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徐璐
(2018-12-27 22:31:28)
标签:
精品教案 |
分类: 语文教研组 |
学习目标:
1、认读“骨骼中空、脑颅膨大、树栖动物、毋庸置疑、茹毛饮血”等词语,用抓住重点字来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茹毛饮血”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讨论第一、二自然段,体会说明文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学习活动一:欣赏图片,揭题导入
1、了解恐龙和鸟儿。
出示图片,说一说:()的霸王龙,()的马门溪龙,()的鸽子,()的孔雀。
2、放入句中读一读,完成课堂作业本5(1)。
3、揭示课题,质疑恐龙和鸟儿之间的谜团。(板书课题,齐读)
学习活动二:初读课文,分享预习
1、读课文,读准字音。
2、预习情况反馈。
3、小组合作检查字词:
赫胥黎
骨骼中空
身体轻盈
数十吨
3、全班交流:
(1)难读的字正音:“茹毛饮血”中的“血”在成语中出现都读第四声。
(2)难理解的词语:“茹毛饮血”、“毋庸置疑”等。
(3)难写的字。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2、3小题。
学习活动三:品读课文,感受准确性
1、读第一自然段,划出能解释课题的句子。
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1)读句子,理解“漫长的演化”,随机解释“中生代”。
(2)质疑:鸟儿与恐龙的外形是否相似。(毫不相干)
理解:“似乎”、“一支”的意思,感受用词的严谨和准确。
2、自由读第2自然段,注意读好长句子。
(1)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
①认识赫胥黎。
②学习用停顿符号标注句子。
(2)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①读句子,划出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的句子。
②比较理解句子,体会“很可能、一种”用词的准确性。
|
③阅读课后资料袋,理解“点睛之笔”。
④想象古生物学家们听说辽西的发现后惊喜的心情、样子,并读好句子。
3、小结:恐龙和鸟类看像毫不相干的两种生物,经科学家们的努力研究与发现,大胆提出鸟类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的假说,通过不断的找寻证据,终于推设出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学习活动四:总结提升,调查世纪
1、设疑: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类的?
2、课外搜集有关恐龙和鸟类的资料,至少能说出10种鸟类的习性。1、精读第4自然段,通过填写表格的方式了解恐龙的演化过程,并以讲解的形式有条理地进行介绍。
学习活动一:创设情境,知解说词
1、创设情境:博物馆当解说词。
2、结合导游词,了解解说词的开场白。
(向来宾表示欢迎,简单介绍一下参观的内容)
3、介绍的重点内容: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
学习活动二:聚焦文本,重现演化
1、小组合作学习
(1)朗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圈一圈:文中介绍了几个阶段的恐龙?
(2)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随机板贴:第一种恐龙、庞大家族、一些猎食性恐龙
3、填表格,梳理演化过程
(1)师生共同填写“第一种恐龙”,学习找关键词。
(2)小组合作学习“庞大的家族”和“猎食性恐龙”,要求:
两亿三千万年年前 |
第一种恐龙 |
狗一般大小,后腿粗壮有力 |
①选择一项内容,填写关键词。
②小组交流,推选代表发言。
4、全班交流:
板块一:“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1)代表交流关键词。
(2)给关键词分类,说理由。(“行走方式”“体态”“性情饮食”)
(3)朗读句子。
(4)小组讨论写作特点。(对比、对称、总分、排比)
(5)全班交流。
(6)介绍庞大的家族。
|
板块二:猎食性恐龙
(1)代表交流关键词。
(2)朗读句子。
(3)交流写作特点。(总分)
|
(4)介绍猎食性恐龙。
1、图片欣赏:鸟类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
2、用总起和排比的写法来介绍鸟的庞大家族。
(1)个别交流。(颜色、声音、大小、居住地)
(2)自由写。
(3)交流反馈。
学习活动四:课外实践,争当讲解员
我会讲:串联练讲的内容,加上“开场白”和“结束语”,组合成一份完整的讲解稿。
(1)当一回讲解员,把恐龙演化成的过程介绍给家人听。记得让家人提建议。
(2)了解有关恐龙研究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