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组活动之《做一个钟摆》说课

分类: 往年材料2(综合组材料) |
《做一个钟摆》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做一个钟摆》一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做一个钟摆》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七课。学生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发现,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与摆锤重量、摆幅无关。本课教材是在第六课内容的基础上,设置了新问题——有无圆片及圆片的位置对摆快慢的影响。通过对多种不同摆的研究,学生认识到这几种摆是从不同方面改变摆长,影响摆的快慢,而后利用所给材料通过调节摆长的方法制作一个每分钟摆动60次的摆。由于材料和时间限制,制作活动最后将确定为做15秒的钟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这一课教学内容的安排和五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及认知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摆长是指固定点到重心的距离。
2.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3.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多种不同摆的研究比较,认识到这几种摆是从不同方面改变摆长。
2.运用图表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摆的快慢与摆长的关系。
3.对摆长不断地调整,尝试做个1分钟摆动60次的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小组内分工明确,乐于合作、积极讨论和交流。
2.逐步养成仔细观察、准确测量、善于分析的科学习惯。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得出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这一结论,确定的教学难点是摆锤重心位置的变化。三、说教学准备
根据这节课教学的需要,我准备了教师材料:摆1、摆2(摆绳一样,摆锤长度为摆1摆锤的2倍)、摆3(摆绳一样,在摆2的下部挂一个圆盘—支架和钩码);学生小组材料:摆3、秒表、任务单。其中摆锤的材料来源于小车的车架。
四、说教学过程
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复习导入,回顾旧知;出示新摆,引发冲突;小组合作,解决冲突;拓展与应用四个大的环节来展开教学活动。
环节一:复习导入,回顾旧知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环节二:出示新摆,引发冲突
1.老师做了3个摆,他们的摆绳长度是一样的。现在请你猜测一下:这3个摆摆动的快慢一样吗?猜测下哪个快!为什么?我们现在来做个实验证实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2.师总结:看来摆的快慢不仅和摆绳的长短有关,还和摆锤的长短、有无圆盘也有关系.
设计意图:3个摆两两出现,引起学生认知矛盾,引出摆锤的长短与摆动快慢有关。从而结合本节课和上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影响摆的快慢的真正因素其实是摆长。
环节三:小组合作,解决冲突
(一)研究圆盘的位置对摆的快慢的影响
实验活动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我采用“引”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做实验来继续研究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圆盘的位置,接下来我让学生明确实验过程并提示实验应该注意的事项,最后学生分小组共同合作完成这个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并将每组的实验结果以磁贴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 根据学生小组实验得出的数据,让学生总结出:圆盘位置越往上,摆的越快。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也训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全班参与提高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二)认识“摆长”和“重心”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得到胜利,并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
环节四:拓展与应用
最后我展示学习任务:制作一个15秒摆15次的钟摆。让学生先讨论如果钟摆的摆动快了或慢了要如何调整,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分组制作,然后让相邻小组互相检验其他小组的“钟摆”。最后全班进行评价与反馈。将知识层面提升到应用层面。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