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孟娜)
(2011-12-19 14:19:53)
标签:
杂谈 |
分类: 科研成果 |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阿城市回民小学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它在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充分肯定了想象力的作用,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力是构成语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与想象力有关。阅读作品时,要借助再造想象,从而理解作品内容。作文时,展开想象可使思路开阔、内容丰富具体、语言生动形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象能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赋予学习的生动性,提高学习的创造性,它是学生理解问题和接受知识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根据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积极寻求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
想象的生动性是指想象表现的鲜明程度。一个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人,他想象某一事物时,就真的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历历在目,栩栩如生。一个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无论学什么,都能在自己头脑中浮现出各种各样的鲜明形象,并把它作为支柱去记忆,去理解学习的内容。因此,想象的生动性是构成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在阅读教学中,课文中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材,许多都是图文并茂的,利用挂图、插图、投影、剪贴画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直接凭借,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例如,教学《荷花》一课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出示一幅放大的插图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启发学生想象:课文中的"我"看到一池荷花,就像这图画上的荷花一样美。现在请像文中的"我"一样,细细地观察荷花,你有什么感觉?再利用启发性的导语和设问,把学生带到荷花池边,使同学们进入一个无比美妙的境界。由于特定的情境中,学生有了思维活动的依托,积极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的翅膀,思如潮涌,一篇篇生动美妙的散文脱口而出,一幅幅写意抒情的水墨画跃然纸上。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运用得最多的方法。通过朗读,能够透过语言文字,在脑海里浮现出具体的形象、情境,把抽象的符号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懂得其意义,并且受到感染。有质量的朗读,能够诱发主体的想象,产生超出语言文字本身所包含的内容。那么,怎样的朗读才能够激发主体的想象活动,使之尽快进入文章所描写的情境呢?首先应要求学生神情专注,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读;其次要指导学生朗读的技巧,读出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等。比如:教学《荷花》一课,对描写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句子,就可以采取先教师范读,然后指导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白荷花刚开的、全开的和将要开的这段文字,边读边想象,这样学生头脑中就会出现碧绿的荷塘,一幅美丽多姿的画面。
三、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课文中一些词语或句子,有的归纳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点明了中心,有的提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该抓住这些词语或句子,进行深刨、咀嚼、探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例如教学《五彩池》一课,文中的第2自然段主要写五彩池的样子奇,怎样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呢?我们可以抓住这段中的比喻句让学生进行想象。“池边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象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象葫芦的,有象镰刀的,有象盘子的,有象莲花的……”这多么奇特啊!让学生一边读这句话一边想象,五彩池神奇的样子就由抽象的事物变成了学生脑中的具体形象, 但是光有书中描绘的这几种样子还是不够的,于是我又接着问:“五彩池还有哪些形状呢?”这一句,学生的想象思维象刚开了阀门的泄洪道,有的说:“有象茶杯的。”有的说:“有象菊花的。”……学生众说纷纭,各有不同。他们在体会五彩池样子奇特的同时,想象力也得到了锻炼。
再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中;可挖掘"告别"和"告诉"两个词,设计这样的训练:想想小壁虎是怎样告别妈妈的?让学生上台进行对话练习。这样,不仅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表达能力,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了思维的流畅性,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培样。
四、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课文联系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读书时头脑中要形成画面,边读边想象。指导学生首先要读懂课文的文字内容,再把它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比如:读《海底世界》,读到海里的各种动物,有的靠肌肉的伸缩,慢慢爬行;有的像梭子,游得比火车还快;有的还能边游边喷水后退……读懂了这些文字内容,再联系我们见过的海中各种鱼的形状,想象一下,就会在脑海里浮现海底动物游动的情景,出现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
五、抓住重要标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标点是无声的语言,找出重要的标点进行剖析,启发想象,引导发散,可以帮助学生挖掘文章的内蕴。如在教学《荷花》的第四自然段中末尾的省略号,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想象小鱼会告诉我一个什么梦呢?接着让学生上台表演,把自己想象中的梦告诉对方,最后,鼓励学生把小鱼做的梦写下来。在如:在教学《珍贵的教科书》时,最后的一个自然段说“多少年来,那捆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我让学生想象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可能是什么呢?从而体会到指导员的高尚情操,同时教育了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其实;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像这样至关重要的标点是很多见的,那也许是作者的故意安排,语 文老师如果能抓住这些重要的标点,启发学生去品味,去想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习作素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六、利用课文的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材中往往有留白,这些留白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要善于挖掘、启发、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重点、难点和读写训练,例如《穷人》一课结尾处写桑娜怀着不安的心情,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诉丈夫,试探丈夫的态度,渔夫表示要把孩子抱回来抚养,并催桑娜快去,这时,桑娜拉开帐子。至于西蒙的两个孩子怎样?善良的渔夫怎么样?以后他们的生活又怎样?作者都没有写,故意留下想象的空间,利用这些能够创造想象的因素,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合理想象“拉开帐子以后的情景”和“孩子在桑娜家的情景”,学生兴趣很高,各抒己见,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中心思想的感悟。培养思维的整体性、完整性、准确性和概括性。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能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总之,凭借阅读教学,加强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灵活多变的,为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将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与发展思维同步进行。我们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有创造性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阿城市回民小学
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