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爱心理学】案例故事:被“审判”的爸爸

(2014-03-24 09:59:54)
标签:

心理案例

亲子关系

李松蔚

我爱心理学

心理咨询

情感

分类: 我爱心理学

今天这个故事是讲一对因为孩子教育问题前来咨询的年轻父母,他们被过高的要求和自我要求压迫得喘不过气。父亲累觉不爱,躲到墙角抽烟,母亲则心有不甘地追打过去……

http://mmbiz.qpic.cn/mmbiz/GYzK78tjGftFicdiaEIXMLRdT47icaibIh6PA4OcgOWKsiam9icpajjryxhgGzsRsAUol45VibkvOXicAZKkwiauiaNvWKmw/0

【我爱心理学】案例故事:被“审判”的爸爸

来源:知乎专栏-潜台词

作者:李松蔚


一位女来访者热烈推荐我看《爸爸去哪儿》,理由是「能学到不同爸爸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哪些好,哪些不好,把孩子放到一块就可以比出来,十分直观」。比如她反对郭涛的风格:「太强硬了,批评太多,缺少正面的情感交流」。当然她也不排除积极的一方面:「倒是让石头很早就有独立意识」。和很多粉丝一样,她尤为推崇林志颖对Kimi的教养,也建议我学习,认为「和大陆爸爸不同」,「有爱」。


这是她来咨询的主要原因——痛心于自己的老公对孩子不够爱。


讲他们的故事之前是例行声明:东东爸爸,东东妈妈,都是虚构出来的。他们的儿子东东三岁多,据说活泼可爱,不过从来没有露面,这个故事也与他无关。


东东妈妈是我的半个同行,也算是混心理学圈儿的。这使得她第一次和我见面就有种一见如故的熟络感。她和东东爸爸一起来咨询,我们分坐在三个小沙发上。他们俩的沙发原本是并排放着的,应该是肩并肩地坐在一起,可她身体旋转了45度,几乎是把后背贴在一边扶手上,我只能看到她一半侧脸。她几乎不看我,眼睛只斜睨着另一边的东东爸爸。看上去,像是两个咨询师面对着一个满脸不配合的来访者。


东东爸爸是被硬拖过来的,眼睛里写满了对我们这个行业的不信任。交费时还特意让助理开了发票,第一次咨询过程几乎没开口,就低头对着发票反复研究。话都让东东妈妈说了:「这位爷——就是这样!道理都跟他讲烂了,就是不走心!」


东东爸爸抬起头警惕地看了我一眼,又低下头,若无其事地挑了挑眉毛。


东东妈妈痛心疾首:「李老师!你跟他好好谈谈,我讲的道理对不对?」


东东妈妈的道理讲得很对:有爱,有规则,有态度,有方法,有许许多多的正面案例与反面教材。展开写的话,绝对是一本全面而生动的育儿教科书,足以体现东东妈妈数年如一日地坚持关注育儿大师微博并收藏摘抄的理论素养。按照东东妈妈的说法,对于抚养东东过程中的几乎每一条具体事件,她都能提出更好的处理方法来。麻烦就在于,东东爸爸完全不配合。如果说,不配合是因为爸爸另有一套主张,那也还好,属于可以辩论解决的「人民内部矛盾」。但,东东爸爸并没有任何想法。


他只是对育儿这件事,一,点,都,不,在,乎。


问题一下子就大条了。上升到「父爱」的高度。


东东妈妈埋怨道:她目前的生活模式,就是时下所谓的「准单亲妈妈」。——也就是虽然还在婚姻中,但是抚养孩子全归妈妈负责。爸爸每天早出晚归,恨不得每天都有应酬,在家的时间也是上网玩游戏,忙自己的事儿。心情好的时候把东东拎起来转个圈儿,拿胡子扎扎脸,没有心情就直接塞给东东一个iPad。有这么当爸爸的吗,一点真心都没有!成长在这种缺爱的环境中,东东会变成什么样?啊?


我还没见过东东什么样呢。我问:「孩子怎么没有来?」


「跟姥姥在家呢,我不想让他来这种地方,」妈妈说(一位准同行流露出这种态度,我其实挺痛心的),「主要是他爸的问题,孩子挺好,跟他没什么关系。」


「孩子挺好?我还以为他表现出过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呢。」


「就算有也不是一时半会能看出来的……」东东妈妈叹口气,「他胆小,黏我,跟我一分开就哭,现在上幼儿园了还哭,可能是跟没怎么得到父爱有关吧。」


「呵,」爸爸蔫不拉几地插了一句,「哪个小孩上幼儿园不哭?」


「你看!他就是这种!」妈妈终于逮住了现行,戟指怒目,「一点儿都不关心孩子的感受!李老师你知道了吧,东东为什么不跟他亲?上次孩子发烧去医院要验血,哭得跟什么似的,他倒好!一句话不说,扳住孩子的手就硬往窗口里塞!」


「那不然怎么抽血?」我想了想,觉得这件事倒也算不上什么劣迹。


「好歹讲几句话呀,东东大了,听得懂道理。让他心里明白爸爸妈妈是爱他的。」


爸爸叹了口气:「李老师,你知道她怎么讲道理吗?东东呀,你是一个小男子汉了,不应该怕疼的……东东不哭,妈妈希望东东勇敢一点……东东呀,妈妈心里也痛痛,但是没办法……东东生病了,医生阿姨打完针病就好了……乖呀,妈妈希望东东等下自己把手伸进去,不哭……东东最勇敢了……一路排队,一路做工作!队都排到跟前又让了好几个人,这工作还没做完!东东呀,东东呀,听得烦……」


他说得苦恼,从口袋里摸出烟盒。我阻止他:「这里不能抽烟。」


他叼起一根烟站起身:「我上外边冒一根。」无视背后东东妈妈如利剑般的目光。


「什么意思,又想逃避了吗?喂!……」但是门砰地关上了。


「烟瘾还大,让他戒烟根本听不进……男孩学这些东西多快呀,」妈妈恨铁不成钢,「还有几次当着东东的面说粗口,把我气得!有时候我都想,干脆跟他离了,可能对孩子的成长还好一点。李老师你说他这种是怎么回事?是没有心吗?」


我看了一眼东东妈妈,她第一次回过头来,正眼看我。她的审判对象逃跑了,这让她露出一种无处着力的空虚。我也有些尴尬,只好说:「他挺累的吧。」


后半句话我忍住了没说出来:「其实你也挺累的。」


她早就精疲力尽了。看似在寻求我的同盟,其实也正是宣告她自己的无力。


东东妈妈微皱眉头:「什么意思,他累?养孩子谁不累呢?我也累……」


「嗯,我知道你也累。」我说,「我猜你的意思是:累也不能对孩子不负责啊。」


东东妈妈舒了一口气,点点头:「是嘛,累也不能不负责啊……」


我本打算以此为契机,跟她讲讲我心里的想法:我觉得你对东东爸爸的要求太高了,挑剔和指责也太多,夫妻双方形成了一种批评和防御批评的负面互动,也许正是这种责难的氛围导致他难以表达出正面的情感。你们为什么那么累呢?因为你把抚养这件事看得太严重,也太灾难化了,你们很少保持轻松的心态享受天伦之乐……


但是我看着窗外,忽然改变了主意。我指了指外面:「你看他。」


东东妈妈转过头看。窗外是小区,天色阴沉,树上光秃秃的,一派深冬的萧条气象。东东爸爸坐在一条长椅上吸烟,垂头丧气地佝着腰,一口一口地吐出烟雾。那姿势看上去挺苍老,也挺委屈,让人无端替他感到一丝难过和哀怜。他的另一只手里,还在百无聊赖地搓着那一张被他反复叠了又拆,已经皱皱巴巴的收费发票。


我说:「他可能以为我们俩正在背后骂他吧。」


东东妈妈笑了一声,但是没说话。过了好一会才转回头:「唉,这位爷……」


「他做什么工作的?平时很辛苦吧?」


倒确实是很辛苦。东东爸爸在银行,钱挣得不少,但日子也不好过,整天为了指标和数字发愁,大把的时间用来加班和陪客户。这些,妈妈也都理解:「家里的活儿都不用他动一个手指头,只要他能在孩子面前硬撑得高兴点儿,温和点儿……」


「硬撑起来,你是说假装高兴点儿吗?」我问。


「哪怕是假装的也好,」她苦笑,「平时陪客户能装,陪孩子就不会装吗?」


「陪客户……你是说,把孩子当客户一样去陪?」我重复道。


东东妈妈意识到了不对:「嗨,我不是那个意思。你知道的……还是要发自内心」,她大概又转念想了想,摇头,「可是发自内心也不可能,唉呀……」


我们沉默下去,她的表情有点困惑。过了一会儿,我打破了沉默:「育儿书上都说,爱孩子,要这样那样,不要那样这样。都是预设父母是爱孩子的,都在教他们具体去爱的方式。但是书上从来不会说,如果父母已经没力气去爱了,该怎么办。」


当时浮现在我脑海中的,是一对身心俱疲的年轻父母,被过高的要求和自我要求压迫得喘不过气。父亲累觉不爱,躲到墙角抽烟,母亲心有不甘地追打过去。


「怎么会没力气呢,」东东妈妈轻轻地说,「爱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吧。」


「既然天经地义,干嘛还要假装?我们干嘛还会聊这个问题?」


东东妈妈不说话,眨巴着眼睛看我,大概是以为我准备好了答案。


其实这个问题,我同样也不知道答案在哪。我问她:「你担心现在这样对东东不好,能具体点吗?假如爸爸更有爱一点,你觉得会给东东带来哪些好处?」


她皱起眉,琢磨我话里的意思,忽然笑了:「好处?你错了,我不要任何好处。」


我愣了一下,没有料到她会这么干脆。她盯着我,面带嘲讽:「很多人都以为,我是把未来全寄托在孩子身上的那种妈妈。指望他将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什么的,所以才那么重视家里的教养,给他爸施加那么多压力……你大概也是这么理解的,呵呵。对不起,我还不至于有那么可悲!现在的生活已经让我非常满意了。」


她的生活是很好……银行毕竟是个金饭碗,工资奖金福利算下来,东东爸爸几十万的年收入在同龄人中也算是佼佼者。小康生活绰绰有余。何况房价没完全起飞时就按揭了一套房,摇号前买了车。总之,这家人该有的都有,日子过得安稳。


「我只是希望东东健康一点,幸福一点,有一个正常的童年。这要求很高吗?」


是的,也只是一个很正常的要求。我承认她说得对,却还是不能理解,弥漫在她身上的那股淡淡的,若有所失的不甘和怨恨。我只好说:「这很正常」。


我总觉得有一点不对劲的地方。脑子里有几条模糊的概念,却无法成形。


「恨不得把所有好东西都给他,不求回报,只要他得到最好的。」东东妈妈说。就在这时门开了,东东爸爸进屋。听到这句话,他苦笑道:「还不够好吗?」


「够好了吗?」东东妈妈瞪着眼睛,认真地反问道。


气氛有点凝重,一时之间,我们三个人都没有说话。爸爸回到了他的座位上,而妈妈没有再以审判者的角度朝向他,我们互相打量,都被疲惫和无力的情绪所感染。整个咨询后半段,我们在原来的圈子里打转:妈妈坚持爸爸给的不够多,虽然也承认情有可原,但总希望我能找出办法,让爸爸表现再好些。爸爸认为妈妈过于小题大做了,同时告诉她这种过度反应只会让自己流失更多的耐心。而我虽然清楚地看到他们两人的互动是怎样打成一团死结的,但我找不到这个结可以从哪里入手解开。


妈妈的要求并不算过分。可是,爸爸也确实被严厉的拷问所困扰。


不管怎么样,至少咨询提供给了他们一个反思的空间。时间结束的时候,他们的状态比进来的时候缓解了一些。至少在这层审判和防御的冰面之下,有一些情感开始缓缓流动了。东东爸爸站起身,向我点头致谢,东东妈妈挽起了他的胳膊。


「对了李老师,你回去真应该看看《爸爸去哪儿》,」东东妈妈对我说,「那就是我最想要的生活。父母带孩子去大自然奔跑,玩耍,我觉得那才是幸福。」


「幸福」是我们后半段常提到的关键词,我心不在焉地点头,一面回味着这对夫妻的互动,一面在记录纸上写下这句话。然后我愣住了,看到我写下的「最想要的生活」这几个字。一直盘旋在头脑中的一个问题,竟意外地得到了清晰的答复。


「所以你现在的生活,不是你想要的么?」我情不自禁地重复了一遍。


但是没有回答。他们走出了咨询室,在跟助理预约下次的时间。


「我们也经常带东东出去玩啊。」隐隐地听到东东爸爸嘟哝。


「可是东东没有别的孩子幸福。」妈妈反驳。


我赶紧把这几句话记下来,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你怎么知道他不幸福,你反正啊,看谁都觉得比你过得好……」东东爸爸的声音越来越远,已经走出门了。


我写下了最后一行字。脑子里想起的,是年轻的妈妈叹着气,说应该硬撑着高兴一点的时候,脸上那一副难以释怀的幽怨。她放下对孩子的一切要求,只剩下幸福一项,而我竟没有意识到幸福也可以攀比。我在「看谁都觉得比你过得好」几个字下面打上双划线,心想,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也是相似的。



 

--===修齐,修身齐家===--

♦账号定位我们致力于提升职场人群的幸福感,分享心理学知识、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高效的工作方法。

服务功能

组织健康咨询:解答企业发展和员工绩效的疑问/需求

体验EAP咨询:留言预约免费文字/电话咨询

http://mmsns.qpic.cn/mmsns/GYzK78tjGfuKnVrYMRHibZ69ujza37Sk6eIRpRiar8RvvdnYSicHLSROw/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