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评课稿--戴艳娟

分类: 数学教研组 |
《倍的认识》这节课是种子课,“倍”的概念是一个起始概念。这一概念知识的生长点是乘法的意义,有关倍数的三类应用题、分数、百分数的应用题,都与“倍”的概念有很密切的联系,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难会遇上有关于“倍”的问题。所以“倍”概念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很抽象的。在听了李老师的这节课后,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微课导学,初识倍的含义
微课中演示了两个例题。第一个是2个苹果和6个橘子的倍数关系。利用圈一圈的方法,苹果有2个,橘子就2个一组圈一圈。苹果一个2是一份,橘子3个2是3份,得出橘子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第二个是2个苹果和12个草莓的倍数关系。苹果1个2是1份,草莓6个2是6份,得出草莓的颗数是苹果的6倍。通过微课学习,学生学会了圈一圈的方法,会用几个几来描述倍数关系。但有些孩子并不能顺利地说出倍数关系,有些孩子更喜欢用除法算式得出是几倍。于是李老师请学生上来边画圈边说,又请多位同学说了之后,再让孩子们同桌交流,进一步巩固了倍数关系的叙述方法。
二、活动促学,探究倍数关系
“创造自己喜欢的3倍关系”是这节课的主要活动。学生先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来表示3倍关系,再与同桌说一说()是()的3倍。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思绪如泉涌,创造出各种各样的3倍关系,李老师展示了三幅图,如下图。
并追问这3个同学画得都不一样,为什么都是3倍?在学生讨论中,得出两种量在比较,把其中一种量作为标准看作1份,另一种量只要有3个这样的1份,这两种量就是3倍关系。整个操作过程层次分明,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等,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从参与学习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看自己摆的图来说数理,降低了数理表述的难度。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建立1“倍数”概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题中辩学,突出一倍关系
在自主练习中,利用了简单的三角形和正方形。通过三角形的个数变化,让学生口答正方形的个数是三角形的几倍,还能是几倍等问题。之后讨论同样都是12个□,倍数关系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