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学贾岛僧人好官和尚 |
贾岛,唐代诗人,也是众多诗人中最不寻常的诗人。
据《全唐诗》记载,贾岛曾在少年时候当过一段时间的僧人,但是这个僧人的身份不太好,因为当时对于僧人是有很多严格的规定的,比如按时出入等,贾岛对于此种情况显然是不能容忍的,于是写了“不如牛与羊,犹得日暮归。”
贾岛在做僧人的时候内心是充满斗争的,因为自己寒窗苦读数十载,将所学到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就此荒废在深山老林与古佛青灯之下他是不甘心的,所以韩愈一邀请他出仕他立马就答应了。堂弟无可上人前来规劝他最好不要进入俗世的名利场,贾岛没有应允,说了句:“终有烟霞约,天台做近邻。”意思就是老弟你应该明白我不是为了功利才出仕的,我是为了扫除心魔,不然是没有机会证果的。我会回来的,只要我完成了俗世未了之事,我立马就回来,到时候咱兄弟俩再一块儿参禅悟道。
贾岛就此离开了寺院,信心满怀的走上了官场,刚开始做官的时候,贾岛内心是非常激动的,这时候他风华正茂,意气风发,诗风也为之转变,一改往日的苦涩:“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似君,谁有不平事?”“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国。”有“致君尧舜上”的抱负。
但是不久之后他就发现原来官场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由于他是一个清官,又没有强大的后盾做靠山,加之和同僚的关系应该也不是很好,所以他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反倒是磕磕绊绊,经常无米下饭。“市中有樵山,此舍朝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乃空然。我要见白日,雪来塞青天。坐闻西床琴,冻折两三弦。饥莫诣他门,古人有拙言。”这时候的他捉襟见肘,穷困潦倒,整天饥肠辘辘,连下饭的米都没有,但是还是不改自己的抱负。
他是一个好官,但是不是一个好和尚。他是一个好和尚,但是不是一个好官。于是在做和尚还是做官这个问题上他很纠结,诗风变得更加苦涩难以捉摸。“客喜非实喜,客悲非实悲。百回信到家,未当身一归。未归长嗟愁,嗟愁填中怀。开口吐愁声,还却入耳来。常恐泪滴多,自损两目辉。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此心非一事,书札若为传。旧国别多日,故人无少年。空巢霜叶落,疏牖水萤穿。留得林僧宿,中宵坐默然。”
贾岛最后还是没能做成好和尚,至于官位也是一贬再贬,没能给施展自己抱负的机会,他是人民的清官,但是不是自己心中的好官,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两年后,有了唐武宗灭佛事件。后来人们给了他一个诗僧的称号。弟子李洞等人将之视若神明,顶礼膜拜,也算是死后得到了足够的尊重。
在极其寒冷的地方,冰不能蒸发,只能升华,或许贾岛就是在这历史长河升华过程中的一缕青烟,那么细微,又是那么的璀璨耀眼。
原文已发表于《华文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