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看待“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

(2013-09-11 16:45:43)
分类: 综合分析能力

     如何看待“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

针对当前“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突出的思想就是强调了评价的全面性。

 “以分数论英雄”,“知识重于能力”这种现象在教育实践中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在一些地方对于分数过分强调,对背诵过于强调,所以标准答案比较机械,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是存在的。并不一概的反对分数,分数低也不能说是教育质量高的标准。现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是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比如说教育理念上要有一个创新,要有全面的教育质量观。譬如说我们要推进课程教学的改革,要改革考试评价制度。

教育评价非常重要,因为评价就是一个指挥棒,不管你信不信它就在那里,就要发挥指挥棒的作用,指挥棒不可取消的前提下最重要的就是改这个指挥棒,使这个指挥棒指向素质教育,他认为觉得教育评价全面了,教育就容易全面了,教育评价指向素质教育,我们便也会走向素质教育。事实上,正是由于考虑到考试评价制度的重要性,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2013年年63号发的文,这是一个重大创新,它的一个突出的思想,就是强调了评价的全面性。

设立五个方面20项指标,五个方面是:品德的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比如说上海09年参加了国际学生能力测试,就是OECD的项目,这个项目上海的学生是首次参加,结果中国学生一举拿下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全部第一,应该说这个成绩非常之好,也侧证了基础教育的改革和进步,但是发现学生的负担可能比别人还重。所以这次教育部出台的文件里就包括了五个方面20项指标。除此以外,还重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比如有定量和定性的评价,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绝对水平的评价和进步度的评价,另外评价主体也多元化,除了外部评价还有内部评价。所以我们正在走向教育质量的综合评价,长此以往,如果这个真正运作起来,会对教育工作发挥非常好的全面指向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