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秋天的足迹”教学反思(徐玉秀)
(2014-06-09 15:25:21)
标签:
教育 |
分类: 反思提升 |
教学简案:
不知不觉,秋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稻穗弯腰,金菊飘香……小朋友们,快快去寻找秋天的足迹吧!读一读秋天的诗歌,唱一唱秋天的歌曲,画一画秋天的图画……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秋天的意蕴!
一、
1、通过“找秋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学习情境中学习语言,体验秋天。
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秋天的美丽,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3、初步学会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观察大自然,培养大胆探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初步培养观察、合作、调查等能力。
二、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在《秋日的私语》音乐声中欣赏一组秋天的图画。
2、谈话:同学们,夏姑娘已经迈着轻盈的步伐渐渐远离,秋姑姑笑眯眯地向我们走来了。秋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金色的田野,火红的枫叶,五彩的菊花……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稻穗弯腰,果蔬飘香……同学们,一起去寻找秋天的足迹吧!
(二)活动指导,教给方法
1、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去找秋天?
2、讨论交流:找到秋天后,你怎样把这些秋天的足迹记录下来?
预设:用画把美丽的秋色画下来;
(三)布置任务,提醒注意
1、布置任务:观察、搜集资料、及时记录;既要懂得合作,又要体现个性;关注内心感受。
2、提醒注意:仔细观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去感受
(四)交流收获,展示成果
1、“万美之中秋为最!”在这如诗、如画、如歌的金秋季节里,小朋友们感受着专属于它的美好,无比地喜悦,无比地振奋,大家笔下那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就是对秋天最好的赞美!(秋日美景画展,描绘自己眼中的金秋)
2、秋天是个成熟的季节,各种水果、农作物经过春天的孕育,夏天的积累,开始成熟、丰收了。(展示果贴画,介绍采集的果子和种子的名称、特点等。)
3、有人说,秋天不像春天,满树的叶子郁郁葱葱,秋天的大树光秃秃的,满地都是落叶。可你知道吗?我们班的小朋友让这些落叶在自己的手中变得生机盎然,充满了乐趣。(展示叶贴,并讲讲为叶贴配的小故事)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诗中的秋色同样令人心醉。(朗诵关于秋天的小儿歌《美丽的菊花》《树叶蝴蝶》《秋天到》等;诗歌《山行》《秋夕》《望洞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居秋暝》《宿建德江》《夜书所见》《赠刘景文》等)
(五)活动总结
秋天是如此地美丽,如此地繁荣,如此地令人喜悦,让我们走进秋天,你还会有更多、更妙的收获!
教学反思:
多元融合
—— 使语文综合性学习始终保持综合的特质
在新课标里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目的就是要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课外活动有所不同的是,后者多以语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某一方面能力,而前者强调综合,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特征,从学习目标上看,它是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综合;从学习内容上看,它是语文学科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的综合;从学习形式上看,它是教师的设计、组织与学生的自主参与、实践的综合,是读书、写作、表演、辩论、参观、访问、搜集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的综合。是故,我们在指导和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应当从目标、内容、形式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使学生在不同学科内容与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在自主的实践活动中,开阔视野,提高效率,增强听说读写能力,进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比如我们二年级的研究主题——“寻找秋天的足迹”。在系列活动中,同学们走出教室,来到校园,走进社区,尽情地投入到大自然怀抱中,极力地寻找、尽情地感受,表现十分活跃。
◇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激发探求的兴趣
◇在亲身实践探索中感受秋天的美丽
◇在汇报总结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