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不要以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只是脑子够不够聪明,是不是肯下功夫,能不能坚持到底。事情没这么简单。
高考是一个系统工程,里面的很多细节都会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比如同学之间的关系,孩子的心理素质,孩子的饮食作息习惯等等。而这些细节孩子很少给父母主动谈起,父母通常情况下也不够重视。
高三复习已经进入了二轮,考试频率明显加大,学生的压力也随之增大。都说压力产生动力,这句话只对了一半,压力还可能是阻力,因为每个人的心理承受力不同,穷人家的孩子自行车扎了轮胎就会心疼得不得了,而富家子弟就算是豪车报废了,也不会心疼,这就是差距。
心理总是焦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压力越大就会越痛苦。表现之一就是晚上入睡困难。常常要等到深夜凌晨一两点才能睡着。这种情形以住校生居多。
尽管不是整夜整夜睡不着,少睡一两个小时也足以会让一个孩子歇斯底里内心抓狂的。明明白天高强度的学习已经很疲惫了,但躺在床上就是两眼明亮。你说没有睏意吧,也有,就是这睏意不够强烈,不能让自己一下子睡着。
第二天的精神自然也会受到一定影响。由于睡眠不足,只能强打精神,但还是能坚持的。虽然不是精力充沛,但也不是浑浑噩噩。
周而复始,就是如此。明明感觉就是累了,可就是睡不着。明明睡眠不足,看还能凑合着坚持。
傍晚,夜幕降临,内心开始充满恐惧,这个晚上怎么度过啊?要是地球上全是白昼就好了。
入睡较晚的孩子通常都是心胸较为狭窄(也就是通常说的心小),比较听家长和学校老师的话的乖孩子。导致睡眠不佳的原因正是对学习的焦虑。距离高考还有一百天的时间,学校老师正在筹备百日誓师,平时考试成绩的排名赫然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加之父母的唠叨,“高考”二字在孩子心中被过度解读了。多年前流行的“千军万马挤独木桥、黑色六月”等对高考的描述还在流行,整个校园和家庭都弥漫着“一旦高考失利,这辈子就完了”的悲观论调。这些孩子信以为真,认为高考就是人生的唯一的赌注,担心自己的学习不够出色,断送自己的前程并且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当这种焦虑持续,压力就会累积,直至超出自己的内心承载力,出现入睡困难的情况。
入睡困难背后的生理原因是植物神经紊乱。医学证明,对人身体健康损害最大的就是压力,压力的存在会让身体各个系统的细胞进入战备状态,从而减弱了正常的生理机能。而高三的孩子无一例外,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入睡困难就是身体在发出警报,提示身体已经出现轻微的问题,必须及时调整心理状态。
我上高三那会,有差不多半个月睡眠不会超过两个小时。我都快崩溃了,找了母亲在医院工作的同学,要了瓶安眠药。第一次吃了两片,一共吃了两次,效果确实挺管用。但不敢持续地吃,怕产生依赖性。
转机出现在一次放假,回到家里,环境变了,立马就睡了个好觉。再回到学校,情况就大为好转。
究其根本,还是这些孩子对高考看得太重了。高考不是不重要,它当然很重要。但是孩子们,对高考的重视不能通过焦虑来证明,而是要平心静气高效率地学习。
看待高考一定要理性。高考的确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没有高考,我自己很可能现在正在建筑工地上搬砖呢。但同时还要意识到,人生绝不是高考这一锤子买卖,并不是谁高考考好了谁将来一定就牛了,谁高考考差了谁将了就废了。
我告诉孩子们,人生终极PK不是看高考成绩,而是看你是否拥有卓越的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才是关键。
孩子们,高考在即,必须努力学习,力争考出自己最好的成绩。但也不要为自己做错一道题丢了个三五分就想不开。这三五分,甚至十来分真的不重要,放在人生未来几十年的角度来考量,屁都算不上。
清华和北大毕业了这么多学生,你还记得谁啊?
我们的教育过分看中了过程,竞相吹捧状元,可这些状元到底做出了对社会、对民族什么样的贡献呢?这个问题好像没有人太在意。
而我们必须站在整个人生的角度来看待高考,它真的很重要,但没有宣传炒作的那么重要。
洒脱一点,从容一点,淡定一点,不用如此谨小慎微,畏首畏尾。抬头看看天上的蓝天白云,要知道这世界真的很美好,等待着你去闯荡。
能从思想上充满理性地看待高考,你的压力就会被释放,细胞就会恢复生机,健康就会回归。这是根本。
不要关注别人的成绩,你只需超越自己。比较,盲目地比较,会令你形成恶意竞争的心态,无形之中丧失自我,变得不可理喻。
记住:高考成绩是靠方法、效率和勤奋收获的,不是振臂高呼空喊口号或者焦虑自虐就能成的。
最后,给大家提供应对入睡困难的小技巧,纯属个人经验,但愿能给你一些帮助:
1.不妨换个环境,比如请假回次家,或出去逛逛。
2.买个随身听,夜晚听听轻音乐,效果也不错。也可以戴上耳塞和眼罩,屏蔽周围的声音和光线。
3.不要在饥饿状态睡觉,要适当吃一点,但也不要太饱,这样同样睡不着。
4.最重要的一条:临睡前上个厕所,不再喝水,然后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躺下,就不要再动了,记住:是绝对不能够再动了。辗转反侧的结果只能让你更加烦躁。保持不动顶多一刻钟,你将顺利入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