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正文:
指名亚种 X.h.
hainanensis
特征:
腹鳞较少,152~157,平均154.8(n=9)
分布:
海南
大陆亚种 X.h. jidamingae
特征:腹鳞较多,159~164,平均161.6
(n=7)
分布:
、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浙江
指名亚种 G.s.
strauchi
特征:背鳞中段21行为主,少数为19行,个别23;尾下鳞+腹鳞183~222, 平均194.9
分布:横断山中段及其以北
雪山亚种
G.s. monticola
特征:背鳞中段19行,腹鳞+尾下鳞168~197,平均180.5
分布:云南西北玉龙雪山及其附近
指名亚种 O.m.
monticola
特征:头背及头侧黑褐,上唇及吻端色泽较浅(浅橘色);腹鳞137~159,尾下鳞为单行(34~59),左右鼻间鳞多
数相隔1枚小 鳞;较越南亚种躯干体色偏近深橘红色,背部斑纹呈黑色或深褐色
分布:甘肃,贵州西部,陕西,云南,四川,西藏
台湾亚种 O.m.
makazayazaya
特征:头背灰褐色或近白色,鳞缘浅褐,头侧及吻端色黑。腹鳞132~155,尾下鳞33~54,左右鼻尖多数不隔小鳞
分布: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东部,湖南,台湾,香港,浙江
贡山亚种 O.m.
zhaokentangi
特征:色斑与指明相似,但腹鳞159~169,尾下鳞49~63,左右鼻间多隔2枚小鳞
分布:云南西部高黎贡山
华东亚种 O.m. orientalis
特征:头背深橘红色或橘黄,躯干颜色为橘黄或橘红
分布:浙江,湖南
越南亚种 O.m.
tonkinensis
特征:头背黑褐色,上唇较指明亚种多淡色(白色或米色)花纹,头侧有明显淡色边缘花纹;尾下鳞为双行;躯干颜
色较指明亚种较淡,为米黄色或近似深粉色;背部花纹淡灰色或浅褐色
分布:云南南部,海南
指名亚种
T.s. stejnegeri
特征:腹鳞+尾下鳞偏低,199~246,平均229.3
分布:安徽,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长白山),江苏,江西,
四 川,台湾,云南,浙江
海南亚种
T.s. chenbihuii
特征:腹鳞+尾下鳞数偏高,236~256,平均245.6
分布:海南
指名亚种
A.s. sauteri
特征:腹鳞120~135,尾下鳞71~92,腹鳞+尾下鳞192~214
分布:中国东南部
华西亚种
A.s. maxima
特征:腹鳞137~141,尾下鳞77~81,腹鳞+尾下鳞218~219
分布:中国西部
指名亚种
E.p. porphyracea
特征:两条黑色侧线仅见于体后段,尾下鳞少于70对
分布:云南西部
丽纹亚种 E.p. pulchra
特征:体前2/3无纵向黑线,色提偏红,有黑色环纹
分布:中国东南部
范式亚种
(或维兰提亚种)E.p. vaillanti
特征:黑线贯穿全身,体色为深粉色或偏橘黄色
分布:中国东部广泛分布
川上亚种
E.p. kawakamii
特征:色斑与范式亚种相似,具体鳞背特征不详
分布:台湾
云南亚种
E.t.
yunnanensis
特征:蛇信边缘为红色(国产黑眉里唯一一种)体侧呈橘色或棕褐色,滇中产个体为深褐色;背部为“X”状黑斑
分布:云南,贵州,四川,西藏
华南亚种 E.t.
mocquardi
特征:蛇信边缘蓝色,躯干艳黄色,色彩明显;背部黑斑为横放的"H"状
分布福建,广东,广西,海南
指名亚种 E.t.
taeniura
特征:蛇信边缘蓝色,躯干多为淡墨绿或黄褐色,色彩相对华南暗淡很多;背部黑斑为横放的"H"状
分布:北京,安徽,湖南,江苏,江西,浙江
台湾亚种 E.t.
friesi
特征:蛇信边缘蓝色,躯干有黑色圆点状黑斑;背部黑斑不成明显“H”
分布:台湾
指名亚种
E.c. carinate
特征:腹鳞214以上(四川产的个体虽然腹鳞在208~218之间,但是其背鳞仅有23行,故仍能与德钦
亚种区分开);头部额鳞有黑色“王”字花纹;体背充满黄色“菜花”斑纹,体前有宽大黑色
横斑;上唇鳞有较大黑色斑块
分布:除横断山东侧外各地
德钦亚种
E.c. deqenensis
特征:头部无“王”字斑纹,腹鳞214枚以下,颌关节后一头长处起背鳞25行;相对于指明亚种体型修长匀称;体
色多为灰棕色,无黄色“菜花”斑纹;躯干前2/3有窄黑色横纹;上唇鳞仅后缘有极窄的黑纹
分布:横断山东侧
指名亚种 M.r.
rudis
特征:前额鳞成对
分布:华中,华南及云贵高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河南,湖南,江西,台湾,云南,浙江
西昌亚种
M.r. multiprefrontalis
特征:前额鳞一横排3枚或4枚
分布:四川西部山区
指名亚种
O.c. cinereus
特征:头背无斑纹。躯干背面有由于鳞缘色黑形成的排列部规则的波浪黑纹
分布:中国南部,包括香港和海南
三岛山亚种
O.c. tamdaoensis
特征:头背有类似“灭”字的斑纹,躯干尾背面有约等距排列的黑褐色横纹20余条
分布:云南,贵州,广西
指名亚种
P.p. pulverulentus
特征:腹鳞平均值:雄160.5,雌163.9;尾下鳞:雄59.3对,雌56对
分布:除台湾以外广泛分布
台湾亚种
P.p. papenfussi
特征:腹鳞平均值:雄167.5,雌174.1;尾下鳞:雄66.3对,雌60.7对
指名亚种
P.k. karlschmidti
特征:腹鳞144~153,尾下鳞54~62对
分布:福建,广东,湖南
海南亚种
P.k. popei
特征:腹鳞135~145,尾下鳞52~59对
分布:海南
罗香亚种
P.k. sinii
特征:腹鳞150~162,尾下鳞60~71对
分布:广西,贵州
指名亚种
P. m. macrops
特征:上唇鳞8(3-2-3)腹鳞153~173,头背无斑
分布:四川西部高原,西藏墨脱,云南西部
福建亚种
P.m. fukienensis
特征:上唇鳞8(3-2-3)腹鳞135~152,头背有两条黑色横斑,其间色较浅淡
分布:福建,广西,贵州东南,湖南
中华亚种
P.m. sinensis
特征:上唇鳞7(2-2-3)头背有略成“W”形黑斑
分布:重庆,甘肃东南部,广东,贵州西部,河南,湖北,湖南,陕西南部,四川盆周山区
指名亚种 P.s.
stejnegeri
特征:腹鳞150~162
分布:台湾
大陆亚种 P.s striaticaudatus
特征:腹鳞133~149
分布:安徽,福建,广西,贵州,河南,江西,四川,浙江
指名亚种 R.s. subminiatus
特征:腹鳞较少,144~158
分布:海南
北方亚种 R.s. helleri
特征:腹鳞较多,160~158
分布:福建,广西,广东,贵州,四川西南,香港,云南
台湾亚种 R.t.
formosanus
特征:背面黄色或灰黄色,通身背面有5行粗大黑斑交错排列,尾下鳞75对以上
分布:台湾
大陆亚种
R.t. lateralis
特征:背面草绿色,颈部及躯干前部两侧有一行红黑相间的粗大斑块,尾下鳞75对以下
分布:大陆各省
指名亚种
S.c.
chinensis
特征:腹鳞187以下,腹鳞+尾下鳞245~309,平均285.9
分布:安徽,重庆,福建,甘肃,广西,广东,海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陕西,山
西,上海,台湾,香港,浙江
云贵高原亚种 S.c.
grahami
特征:腹鳞185以上,尾下鳞110对以下,腹鳞+尾下鳞267~309,平均289.5
分布:贵州(威宁),云南(昆明与曲靖之间,武定)
米易亚种 S.c.
miyiensis
特征:腹鳞185以上,尾下鳞108对以上,腹鳞+尾下鳞297~314,平均309.1
分布:四川西南(米易,攀枝花,盐边),云南东北(宁蒗,泸沽湖)
指明亚种
B.m. multicinctus
特征:白色横纹较多,25~50+7~18
分布:安徽,澳门,重庆,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湖南,湖北,江西,台湾,香港,云
南,浙江
云南亚种 B.m.
wanghaotingi
特征:白色横纹较少,22~28+7~8
分布:云南西南部
指名亚种
S.m. macclellandi
特征:背面有镶黄边的黑横纹19~27条,腹鳞+尾下鳞246~274
分布:安徽,重庆,福建,甘肃,广西,广东,贵州,海南,湖南,江苏,江西,陕西,四川,台
湾,香港,云南,浙江
台湾亚种 S.m.
formosansis
特征:背面黄边黑横纹27~39条,腹鳞+尾下鳞246~274
分布:台湾
海南闪鳞蛇
Xenopeltis
hainanensis
雪山蝮
Gloydius
strauchi
山烙铁头
Ovophis
monticola
福建竹叶青 Trimeresurus
stejnegeri
棕黑腹链蛇
Amphiesma
sauteri
紫灰锦蛇 Elaphe porphyracea
黑眉锦蛇
Eaphe taeniura
王锦蛇 Elaphe
carinate
颈棱蛇
Macropisthodon
rudis
紫棕小头蛇 Oligodon
cinereus
紫砂蛇
Psammodynastes
pulverulentus
崇安斜鳞蛇 Pseudoxenodon
karlschmidti
大眼斜鳞蛇 Pseudoxenodon macrops
纹尾斜鳞蛇 Pseudoxenodon
stejnegeri
红脖颈槽蛇 Rhabdophis
subminiatus
虎斑颈槽蛇
Rhabdophis tigrinus
黑头箭蛇 Sibynophis
chinensis
银环蛇
Bungarus multicinctus
中华珊瑚蛇
Sinomicrurus macclellandi
参考资料:《中国蛇类》,赵尔宓
转载请著名出处
后一篇:半夜不睡觉,干嘛?画蛇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