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告诉你如何克服“走神”

(2016-10-24 17:26:03)
标签:

杂谈

​走神是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苦恼。

年龄越小越不容易走神,比如幼儿园的孩子,睁着幼稚纯洁的大眼睛,完全一副求知若渴的样子。

年龄越大,闲事就越多。大家现在是高中生,自尊心都特别强,很多孩子对待别人的评价就会特别敏感,别人不经意间说过的一句话一个词,都会在你的心中兴起波澜。晚自习你坐在教室里,脑子里却不可遏制地想着那句让你愤慨的话,根本停不下来,甚至开始怀疑人生,怀疑人性。这时的你只是坐在教室里,却根本学不进去。自己也知道学习很重要,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绪,痛苦不堪。

女生普遍心胸狭小,人际关系相对男生要复杂一些。我记得曾经有一个宿舍,八个人能建四个QQ群,每个宿舍差不多都有一个被孤立的。还有的女生看着舍友吃好吃的而不给自己分享就非常气愤,到处说人家坏话。女生还有一个致命缺点就是特别轻信谣言,别人说另一个人不好,在自己根本无凭无据的情况下,也坚定不移认为那个人就是不好,稀里糊涂地不和人家说话了,而对方根本不知道为什么。

感情问题是每个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会遇到的事情。我敢说,出了个别心理有问题的孩子,说句俗话:“青年不流氓,身体有情况。”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仪的异性,有的人表白了,进入恋爱状态;有的人暂时没有表白,但一定是在暗恋,抽空就会偷看对方一眼。这些现象不是什么大事,太正常了。

上述现象都会造成精力的分散,而这种分散表现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区别是处理的方式不一样。

我们要把这些事情按重要性排个顺序,认为学习最重要的孩子,自然会放下所有的闲事,保证自己的精力能大部分用在学习上,听课认真,高质量完成作业,并能做到深刻反思,成绩就能居高不下。相反,认为学习不重要的孩子,自然就会把人际关系感情问题之类的放在重要位置,结果就是麻烦接二连三,纠结又难以抉择,时间长了,学习么就处于亚认真状态,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孩子们,大家一定要知道"沉没成本"这个概念。沉没成本,即,已经损失的、不可收回的支出成本,它是历史的,无法追回的,如已付出的金钱、时间、感情。

比如吃自助餐,每人100元,有的人吃饱了也舍不得走,继续猛吃,想把100元都吃回来,直至胃部膨胀如斗,浑身不适。

100元已经花出去了,已经回不来了,不要再想它。吃自助餐就以自己舒适最佳。

感情问题也是如此,常常会想:已经投入了这么多,必须要继续下去。导致离开越来越难。

已投入的时间、已花费的金钱,已付出的感情,会成为一种吸附你的东西。让人继续投入,欲罢不能。

以中学生恋爱问题为例,有的真不耽误学习,互相鼓励,比翼双飞,双双考入名牌大学。有的却互相折磨,争风吃醋,甚至不是两个人在谈恋爱,而是各自背后有一群人在出谋划策。这就完全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成为学习的最大阻碍。这时你需要做的,就是学会理性分析,看有没有改进的空间和希望,做出正确决策,及时止损。要么选择中断,要么暂时搁置争议。不解决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问题来了,不去想就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要知道,在繁杂的思绪中保持专心致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是人与人之间重要的分水岭。很多孩子败下阵来,以“我就是这样,我这人好胡思乱想。”为理由开脱自己,于是走神越来越严重,精力涣散,两眼迷茫,陷入人际关系的泥潭中难以自拔。其实,谁不愿意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呢?顺着自己的性子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想怎样就怎样。

事实是你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当前的责任就是学业,因此必须同自己的走神现象斗争到底,每次一旦意识到走神,就要抓紧收回来,投入到学习中去。再意识到走神,再赶紧收回来。以此类推,无限循环.......发誓一定和走神斗争到底!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你是能够控制自己的意识的,并且驾驭能力越来越强。渐渐就能做到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了。

还有一点,就是不要让超出自己心理承受力的事情发生。人和人不一样,有的孩子心大,什么事都撼动不了内心;有的孩子心小,一点事就搞得心脏砰砰直跳。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智慧处理各种关系。比如有的孩子和同学闹了矛盾就会分心,学不进去。那这样的孩子就要注意不要和别人发生冲突,宁可选择自己吃点亏,因为吃点亏并不会让你分心,你还能承受。生活中,要选择自己能承受的事情,不要让超出自己承受力的事情发生。

从根源上来说,还是要练就自己的大心脏,但这绝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好多年的历练。

走神,是普遍现象,会让人痛苦不堪,但又是每个人可以战胜的,只不过你要拥有强大的意志力!

每个稳如泰山定力超群的孩子都拥有无坚不摧的意志品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