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桩长径比相关资料

(2017-04-14 10:49:51)
分类: 建筑结构

桩的长径比主要从以下2个方面考虑:
1、考虑施工偏差
   按施工垂直度偏差控制桩的长径比,主要考虑不致出现桩端交会的情况。例如端承桩的设   计最小中心距一般2.5d,垂直度容许偏差为1%,容许孔位偏差为d/4。在保证两相邻桩桩端不交会的条件下,得:
                   2*0.001L≤2.5d-d-0.25d
         由此得                    L/d≤60
2、现行规范中无长径比要求
   桩基技术规范中仅规定当桩周土为承载力标准值小于50KPa  (或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0KPa)的软土时,对桩进行压屈验算。
   新规范将桩身强度安全度提高后,桩身压屈的可能性更小。具体应用中对高桩承台、上部桩周土软弱、桩周为可液化土、8度以上地震区的桩,当桩身强度控制设计时,仍应慎重对待,可按相关规范计算桩身压屈。

 

①桩长径比一般要求:摩擦桩是100,端承桩是80。至于施工工艺方面,做好泥浆护壁即可 

②灌注桩的长细比不宜大于80,主要是考虑施工因素,直径过小或桩身过长难以控制成桩质量。

有关成桩长径比的问题,规范中是没有明文限制条件的。主要是考虑施工时,成桩质量的控制难易度问题!

长径比较大时,施工工艺难达到要求,易产生缩颈。

DB42/489-2008里面找到了4.0.5条是这么说的:"坚硬持力层上为深厚淤泥及淤泥质土时,管桩的长径比不宜大于60d",这条是有应用条件的,而且属于湖北省的地方标准.
这么说来,我的桩中心距做到3.5d时,长径比可以做到110了.这个数值跟桩规表B.0.1也是基本吻合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