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诗的灵魂
——写在《中国诗词大会》李佰聪三获擂主之后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迟到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第二期,对于这一期攻擂的选手陈燕来说,“思君”是她对《中国诗词大会》暂时离场的恋恋不舍,而对于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说,“思君”则是急切的盼望和等待。
因为爱,所以等待。喜欢诗词的观众以坐在电视机前守候为“赏心乐事”,又因时隔三周未见而“愁聚眉峰”,“思君”终于见面,所以心亦快慰。
在本季的第三期里,最后的争霸赛中,彭天宇还是留下了一点遗憾,和第二期攻擂的选手陈燕一样止步于此。
李佰聪能够连续三期成功地稳坐擂主地位,源于他扎实的诗词功底。我们看到他答题时十分淡定,有着非一般的成熟与冷静,能够在与彭天宇的对垒中,在一比三的落后的状态下连续反击,最后取胜。
可以看出,李佰聪能成功卫冕的原因在于他的超强心理素质,当然也与他丰富的知识储备密不可分。
早在参加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节目时,李佰聪就曾大显身手,如今在央视的舞台上风采依旧。他的大量阅读使众人佩服,比如他对四大名著中的诗词,许多都能背出来,而其中更深刻的,便是他对那些诗词语句意思的理解和领悟。
从表面上看,李佰聪是个慢性子。但就是他的这个“慢”,才显示了异常从容的大将风度。
我在看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之后所写的感受之一是,爱诗词,知其意比吟诵更重要。其文中说到:能读懂,才会鉴赏。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读懂了才能有比较深刻的理解。细致的阅读和理解是加深记忆的前提。
还是郦波老师说过的那句话:“吟诵诗词,感悟的是其灵魂。”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读诗,对诗的语言、韵律等形式方面的内容应当做深入思考,对读诗后的回味及其意境和写作环境等就能够明了透彻。
赋比兴,是中国古代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归纳出来的诗歌表现手法。比兴手法可以增强诗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而这些,正是对诗歌意境的具体阐释。跃动的诗句,为我们的思维增添了无穷想象的翅膀与上升的空间。
读诗词,应当注意其中的细节描写,而它常常是诗句场景中的一枝一叶,或者是人物情感里的一颦一笑,亦或举手投足。与此同时,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才能记得扎实牢固。
分析诗句中的修辞与意象,要学习和掌握文言文中的词类运用,通假字及一词多义,文言虚词和常用的文言句式,掌握文言文一般的翻译方法,用规范的现代普通话来翻译文言文,力争做到“信”“达”“雅”。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有人说,幼时背颂古诗,长大了以后才明白。其实那是启蒙教育的初始。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尽管是点滴的浸润,也能滋养我们的头脑。在这里,时间是最好的见证。
李佰聪是真正读懂古诗词的佼佼者,他读过的诗句都铭刻于心,融化在了血液里。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心中有志向,哪里都是天空。
李佰聪是长春和长春人的骄傲。这个来自于长春农商银行的年青人,给我们带来的是幸运与快乐,在这里向他表达我们衷心地祝贺!期待他再接再厉,在下期的守擂比拼中有上佳的表现。
(写于2021年3月14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