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下山水在我心
天下山水在我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15
  • 关注人气: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他乡》——凤岗客家碉楼

(2012-12-06 08:22:54)
标签:

行走他乡

凤岗

客家

碉楼

摄影

分类: 南粤纵横
《行走他乡》——凤岗客家碉楼
凤岗客家碉楼位于凤岗镇黄洞村。凤岗碉楼是由大约120座碉楼分布在油甘埔村、竹塘村、三联村、黄洞村、塘沥村、天堂围村等地客家古村构成。其中比较出名的有油甘埔村的永升楼、黄洞村的观合楼等。这些碉楼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部分由海外华侨回乡所建,客家传统建筑风格融入了西方建筑艺术,可谓中西合璧。



http://s14/mw690/971343a0td024230cb4fd&690

http://s9/mw690/971343a0td024231a28e8&690

http://s6/mw690/971343a0td0242339afc5&690

http://s12/mw690/971343a0td024235387bb&690

http://s6/mw690/971343a0td0242358d845&690

http://s10/mw690/971343a0td0242378d389&690
观合楼(行走他乡摄影)
http://s12/mw690/971343a0t7b36d05b325b&690

http://s13/mw690/971343a0td02423a46d5c&690

http://s2/mw690/971343a0td02423c1f2c1&690

http://s13/mw690/971343a0td02423d2dc5c&690

http://s16/mw690/971343a0td02423d4595f&690

http://s8/mw690/971343a0td02423eb2267&690
碉楼和凤岗客家文化
——碉楼是凤岗客家文化的最大特色(作者:肖国文  东莞市凤岗镇竹塘村)
   
凤岗镇约有客家人14000余人,黄洞是客家人最集中的一个村,同时黄洞也是海外华侨最多的一个村。据统计,黄洞村现有常住人口2230多人,海外华侨、港澳人士超过7000人,是现在本地人口的三倍还多。黄洞村也是我镇古迹保存最好最有开发价值的一个村。目前黄洞村有建于明朝时期的回龙庵,建于清朝末期和民国时期的碉楼15座,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瑛王洪全福故居,以及众多风格独特的客家风情民居等古迹,均保存完好。

碉楼是客家文化的最大特色。这些碉楼绝大多数为华侨所建。其墙体为石灰、粘土、砂石加红糖混合制成三合土,用杉木板夹墙舂实而成,墙体十分坚固。黄洞的碉楼底层一般厚1.20米以上,高3至8层不等。由于当时社会动乱,修这些碉楼除了可供居住外,主要是用于防敌和防匪,因此碉楼一般窗户较小,且有牢固的钢铁护栏,每层都设计有多个用于射击的炮眼。全国最有名的碉楼当属江门市开平的碉楼群,目前已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观合楼则是一座颇有、代表性的碉楼,为华侨蔡观合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所建,高8层。蔡观合,又名水来,字应参,清朝中后期到南洋,开山经营橡胶园,积攒了钱。他热爱家乡,回来购地建房、办学,初定建四十间屋、二栋楼,约合1700多平方米的建地面积。但因当时各种社会原因,只建了八间房屋一栋碉楼就被迫停工。虽如此,在黄洞诸多碉楼中当数这座最为壮观和漂亮。
黄洞村还有为数众多的建于民国时期的客家风情民居。特别是位于田心村小组新围场的旧民居,这些民居为旅居北洋的曾氏华侨于1919年至1925年期间回乡兴建。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这些民居全部坐北向南,依山傍水,是一座恬静而美丽的田园山庄。其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其中建房占地约6000平方米,住宅共12座83间,柴房5座25间。每座房屋长30米,深11.3米,高9米,面积271.2平方米,每座房屋分7间小房,每间约40平方米。每幢门前的巷道长30米,宽2.8米,布局整齐。全部建筑规格化,巷巷相连,四通八达,建筑质量一流。瓦面密椼密桷,盖双层瓦,屋内用白灰拌红糠批档,光滑雅致,冬暖夏凉,令人心旷神怡,感觉舒适。屋外门额必有四个大字,配有吉祥壁画及浮雕,这些壁画或浮雕栩栩如生,除了因岁月的原因有部分脱色外,基本保持了原貌。此外,位于黄洞村洪屋围村小组的太平天国瑛王洪全福故居也将一并保护开发。(肖国文)

行走他乡,探寻东莞的书法遗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