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中国A股中的可口可乐

标签:
股票 |
分类: 7、需要卖出的4种情况 |
1886年,可口可乐在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诞生,目前,全球每天有17亿人次的消费者在畅饮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大约每秒钟售出19,400瓶饮料,成为全球最大的饮料厂商。
巴菲特1988年买入可口可乐股票5.93亿美元,1989年大幅增持近一倍,总投资增至10.24亿美元。1991年就升值到37.43亿美元,2年涨了2.66倍,1994年继续增持,总投资达到13亿美元。1997年底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股票市值上涨到133亿美元,10年赚了10倍,仅仅一只股票就为巴菲特赚取了100亿美元,这是巴菲特最传奇最成功的股票投资案例。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同时服务于奥运会和世博会的大型民族企业。伊利以极其稳健的增长态势成为持续发展的乳品行业代表,是目前唯一一家进入全球10强的亚洲乳品企业。我们有信心、有理由相信,伊利股份将成为中国A股市场上的可口可乐!理由如下:
http://s10/mw690/002LoPJ8gy6UNXOWYYxc9&690
1、奶业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是13.6亿人口的消费大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产奶大国和消费大国。2014年,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只有32.4公斤,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2014年乳制品产量3700万吨,消费量4000万吨,如果按照世界平均奶类消费水平统计,未来还有8000万吨的增长空间。据国际权威调查机构分析预测,未来5年,中国液态奶销量复合增长率将达到8%—10%,其中常温奶维持保守增长,低温巴氏鲜奶增长将达到10%以上,奶业市场潜力巨大。
不久前,在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商品销售结果统计中,伊利占据了全国乳制品综合市场、奶粉市场、冷饮市场、液态奶市场以及儿童奶市场五个市场占有率第一位置。
2、内部的精细化管理形成了极高的护城河。
伊利在2000年对公司整体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完善了内部管理构架,同时在2007年上线ERP系统,对会计、财务、生产、分销、库存、物流、采购、人力等进行统一信息化管理,通过系统的协助加强了公司整体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包括内部运营、渠道客户管理,运营效率得到显著提升,相比较竞争对手在收入增速及费用控制上都具有显著优势。
伊利董事长潘刚曾提出“反式创新”,即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运用全球的智力资源产生科研成果后,再反向回流到中国市场。真正实现了创新技术的双向流动,好的产品、技术和服务,真正意义上产自全球,也走向全球。
明确顶层设计支撑下的清晰路径。潘刚把伊利的独门绝技称之为“找位、定位、到位”。找位,就是在创新之前有调研,确定方向。找位之后要快速定位,不能左右迟疑,前后改变。定位之后要支持到位。“找位”是为了避免创新的无序和盲目;“定位”是找准了方向后扭住不放;“到位”是给予实现创新的必要保障。
3、发展目标:到2020年跻身全球乳业五强。
2014年财报显示,2014年,伊利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544.36亿元;净利润41.67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71.19%,营收和净利润均位居行业第一,且当前在国内乳业市场牢牢占据了包括综合在内的五个市场占有率第一,均显示了伊利开辟的“有机生长”道路越走越稳健,辅以惠及合作伙伴的“互联网+”及“产业链金融”两大生态圈战略的稳步推进,伊利迈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健康食品巨头的路径清晰可见,实现2020年跻身全球乳业五强的目标指日可待。
不久前,在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商品销售结果统计中,伊利占据了全国乳制品综合市场、奶粉市场、冷饮市场、液态奶市场以及儿童奶市场五个市场占有率第一位置。
伊利股份也在2014年度报告中给2015年业绩定了调子,营业总收入冲刺610亿元,利润总额55亿元,到2020年收入则要达千亿级。伊利董事长潘刚表示,未来公司将更多地从消费者和合作伙伴共赢出发,通过强化创新和国际化两大驱动力,最终实现“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健康食品提供者”的企业愿景。
按照这个发展势头,伊利股份的年收入5年后将会翻一番,伊利股票将成为中国A股市场上的可口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