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佛的出处?本命佛的来源?又一个人造佛!

标签:
本命佛本命神六十花甲字六十太岁星君本命星君 |
这就是传说中的本命佛。且不论本命佛有无出处,单就一点,佛像能不能戴就是个问题。
李炳南居士開示:身佩佛像一事,古曾有之,彼时交通不便,水陆多险,有护身佛之设备,安放佩带皆有时处,俟达到目的之地,则高置供养,并非如今,以充装饰,今人学佩,应体原意,出外不妨暂携,居家实可不必,不但入厕污秽,自招罪过,即见人作礼,入庙拜神,种种动作,皆涉侮慢。以律仪论,身披袈裟,尚不入厕,亦不拜神,而况佩带佛像,而作诸不洁耶?
把佛像戴身上的,我目前知道的,有两个。一个是观音菩萨,一个是唐僧。
《佛说无量寿佛经》:“次亦应观观世音菩萨……顶上毗楞伽摩尼妙宝以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 在观音菩萨头顶的冠饰中,有一个佛的形象。”
《西游记》里唐僧戴的帽子上,有佛的画像。
所以,就我目前所知道的,把佛像戴在身上的,只有两位,一位是观音菩萨,一位是唐僧。而唐僧,大概是虚拟的形象,原型是借鉴了观音菩萨。但是要注意,这里戴佛像,是把佛像置于头顶的。唐僧头上帽子有佛像,他是重要的场合才这个打扮,进厕所,他是绝不会戴着这个帽子的。
我们可以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高僧大德,有没有谁是把佛像佩戴在身上的?既便是有,大概也是戴在头上,以示恭敬。
为什么不能戴佛像?还有一个原因,按照佛家的礼仪,见到佛像都要行跪拜之礼的,也就是说,你要戴个佛像,既便高僧大德见到你,也要对你下拜(当然,确切讲是对所戴的佛像下拜),而一般人是受不得这一拜的,按一般的习俗,德不配位,要损人的福报的。
或出自一:十二药叉神将
有说,本命佛的出处是十二药叉神将。十二药叉神将出自《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此经由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为中文。是佛教大乘经典之一。药师佛有十二大愿,真正护法的十二大金刚菩萨,现身为十二夜叉。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裏有载:“此十二药叉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同时举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如来名号,不复更有恶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
说十二神将是本命佛的原型,有点牵强。除了十二这个数字有相关,其他的都没有关联。并且,十二神将是神,是菩萨,而本命佛是佛。有点对不上号。
或出自二:藏传密宗
再一种说法,是本命佛之说出自藏传密宗。自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携带佛经、儒典,道藏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两地文化结合,形成一种新生信仰,如画符,掐诀念咒,踏罡步斗,皆起源于道教,佛教原本没有财神,后吸纳道教文化,形成五色财神,本命佛是佛教密宗通过天干地支,十二因缘、“地、水、火、风、空”五大元素相生,推出的十二生肖者的八位本尊。所以,应该说,本命佛是佛、道文化在藏地融合后的产物。
藏传佛教中的本命佛,其所依托,大概是《大集经》。
《大集经》,为大乘汉传佛教中的重要佛经。该经为大乘佛教五部经之一(其他包括《大般若经》、《大宝积经》、《华严经》、《大般涅盘经》)。该经有六十卷,为诸位翻译师所集,故称"大集经"。
此经中说,阎浮提(人间)东、西、南、北有十二兽,和传统的十二生肖相对应。“是十二兽昼夜常行阎浮提内,人天恭敬,功德成就。已於诸佛所发深重愿:一日一夜常令一兽游行教化,馀十一兽,安住修慈,周而复始。七月一日鼠初游行,以声闻乘教化一切鼠身,令离恶业,劝修善事。如是次第至十二日,鼠复还行。如是乃至尽十二月。至十二岁,亦复如是,常为调伏诸众生故。是故此土多有功德,乃至畜兽亦能教化演说无上菩提之道。是故他方诸菩萨等常应恭敬此佛世界。”
在这个经里说:在人间的西面八方,有和十二生肖对应的十二兽,每一兽轮流值班,各自教化各自的属类,“七月一日鼠初游行,以声闻乘教化一切鼠身,令离恶业,劝修善事”,同样的,兔教化兔,龙教化龙。所以,“乃至畜兽亦能教化演说无上菩提之道。”
这十二兽(经中没有虎,而有狮子),主要是教化本属之畜。而十二生肖对应人之本命,所以,如果说,自己属鼠,乃为鼠类,则在鼠兽的教化之例。如果属龙,为龙类,则在龙兽的教化之例。
前面提到的十二药叉大将,在《药师经》中,并没有描述其具体的形象,但世人所绘之像,却与十二生肖对应,大概,这是集合了《大集经》中十二兽之说。
或出自三:日本僧人光宗法师所撰《溪岚拾叶集》
《大正藏》第76卷的《溪岚拾叶集》:”“十二神将守护事,经云:‘尔时众中有十二药叉大将俱在会座。’所谓宫昆罗大将(释迦)伐折罗大将(陀罗尼菩萨)迷企罗大将(普贤菩萨)安底罗大将(药师如来)额你罗大将(文珠师利)珊底罗大将(地藏菩萨)因达罗大将(旃檀香佛)波夷罗(摩利支天)摩虎罗大将(大势至菩萨)真达罗大将(地藏菩萨)招杜大将(观世音菩萨)毗羯罗大将(弥勒菩萨)。”
《溪岚拾叶集》是日本天台宗僧人光宗法师所撰,由文中可见,他在注解中把十二药叉大将和十二位佛菩萨对应起来,而且文中也并没有提及该对应的出处,在《大正藏》中也没有别的地方提及该对应关系。
这里还要提示一句的是,《溪岚拾叶集》只是论,而不是经,不是佛所说。因此,只能算是一己之见。
再一个,在日本人撰写的佛教著作中,出现了十二药叉大将和十二位佛菩萨相对应的说法,但是在该说法中也并没有提及十二生肖,也就意味着也没有十二生肖本命佛的说法。
或出自四:源于道家太岁星君
还有一种说法,是来源于道家。
按道教经典记载:太岁星君为六十花甲子,六十年轮临人间当值,由斗姥天尊统帅,审查人间善恶,司本命祸福。每个人都由自己的太岁星君护守本命。
也就是说,共有60位太岁神,每一年一位太岁神当值,60年一轮。六十花甲子是由天干、地支组合而成,所以,每一年都会有一个太岁神和这一年出生的人相对应,这个太岁神就相当于是这个人的本命神了。
比如,2017年是丁酉年,这一年的太岁神是唐杰大将军当值,2018年戊戌年,是姜武大将军当值。即,2017年的太岁星君是唐杰大将军,2018年的太岁星君是姜武大将军。
请教一位道家的朋友,他如是说:
英豪如是说:
这一路看下来,最早应该是先有的十二生肖,道家把包含十二生肖(地支)的六十甲子神化,于是有了60太岁神。这60太岁神里,每一年会有一个太岁当值,这一个太岁又与某一属相对应,所以,这个当值的太岁就可以看作是这一属相人的本命守护神了。而实际上,太岁神并不单独地守护某一属相的人,而是针对所有人的。太岁是相对于这一年而论的,而不是某一属相而论的。
《药师经》中有十二药叉神将,但是,这十二药叉神将,只是药师佛的护法,就象四大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护法一样。这十二药叉神与十二属相并没有关系。后人的一些画像,把十二药叉神与十二属相关联起来,可能混淆了《大集经》中提到的十二神兽。
《大集经》中提到十二神兽,除了其中的狮子与十二属相有别,其他都一样。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巧合,印度的佛教文化与中国的道家文化重合,另一个,佛家这部经中的这部分内容可能是后人添加进去的(后人添加经书内容,在其他经多有出现)。
至于说,藏传佛教里可能有本命佛一说,那最大的可能就是文成公主到西藏后,把带去的佛经与道家文化进行了融合。这种融合现象很普遍,并不足为怪。象《西游记》里,孙悟空跟着道家的菩提祖师学道,最后却成佛,这也是佛、道融合的表现。但是,在藏传佛教里,也没有见到确切的本命佛的说法,其所依据,大概也是《大集经》中的十二兽。
而日本僧人将《药师经》中的十二药叉神将与诸佛配对,一是没有出处,二是,也没提到与十二生肖的关系。
再一个,如开篇所讲,佩戴佛像本来就是不如法的事情,而本命佛之说,亦不符合佛教义。与十二生肖相对应的本命佛,并无确实的出处。所以,本命佛一说,系后人牵强附会,移花接木,就象圣诞老人一样,是人造出来的。
最后,以观音殿前的一幅对子结束本话题:
如能转念何须求大慈大悲
若不回头难替你救苦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