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均数评课稿---戴艳娟

(2018-06-14 07:05:19)
分类: 数学教研组

本周聆听了叶老师执教的《平均数》这一课,这是四年级下册的一课,课堂上气氛活跃,知识落实有效。课后感受颇多。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教学设计简洁明了,分为四个大环节。

环节一: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用移多补少先分后合2种数学方法求平均数,有助于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环节二: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从学生认知冲突到引出平均的概念再到平均数的计算最后在平均数的估算中,体会到了平均数一定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特点,有利于学生把握平均数的本质属性。环节三:深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叶老师利用学生成绩的的变化,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总数或者平均分的份数变化,会影响到平均数的大小,帮助学生理解影响平均数大小的元素。环节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学生在有趣的现实情境中感受平均数对我们的重要性,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二、课堂引导语简洁干练。一堂课下来,我看到孩子们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还时不时地发出惊叹声,对课堂充满探索的欲望,求知欲爆棚。平凡的一节课在叶老师的调控下教学环节一环扣一环,孩子们的精彩发言一波接一波。

三:拓展练习分层发散。本节课从物到数,将数字用符号重组计算。渗透求平均数的是先总后分,是典型除法模型。从纯数学的练习到生活的运用。比如在歌唱比赛中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这是为什么?从孩子们的笑声和精彩的发言中,发现孩子们对平均数的意义了解的十分到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