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2014-07-20 22:24:36)
标签:

教育

分类: 课题论文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1、基于教材编排特点的需要。

如今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每个专题中的课文都洋溢着时代气息、充满着童真童趣、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这样的编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总指导思想。但如果课程标准变了,教材变了,而我们教学的思路没有改变,仍然按照“知识体系单元”的形式一课一课地教,学生一课一课地学,那么课程教材再先进,新课程带来的变革将是浮光掠影。课本的编排体例变了,教学的方式也要变。教师要改变那种传统的教学思路,要根据新教材的编排特点,开发课程资源,进行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

2、基于学生发展的需要。  

“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是依据语文学习需要大量阅读的规律,以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为前提,以单元主题为一个学习整体,实现课内外的拓展阅读,从而使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农村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关注不够,家庭学习资源缺乏。本课题的研究就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水平和兴趣等,整合单元内的教学内容,扭转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丰富语文教学,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通过整合教学,缩减教材的教学时间,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探讨新的科学阅读方法,提高识字速度,扩大阅读数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指导孩子在海量阅读中积累语言,发展语感,提高语文素养,并将课堂和生活世界结合起来,向课外拓展,促进学生充分的发展。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教学流程

单元整体教学的教学设计是以一个完整的单元为着眼点的。整体设计一个单元的活动,要把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写作、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的整合起来。具体的教学流程是:单元导学课→范文读议课、迁移训练课、对比研读课→拓展广读课→主题收获课。

1、单元导学课: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阅读整个单元的文章,把握单元的主题,在每个单元的第一课时为单元导学课,目的是浏览初读、整体感知。教师就要把这个单元的主题、每篇课文的侧重点、整个单元的教学思路和活动安排告诉学生,同时布置单元活动作业,便于学生明确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思路,在课下积极做准备。学生学习反馈的常用形式是:写单元整体阅读感受。目的是培养学生单元整体感知能力以及帮助教师了解学情,为进一步学习指导铺垫。

2、课例教学的形式分别为范文读议课、迁移训练课、对比研读课。

范文读议课:以精读篇目作为读议课,具体做法是:激情导入—交付研读—讨论交流—剖析点拨—总结深化,力求使学生掌握同一类课文的写作方法、同一类知识的规律,做到举一反三,形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迁移训练课:将与精读课文写法或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自读课文或课外文章,放手让学生运用在范文读议课中获取的规律去自学,旨在“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具体做法是:交代目标—自学课文—相互交流—矫正深化。

对比研读课:体会单元中每篇课文的特点,在读读、议议中感受不同体裁的表达特点,从各个侧面揣度、触摸主题精神。

以上三种课型,根据每个单元的特点,合理安排。一个单元可以以范文读议课为基点,根据课例特点增加迁移训练内容、对比研读内容。

3 拓展广读课:整个单元的课例学完之后,安排一节拓展广读课。基本做法是:学生搜集到的同一主题的文章、诗词,分小组阅读,分享阅读收获,拓展阅读的量,同时教师指导读书方法、阅读做笔记、写好阅读点评、小组交流,并做到了阅读与积累、交流、欣赏、练笔的“四个结合”。此外,还要阅读文字外的内容,如欣赏图片、聆听歌曲……谈一谈对图片、歌曲的赏析,培养学生多元智能。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也为主题收获课做好准备。

4、主题收获课:在本单元结束的最后一节语文课,安排一节主题收获课。在这节主题收获上,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分板块展示自己搜集的文章并朗诵精彩的片断,展示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摄影并讲述那感人的故事,表演表现主题的歌曲和小品,宣读自己的作文,讲述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等等。这样就把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写作、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的整合起来。

三、单元整体教学内容的开发

(一)教材内容的分类与补充

虽然说苏教版教材整体上是按一定主题进行编排的,但有一些还不够严谨,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如第七册第一单元有《老师,您好》《水调歌头》《古诗两首》《秋天》四篇课文,是按时令进行编排的,笔者认为这样的编排整体性不够,于是把这一单元分成了三个主题板块:师恩难忘、月亮情怀、秋之韵,在相关的板块分别补充相同主题的阅读材料,进行主题单元学习。如“师恩难忘”单元补充《师恩难忘》《我爱米兰》,“月亮情怀” 单元补充《水调歌头》、月亮组诗,“秋之韵” 单元补充《小村庄的秋天》、《小池塘的秋天》

(二)教材内容的调整与整合

对于教材中安排的不恰当的教学内容,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整合。如第七册第二单元中的《徐悲鸿励志学画》与第五单元中的《说勤奋》,我认为安排在原有的单元中不伦不类,而以它们共同的主题“勤奋”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倒有利于学生尝试使用抓住关键词感悟句子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于是便有了一个新的单元:勤奋篇——《说勤奋》《徐悲鸿励志学画》,主题便是“天道酬勤”。

(三)教材内容的拓展

教材内容的拓展除了同主题内容的拓展外,对比研读也是很不错的一种拓展,它能促使学生在读读、议议中感受不同体裁的表达特点,从各个侧面揣度、触摸主题精神。如对比研读《海燕》原文与改编文、《生命桥》与《斑羚飞渡》,学生与原文中精妙的语言近距离接触,感受作者细腻的描写,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对比研读《画杨桃》与《放风筝的孩子》,虽然主题都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但一篇是记叙文,一篇是现代儿童诗,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感受不同文体的特点。对比研读《鹬蚌相争》的文言文与白话文,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白话文的浅显易懂,文言文的精炼和韵味。通过有节奏的诵读,可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与语感受到文学熏陶,提高文化修养。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找一些相同题材、不同表现手法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或者同一作品的前后两稿的比较阅读等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