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识字写字兴趣
(2011-11-15 17:58:16)
标签:
少儿兴趣生字木禾米竹激发杂谈 |
分类: 教育教学 |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它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可见,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认真抓好识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地书写习惯,是低年级语文教师肩负的重担。那么,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营造氛围,激发识字写字兴趣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地学习和思考,从而教师的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识字写字教学也是如此。
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对学校的一切感到新鲜、好奇,无形之中就产生了想认识、想了解的强烈欲望。于是我就把学生的这种欲望和识字联系起来,我把班级课程表、学生座次表、作息时间表等张贴在公布栏里,依次大声地读给同学们听,给同学们认,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熟悉学习生活。
同时,我还充分利用教室的黑板报以及张贴在教室门上“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的宣传标语,作为引导学生识字的“教材”。这样做不但使学生认识了汉字,还让学生适应了学校生活。更可喜的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大大诱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讲故事,读儿歌,激发学生学写字的兴趣。
一年级的孩子特别爱听故事,读儿歌我们抓住了这个特点,通过生动的故事、琅琅上口的儿歌,来让孩子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学习写字的喜爱之情,激发兴趣。小学生对老师有很强的信任感和依赖性,我们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引入到教学的内容中去。讲故事的形式能起到很好的激趣效果。文字简练、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易读好记的儿歌深受一年级学生喜爱,我们把教材中的执笔方法、书写规律编成儿歌,让学生乐学,培养了学习兴趣。
三、联系汉字构字法,激发识字写字兴趣
汉字是一个严密而又丰富的整体,是具有表义体系的古老文字。汉字学的研究表明:汉字是音、形、义融合为一体的“复脑文字”。
1、多种形式呈现生字
如:教学《木 禾 米竹》时,一上课,我一边播放课件一边神秘地对学生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有趣的礼物。”随着音乐课件出示“木禾米竹”的古文字,学生兴致勃勃地看着,随之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小脸充满了疑惑,“这是什么呀?”“这是图!”“这是今天要学的生字。”……他们七嘴八舌争论起来。我说:“你们猜得对。这些是我们的祖先在最早的时候按照实物的样子画下来的‘字’,我们叫它象形字。你们再来猜猜看,这些象形字是按照什么东西的样子画下来的呢?”这时,学生们的兴趣极高,就连平时不大爱听讲的同学也看得津津有味。“这是‘木’字!“这是‘竹’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好吗?”“好!”那节课,学生们兴趣十分高涨,学习起来别有兴致。
2、多种方式练写生字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抄一遍。”“手写”可以发展儿童的写字技能。刚刚学习写字的小学生,感知字形、发展观察力、提高识字能力,几乎全靠“写”的环节。但是恰恰是这个重要环节,单调重复的练习书写往往会使学生很快失去练习写字的兴趣。因此,我十分注意调节练习写字的形式,尽可能使练习方式多样化。
比如:写字练习,一般要与老师示范紧密结合。刚开始,我指导一个字,学生写一个字,渐渐地可以变成把几个生字集中指导,让学生集中练习。即必要时加大他们的“胃口”,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另外,学生在书上描红之后,在本子上临写,可以与书空交替进行。书空除了集体书空、小组书空、男女生书空、闭眼书空和个人书空外,还可以站起来在空中写大字,坐下来在眼前写小字,在手心上写一写,在桌子上写一写,在书上写一写,两个同学相互在小手背上写一写等等。
多种方式练写生字,提高学生写字兴趣的同时,不仅可以保持学生良好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起到巩固识字的作用。
四、举办多种活动,激发识字写字兴趣
现代心理学表明:人处于良好精神状态时,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都会得到明显提高。教学中我经常灵活运用多种学生感兴趣的识字方式,如“猜字谜”、“小小书法家评比”、“定期作业展览”。这些以游戏活动巩固识字写字的做法,使学生感到学一个汉字就等于看一幅图画、猜一个谜语、玩一个游戏一样轻松愉快,丝毫不感到有学习的负担和压力。
就拿猜字谜来说吧,学生对猜字谜兴趣浓厚。当学习“木”字时,我先说了一个字谜:“‘大’字加一笔”。话一说完,同学们就齐刷刷地举起了小手,相继猜出了“太”、“天”、“犬”、“夫”、“木”字。于是教学生字时,我经常鼓励学生自编谜语他人猜,而此时的同学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自主识字。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大口加小口(吕、回)、三人一同看太阳(春)、半个月或十五天(胖)、一口一木(呆、杏、困)。
五、多种渠道评价生字,激发识字写字兴趣
如:教学“宝、贝、走、几”几个生字时,我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在认读、掌握笔顺之后,我请学生安安静静地观察这几个字。引导他们想一想写每个字要注意什么?怎么写就能把它写漂亮。观察好后在田格本上写一个,谁写好了马上交给老师。不一会儿,本子收齐了。我迅速做出处理,四个字中有几个字合格的得几个圈。我一边发本,一边表扬得到四个圈的同学“真会观察,每个字写得都那么用心”,鼓励得到三个圈的同学“其实你们就差一点儿点儿”……“孩子们,我并没有告诉你们怎么写,你们却写得这么漂亮,说明你们会看田格了,真棒!可是为什么有的同学只得到了两个圈呢?为什么有的字没有得到圈呢?如果你能自己发现问题,那就太了不起了。”学生们拿到本子后马上打开书,认真的“校对”起来。“我少写一个点儿。”“我这个‘宝’字三个横不一般宽了。”“走的第二横应当是长的,我写短了。”“我这个字没得到圈,是因为没顿笔吧?”同学们小声的地议论着,几个小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来到我的身旁,向我“取经”,我一概不表态,微笑着说“我们每个字再写一遍,看看谁经过认真观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改正过来,得的圈多了。”由于他们在书写时特别注意自己存在的问题,学生们的写字水平整体提高了一大截。
总之,写字是一种基本技能,任何技能都是要经过一系列的训练才能形成的。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遵循教育规律,掌握必要的指导方法,循序渐进,多角度的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兴趣,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