之情。(1分)“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句是说女主人公思念心上人,本想执笔写信,可泪如雨下,短短的信笺却写不下自己对心上人无尽的思念之情。(2分,大意正确即可)②孤独寂寞之情。(2分)“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句是说女主人公独身一人,无人陪伴,以致燕子都可怜她,飞来和她相伴。此句极写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之情。(2分,大意正确即可)

10.(1)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3)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16.①越是在抵达梦想的关键时刻 ②国家的前行同样如此 ③锤炼好耐力

(解析 ①空,根据“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可能会面临不同寻常的考验”“爬坡过坎的关键发展阶段”可以看出,此空应填“越是在关键时刻”之类的语句。②空,根据其后面的文字,确定话题是“国家的发展”;根据“极限运动如此,人的奋斗如此”,可以确定句式。③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锲而不舍前进”可知,所填语句和“不仅能抵达梦想,还将收获更多”构成条件关系。)

17.参考答案:郁葱修竹,清幽秀水,暗香丛菊,一祠气象古今情。(名词对名词数词对数词,下联末字须平声字,右边上联左边下联。)

浣溪沙    (宋)朱敦儒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①朱敦儒(1081-1159),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②箨:竹笋的壳皮。

8.从词的上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做简要的分析。(5分)

9 .古人认为“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下片。(6分)

 

答案:

8.(5分)诗歌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诗人形象。(2分)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的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2分)诗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由此可见。(1分)(亦可从人物塑造手法上分析)

9.(6分)乐景衬悲情:下片一、二句写景,刚脱去壳皮的修竹,正散发出嫩绿之色;刚褪去花瓣的新杏,酸味未成。如此的江南美好景象给谁赏看呢?诗人以江南的美好来抒写故国(北宋)灭亡之悲情。(乐景,哀情每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送别杜审言①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②,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注: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8.宋之问诗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9.同为送别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但在抒情方式上又各有特点,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6分)

 

答案:

8. 嗟为嗟叹之意,一叹惜别离,因同知己离别而惆怅;二为故人被贬、宦海沉浮而感伤;三是抒发因病不能亲自送别友人的遗憾之情。四是在愤懑不平友人遭遇中寄托抚慰与希望。(答出一种情感给2分,两种情感给四分,三种情感给5分)

9. 宋诗用典抒情(1分),借用孙楚和屈原的典故表达友人才学高超却仕途坎坷,寄托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

陈诗借景抒情(1分),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表现时间催人离别和面对离别的不舍之情。(2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