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穿越之旅早上九点从花长峪村开始。花厂峪长城主线为南北行,关口处于石河支流。现存两侧山上长城,关口已毁。下车先怀着敬畏之心遥望花厂峪西面的高山与敌楼,这段花厂峪至苇子峪的长城对我来说可望而不可及。因为听当地人说,花厂峪到苇子峪长城是秦皇岛长城最难走的线路之一,整个线路要穿过浓密的荆棘树丛,路很难走容易迷失方向。还有很多悬崖断壁巨石,很是危险,需要迂回穿行,攀爬。所以出于安全考虑,这回还是走花厂峪至拿子峪方向穿越。

这段长城有几大看点:金腰线,媳妇楼,实心烽火台。全长5公里左右,难度一般。由于山里正值野花椒,野酸枣,野葡萄成熟的季节,连采摘带爬长城赏敌楼竟也耗费了7个小时。当然地里的沙参,黄精也是不少。由于正值夏末,植被茂密,灌木荆棘疯长,本来平坦的路变得难以前行。

先从起点说起,位于花厂峪的起点附近有几个像是新修葺的烽火台,从这里的小路直接上山。没用多久来到一个相对完整的敌楼。



路蜿蜒而上,并不难走。有的敌楼已塌,发现一个敌楼只剩下一面墙却还在坚强的屹立着。


继续前行,又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敌楼,这个敌楼的券门上有精美的雕花。正中镌刻盆栽莲花,两侧为对称的鹿衔莲花;中间两侧横置的压槛石上各雕莲花一朵;下部两侧立柱上刻有硕果累累的宝瓶石榴树。



顺着长城继续爬升,来到了山顶的敌楼。吃了午饭喝了水,休息了一会儿。看了看周围的风景和下山的路。远望拿子峪到义院口段长城,这是我们下次的目的地。某人说这不就是两个小山坡吗?很好爬呀。这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错觉,为下次穿越小山坡变高山埋下了伏笔。且听下回分解,详情见下篇“拿子峪至义院口穿越”。


沿着长城继续走,来到了拿子峪一带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敌楼,媳妇楼。媳妇楼的典故是这样的,当时守护长城的兵士战死疆场后,媳妇们“替夫从军”,继续守卫着他们生前的这些敌楼,故称“媳妇楼”。“媳妇楼”的最大特点就是楼门雕有各色各样的花纹,除这里外董家口,城子峪也有“媳妇楼”。媳妇楼的楼门口距城墙地面有2米多的距离,并不容易进入。敌台下部为基座,用大条石砌成,中间是拱门,左右各一个箭窗,拱门石头上的雕花清晰可见!正中为莲花,两侧是宝瓶莲花,下部立柱是宝瓶石榴树。中部为空心部分,用砖墙和砖砌筒拱承重,上部为台顶,台顶中央筑有楼橹,供士兵居住储物遮风避雨。外侧一圈是完整的女儿墙。


从“媳妇楼”到拿子峪村一路都是下行的长城了,敌台虽然均基本毁坏,但是长城墙体堪称一等边墙,有一段阶梯状排列的垛口墙,人称这段为金腰线长城,因为从外侧看,特殊材料的砖在阳光下闪着金黄色。


这种一等边墙的路原本应该是好走的,因为比较平坦。但是由于一夏天的雨水滋润,灌木荆棘疯狂生长,盖住了路也挡住了人。从这密丛中穿过很费事,还要被不停的打脸,扎腿,戳胳膊。所以我说文章标题是平坦的崎岖路。唉,这是什么仇,什么怨呀。不过这一段沙参特别多,挖出来能有手指一般粗。


一路遇到好几个长头发的敌楼,好有趣好想笑,有种莫名的喜感。

快下到山脚时长城外侧可见有一烽火台,距离主城墙50米左右。这段长城外侧共有3个烽火台,足有十米高,不与主体墙相连,距离城墙几十米到上百米不等,成犄角之势。均为实心结构,保存完好。

烽火台按设置特点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紧靠长城两侧,称之为沿边烽火台;二是向长城以外延伸,称之为腹外接火烽火台;三是向内地州府城深层联系,称为腹内接火烽火台;四是沿交通线排列的,称为加道烽火台。

拿子峪的三座烽火台,位于长城外侧,距长城约百米的距离,属于腹外接火烽火台。在古代如遇敌情,则白天点燃狼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讯息。
山脚下即为拿子峪村,今天是打栗子收获的日子,收好的栗子装麻袋,送去收购处,收购价8元一斤。
听村民说这里原来有石雷石炮,找了找没找到,一路溜达出村,踏上返程之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