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山不老》评课稿(周雯雯)

(2018-12-25 15:19:30)
分类: 语文教研组

《青山不老》评课稿

孔老师对教材认真钻研,设计与践行了以生为主的教学活动,有效地完成了该课的教学目标任务,体现了新课程下互动、生动、灵动的课堂。
   
一、目标明确,过程清晰。

孔老师紧紧抓住课文前导语中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带动全文的学习,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巧设铺垫,理解含义。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通过对大环境小环境的感悟,学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绿化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就水到渠成了,也顺势了解篇末点题法。

三、注重朗读,加深理解。

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与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适合学生朗读。孔老师在教学时就注意了通过多种形式地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悟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

四、补充资料,拓展提升。

孔老师课前精心准备了不少资料,比如补充老人真实资料,拓宽了学生的认识角度,使学生从对老人所取得成绩的惊叹转移到对老人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用一首《赞青山老人》来深化理解课文。利用主题学习资源,阅读理解谈感受,实现了学以致用的导学功能。

孔老师的略读课文教学,我收获不少。我明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总之,在这节课中,孔老师善于根据课文特点,从多方面,多角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素养,使学生在读、说、写中阅读和理解文章,学习语言,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深度、有效果的学习活动。

                                              龙湾二小   周雯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